曾经的他,刚刚进入警队,年轻气盛,不服管理,逐渐变成了大队所有老民警心里的刺头;后来的他,成了家,并有了自己的暖心“小棉袄”,他变了一个人,工作负责,业务技能越来越熟练;现在的他,责任心强,热心服务群众,成了大队民警的学习标杆。路在脚下,心在远方,他一直在进行着自我蜕变、成长,他就是曲陆大队基层中队民警舒强。
“刺头”青年的自我升华
舒强,2003年进入公安队伍,成为高速公路交巡警大队基层中队的一员。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大家发现他是一位不注意自身形象,喜欢留长发,不修边幅,长时间不换洗警服的邋遢青年。而在与别人相处中,喜欢斤斤计较,爱抱怨,比较记仇;工作中,中规中矩,没有多少亮点。因此,大多数民警都不喜欢和他在一个中队,不想和他分配在一个宿舍,他俨然成为了大队中的一位“独行侠”,也坐实了他“刺头”青年的身份,这一特殊称号一直延续到了10年后。
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万事从无绝对,只要有心,什么都能发生改变。2012年3月,舒强结婚成了家,身上也有了担子,他以前的小毛病突然之间就消失殆尽了,而他的自我“救赎”之路也从这一年开始了。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主动承担任务,脏活、累活抢着干,遇事不推脱,主动帮助有困难的战友,多次独立带领中队辅警完成重大交通安全保卫任务;与同事相处中,乐于助人,团结同事,不在斤斤计较,不抱怨,他也从一名青年“刺头”民警变成了队内的“好大哥”。在接下来的3年里,舒强完全发生了大变样,平均每年查纠交通违法超过了3000余起,每年处置交通事故超过500余起,救助群众200余人次,多次受到上级领导、各界群众及媒体的赞许。
“大哥”与“侄儿子”
“大哥,谢谢你了,不然么我找不着回家了,有时间来宣威么到我家玩…”,“不是大哥,不是大哥,我是你侄儿子…”。面对一位走失多天且神志不清的八旬老汉一声“大哥,谢谢你了”,舒强的内心既惶恐又感动,而一句“我是你侄儿子”,将舒强从近年来的自我升华中积累的良好品质完美的诠释了出来,无可挑剔。 积微成著,积水成渊,多年来舒强在工作中帮扶救助过很多群众,而这些微不足道的小故事串联成了一段让人无法忘却的交警故事微电影。
2017年12月20日,正在高速公路上巡逻的舒强发现一对小情侣在正在高速公路上撕扯打骂,男子在躲避过程中跑到了行车道上,过往车辆为躲避纷纷减速鸣笛 ,很危险。舒强果断停下警车,上前制止这一对小情侣的危险行为,在对这对小情侣进行批评教育后,又当起了“情感纠纷调解员”,及时消除了一起影响交通安全的不稳定因素。
2017年12月22日,正常巡逻的舒强遇到一起满载生猪的货车侧翻事故,在处理完事故后,帮助群众抓逃跑的生猪,干起了养殖厂员工的活。
2018年3月17日晚,值班民警舒强积极救助一名走失多天的八旬老汉,多方寻找老汉家人的联系方式,帮助老人回到了家。而此次救助老汉的先进事迹也被省、市电视台采访播报,被广大人民群众关注。
2018年4月8日,巡逻中遇到一名离校出走,身无分文的学生,在买来面包和水后,又联系客车将学生送到其家中。
不是不想家,只因我是人民警察
2015年,舒强的女儿降生,从此他有了自己的贴心“小棉袄”,这也给舒强带来了无穷的动力,工作闲余,舒强总是推开一切应酬,回到家中,与他的“小棉袄”开心快乐的玩耍,陪她游戏,买玩具,到农田里摘水果……但是,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每逢节假日总要舍小家为大家,抛开自己的家庭儿女,坚守在岗位上,换来万家平安,道路畅通。
2017年党的“十九大”安保维稳期间,又正逢国庆和中秋双节,作为一名党员,他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交通安保工作中,巡逻、查缉交通违法、服务群众,就连女儿生病发烧,他都顾不上…2018年春节,舒强主动申请值班,与其他值班民、辅警一起,与高速公路为伴,处理交通事故,救助迷路群众。
“我也想回家与女儿一起看烟火,但我是一名人民警察”,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朴素简实的言语,舒强用实际行动将新时期人民警察坚韧、担当、服务的精神融入到了日常工作中,平凡却又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