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未成年犯在家人面前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过去10多年的经历像过电影一样,在脑中一一闪过……”“之前觉得自己犯罪是偶然的,经过内视发现了很多坏毛病,才知道,原来我犯罪其实是必然……”3月27日,笔者走进广东省未成年人犯管教所(以下简称“未管所”),聆听最新一期参与内视观想体验的未成年犯的故事。
内视观想旨在通过提高练习者国学素养,提高其觉察自我和检验客观现实的能力,发现自身的缺点,修正偏执的思维方式和社会态度。7天时间里,他们将围绕:家人为你做了什么?你为家人做了什么?你给家人添了什么麻烦?三个问题深入剖析自己,重新做人。
17岁生日前两天,因琐事与同事发生争执,他持刀捅刺、殴打对方致其死亡;入所后,他性格孤僻、不合群,看谁都不顺眼,是所里出了名的“刺头”……7天自省,这个自称“狼孩”的坏小子,决心拔掉“狼毛”、改掉恶习……他叫刘洋,以下是他的故事。
17岁生日前两天持刀杀人
刘洋家庭成员有父母、哥姐及两个弟弟,共7人。到了读书的年纪,他却长期沉迷于网络,且因时常与社会闲杂人员混在一起,沾染了蛮横无理、争强好胜的恶习,与家人关系日益恶化。
后来,因家庭经济困难,加之与家人“处不来”,刘洋14岁初中毕业后,就跟着姐姐离家来广州打工。“我爸以前总爱打骂我,我很早就想长大出去,再也不回来!”对于家庭问题,刘洋并不回避。
刚来广州打工,刘洋毫无目标,他爱泡吧、打游戏的坏毛病也丝毫不改,“脑子里想着打工打到20岁再说”。“出来社会,外面诱惑太大,天天玩游戏、泡吧。我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他告诉内观导引师张老师。
性格孤僻、易冲动的刘洋,早早进入社会后,很快滑向犯罪深渊。
那是2015年5月14日,刘洋17岁生日前两天。因与同事梁某发生矛盾,刘洋在公司车间内持刀多次捅刺梁某背部、颈部。在梁某失去反抗能力后,他继续用拳脚殴打对方,按住其头部撞击工作台,致其当场死亡。
“其实就是小摩擦。”回忆这段往事,刘洋显得很平静。他说,当时他跟梁某在同一条生产线,梁某处于他的上一道工序,但其几次在做完任务后,却不把产品放给他做。“沟通?当时也没想过跟她好好沟通,吵着吵着就把她杀了。”他说。
因犯故意杀人罪,刘洋被判有期徒刑15年。
入所后,刘洋属于“三无特困”家庭(入监以来无汇款、接见及通信),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他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和抵触情绪。“他觉得其他人不理解自己,对不如自己的人或有明显缺点的人,他会排斥或远离,不愿与其交往。”未管所矫治与刑务办公室林警官说。
后来,刘洋听参加过内观的服刑人员说,7天自省后,确实能更了解自己、更自律了。这让他动了心。
“他们真的改了很多。我认识的几个人,平时讲话口无遮拦,参加内观后,说话做事都变得有礼貌了。”刘洋说。
“由于刘洋的案子备受社会关注,他入所后一直不敢面对,也不肯承认,从来没有反思自身的问题。”林警官说,在面试筛选时,刘洋曾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敢于杀人,希望从内观中找到答案”,监狱于是决定给他一个机会。
读《论语》醒悟父母的爱
7天能改变多少?最初,无论是刘洋还是所领导,大家心里都没底。“刚参加时,我还是像以前一样浮躁,不服管教。”面对记者,刘洋大方承认,自己最初并不看好这个活动。
但自称从来“天不怕地不怕”的刘洋,很快就被震撼到了。
“第一次参加,推拉门缓缓推开,老师恭敬地对我行了个礼。我吓了一跳,从小到大,可从来没人对我这么礼貌!”回忆起这一幕,刘洋面带微笑,语气有些激动。看得出,老师的这一暖举透露的平等、尊重,给他带来的感动还在继续。
在老师的引导、感召下,直言“与家人关系恶劣”“印象中只有5次与父亲同台吃饭”的刘洋,尘封已久的儿时回忆慢慢被唤醒了。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面对记者,刘洋重复念了好几遍这句话。
