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哀水哭悲长睡,骨痛心摧作永决,今日一别,无缘再见,别了禹凌云,我们的战友,我们的兄弟,愿你一路走好!”3月13日,云南省官渡监狱警察禹凌云遗体告别仪式在昆明举行,现场,200余名来自官渡监狱的警察职工和禹凌云的亲朋好友自发赶来,送他最后一程。
禹凌云走了,这位民警将生命定格在42岁。从警24年来,禹凌云先后在官渡监狱七分厂、一监区、三监区从事生产、教育改造服刑人员等工作,多次获得云岭先锋先进个人、优秀公务员等荣誉。
勤奋好学的他性格开朗、无私奉献、乐于助人,因此,同事们都称呼他为“禹头”,服刑人员则亲近叫他“暖心警官”,亲人们呼他为“暖男”。他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却因工作生活的点滴成为亲人、同事、服刑人员们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
3月20日,《法制日报》记者再次来到官渡监狱,听他的同事、服刑人员、亲人们讲述禹凌云生前的N个瞬间。
勤奋工作心细如发获点赞
师父每次送完我,才从反方向回家
“我21岁就认识了师父,到现在9年了,师父突然走了,感觉我的一个亲人不在了。”说起师父禹凌云的离去,一监区警察周维控制不了情绪,红了眼眶。
据了解,2009年,周维大学毕业后考入官渡监狱进入一监区工作,在不知道如何管理服刑人员的迷茫阶段,禹凌云手把手地将他带入工作正轨。除了工作,禹凌云在生活上也给了周维许多关怀和帮助。
“前几年,从单位回家的路不好走,交通也不方便,每次想回家,只要师父不上班,他都会开车把我送回去。我永远也忘不了,师父每次送我之后,再从反方向回家的情景。”周维回忆说,师父生前就是这样一个热心肠的人,乐于帮助他人。
因此,同事们都称呼他为“禹头”。
“禹头”禹凌云不仅乐于助人,还是一个勤奋工作心细如发的人。
和禹凌云相处了12年有余的一监区监区长尹利武告诉记者,禹凌云骨子里有韧劲,不服输,勤奋学习,做事不会邀功,但会默默的把每件事做好。
“每个监区都有教育改造难度大的‘重点犯’,这些难啃的‘硬骨头’,禹凌云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尹利武介绍说,记得2005年禹凌云从七分厂调入一监区工作的时候就遇到了一个“难题”。
服刑人员李某是云南某化工企业负责人,入监后总觉得自己还是一个管理几百人的老总,整天动口不动手,到处宣讲自己的光辉事迹,严重影响其他服刑人员改造。
“禹凌云得知李某的情况后,多次找其谈心,发现李某狂妄自大的背后是觉得自己的特长没有得到认同发挥,禹凌云有针对性地对其业务进行了微调分工,一下子,李某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对禹凌云言听计从”尹利武说,禹凌云总能和服刑人员找到共鸣,从工作生活上的一些小事切入,“润物细无声”地就把难管的服刑人员给“征服”了。但其实大家都知道,他背后里做了许多工作。
尹利武介绍说,在一监区工作的7年里,禹凌云下班背着电脑回家是常态,查资料、找方法也成了他回家后的工作。
“很多时候前一天陷入僵局的事情,第二天总能被他巧妙化解。”三监区教导员汤国庆补充说,禹凌云因为改造服刑人员很有一套,2012年,他被安排到三监区从事重点犯教育改造工作。
“这时已经36岁的禹凌云,仍然保持着一颗爱学习、愿攻坚、敢克难的心。”汤国庆点赞道,他很快熟悉所包管的50名服刑人员的信息,对重点犯从背景、思想动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分析,制定行之有效的改造对策,在他手上,每一个服刑人员都对他“言听计从”。为此他被同事们尊称为教育改造“小诸葛”。
感化顽危犯脱胎换骨重塑新生
“恭喜你再次获得了减刑一年,今后要再接再厉好好改造,遇事冷静下来多想想才能解决问题。”
“感谢您一直以来都没有放弃我,这辈子我都忘不了!”
这是禹凌云生前与三监区服刑人员徐某的最后一次谈心。言之殷殷,情之切切,如沐春风,暖入心扉。
今年50岁的徐某是上海人,因犯运输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2012年,徐某被调入官渡监狱服刑,禹凌云是他的管教民警。
徐某认为15年的有期徒刑就是“把牢底坐穿”,索性破罐子破摔,在狱内多次不服从教育改造,屡屡顶撞管教民警。
禹凌云决心“拿下”这个“刺头”。
“你才50岁,家中有你的亲人需要你,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站起来,给自己争口气,好好改造争取减刑,早日回归社会与家人团聚……”
从那以后,禹凌云“盯”上了徐某,发现问题及时敲打,稍有进步加油鼓劲。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禹凌云用真诚和努力焐热了一颗浪子的心,徐某从遵守监规、服从管理开始,一点点改变。
之后,徐某成为改造积极分子,先后5次获得减刑,即将刑满出狱。
“太感谢禹警官的耐心开导教育了,要不是他我可能就放弃自己了”说到禹凌云,徐某红着眼圈告诉记者,禹警官既是警官,又像亲人,既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又无微不至地关心大家,是服刑人员的“暖心警官”。
据了解,禹凌云还经常定期和不定期走访慰问一些服刑人员家属,把爱心的范围扩大到狱外,让狱内的服刑人员能够更加安心踏实地改造。
“在禹凌云的感化帮教下,大量服刑人员从官渡监狱刑满释放走向社会,开启了人生新的旅程。”汤国庆说,得知禹凌云辞世的消息后,徐某和多名服刑人员自发组织写了联名信送别他们的“暖心警官”禹凌云。
对身边人无私奉献感动高墙内外
去年冬天,在异常寒冷的几天过后,禹凌云家的门缝下出现了一张暖心的小纸条:“技术一流,用心做事,非常好用,谢谢我们的好同志,有空来家坐坐。101室,杨。”
“我当时不知道是什么情况,我问了他才告诉我,是他看到楼下年迈的杨大爷夫妇行动不便,便主动为其修热水器,这是那对夫妻留下的字条。”禹凌云妻子李剑告诉记者,禹凌云总是那样的热心肠,经常无私奉献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记者了解到,但也因他的热心肠,他在生命里留下了最后一丝遗憾。
今年3月1日,在监区组织的元宵晚会上,禹凌云的女儿为服刑人员百人合唱团担任领唱。那天,禹凌云本坐在台下等待女儿的上场,却因监区一名警察家里临时有事,本该休息的他,匆匆换上警服到监舍内值班,就这样,他遗憾地错过了女儿的那场演出。
之后,他在日记中写道,等任务结束后,打算带女儿去看北京天安门。
日记中的这句话,成了一位父亲永远不能兑现的承诺。
李剑说,禹凌云平时身体非常健康,比较热爱生活,年前还带家人一起去爬了轿子雪山,自驾去了康定游玩,没有想到这一走就永别了。
“禹凌云用无私奉献温暖了监狱内外,他的感人事迹和先进精神值得我们传承与铭记,今后,我们就是他妻女的亲人,担负起为她们遮风挡雨的责任。” 官渡监狱监狱长张国志说。
3月23日,云南省监狱管理局研究决定追授禹凌云为“全省监狱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决定在全省监狱系统开展向禹凌云学习的相关活动。(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