他说,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是说,现在人们所说的孝,往往指赡养父母,但其实就连狗马都能得到饲养。如果没有恭敬之心,赡养父母与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读到这句话,我想想真是太对了。”刘洋说,过去他打工时,虽然每次拿到工资都会把大部分钱打回家,但却不会主动打电话回家关心下父母。
“每次都是爸妈打给我,要我不要寄这么多钱,留着给自己买几件好衣服,吃好点……”“其实想想,孔子说的‘至于犬马,皆能有养’,说的不是就是我吗?”说话间,刘洋声音有些哽咽。他现在已完全能体谅父母的含辛茹苦了。
刘洋态度的180度大转变,正是他参加内观后发生的。
“在体验时,他回忆起父亲为养育5个小孩,搬数以万计的砖挣钱,以及父亲工作中劳累、受伤的许多场景。也回顾了小时候母亲偷偷带他回娘家吃肉,为给他交学费翻箱倒柜找出仅有的6块5毛钱……”张老师说,回忆起往事,刘洋不时大声哭泣。
阶段性小结时,刘洋还计算了父亲当时为他请律师花的6万多块,换算成挑砖赚钱的担数。最终,他结算出父母对他的养育费共花了55万元。“算完后他整个人呆木,不断重复‘55万啊!’同时对自己之前完全忽略父母的付出不断自责,说有生之年无法回报。”张老师说。
直言“是姐姐永远的恶梦”
后来,刘洋还打开了与姐姐有关的心结。
“最开始他不愿意回顾姐姐,经我们引导后,才慢慢打开心扉。回顾姐姐为他做了什么时,他说他脑中不断出现年少时,姐姐对他成长照顾的画面。但在后期,他又不愿在多说与姐姐有关的什么。”张老师说。
经过耐心沟通,狱方发现,原来“姐姐”是刘洋犯案的关联人物:在广州打工时,刘洋认为梁某经常欺负他们姐弟俩,于是骗姐姐的钱买了凶器,并在车间当着姐姐的面杀了人。
林警官说,刘洋曾告诉导引师,记忆中最后一次见姐姐是在派出所,那天姐姐被叫来派出所指认凶手。“他对案件的描述,一方面有维护姐姐的考虑,但话语中对姐姐又带着忧怨的情绪,说话时多次叹息。”
这时大家才终于明白,原来在刘洋心中,既有对姐姐割不断的血缘之情,又有帮姐姐“报复”仇家却反遭指认的恨意。一直如梦魇般困扰他。
老师于是用三个问题引导刘洋,让他回忆姐姐小时候对他的关心照顾,教他用亲情战胜恨意。终于,在检视与姐姐关系的阶段,回答“我给姐姐添了什么麻烦”的问题时,他幡然醒悟。
刘洋痛哭地告诉导引师:“我是姐姐永远的恶梦,不知道这个恶梦什么时候会醒,又会怎样影响和困扰姐姐的工作和生活,根本无法面对她、不堪回首,真希望这件事从来都没有发生过……”
后来,导引师在给刘洋作小结时,他还表示,希望出监后第一时间向姐姐道歉。至此,刘洋内心对姐姐纠结的情绪终于慢慢解开。
决心拔掉身上的“狼毛”
7天时间里,刘洋终于明白当初为什么恼羞成怒、狠心杀人。
他曾告诉张老师,他杀人与从小对父亲和家庭出身抱有的巨大怨恨、性格孤僻以及没有换位思考的习性离不开,“以至于养成了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狼性’而不自觉。”
据张老师介绍,刘洋还悔恨地说,假如能早点反省自我,认识到自身“狼性”的存在,可能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场。同时,他还诚恳地感谢导引师给他参加活动的机会,让他得到了“照镜子”的机会。
“体验时,他还感慨地形容自己是个空有张人皮,却长满‘狼毛’的‘狼孩’。并紧握拳头坚定地说,决心要把身上的‘狼毛’一一拔掉,戒掉之前的恶习。”林警官说。
(文中刘洋为化名)
■相关
迄今已有125人
参加内视观想
2016年2月份,未管所成为司法部首批(六个)“内视观想”孵化单位之一。去年以来,该所将内视观想作为贯彻落实治本安全观的新方法,引导服刑人员通过参与内观体验,重新认识自我。截至目前,该所已开展13期内视观想体验,参与体验服刑人员达125人。
7天时间里,除了吃饭、如厕、洗澡,参与体验的服刑人员不断反思和回答“三个问题”:家人为你做了什么?你为家人做了什么?你给家人添了什么麻烦?林警官说,其本质类似于《论语》所说的“三省吾身”。
为保证体验者在完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反思,内视观想室位置相对独立、安静,且期间其唯一能进行对话的仅有导引师。每隔1—1.5小时,导引师会对体验者进行一次面接(对体验者进行疏导、交流,引导他进入自省状态)。体验者全天约接受9—10次面接。
内观体验结束后,所里还会召集体验者进行分享,说说各自在7天时间里的反思与收获。此后,还会定期组织回访,不断巩固他们7天内观养成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