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各级法院在高院党组的团结带领下,严格落实最高法院关于推进“天平工程”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始终牢记周强院长关于“在西藏这样一个高寒缺氧、环境恶劣、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办案周期长、诉讼成本高的地区,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是开展审判工作最有力的抓手”的重要指示,努力把西藏法院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的劣势,转化为起点高、可借鉴成果多、集约化程度高的优势,既充分学习借鉴内地兄弟法院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加快推进全区法院办公案各平台系统建设,奋力追赶内地法院信息化建设步伐;又立足西藏实际,因地制宜,开发藏文审判支持系统,推进车载流动法庭科技化改造,更好地满足各族群众多元司法需求,西藏法院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区高院的有力指导下,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变化,坚持科技强院,突出特点,把握重点,着力推进智慧法院建设。
一是推进核心业务网上办理,两级法院认真落实高院关于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及深度应用的要求,加快历史卷宗的电子化进度。目前两级法院都已实现电子卷宗随案生成,其中近半数县法院已经完成建院以来历史诉讼卷宗电子化工作,其余法院将于年内完成此项工作,积极为法官全流程网上办案创造条件。
二是积极推行电子诉讼相关工作。林芝中院组织林芝市从业的律师及相关干警参加多次网上立案专题培训,诉讼参与人可通过林芝中院的微信公众号或诉讼无忧网站进行网上立案、文书生成、案件查询及四公开服务,极大减轻诉讼参与人的诉累。
(林芝中院微信公众号)
(网上诉讼平台)
三是强化审判工作智能化,不断提高办案系统法条法规智能推送、法律文书自动生成及智能纠错能力,辅助信息智能生成及实时推送能力,为辅助法官办案、提高审判质效提供有力支持。
(法官办案辅助系统)
进一步深化庭审记录改革,试点庭审语音识别系统,从庭审中解放书记员,消除书记员不在场制作庭审记录的顾虑,补现有庭审记录方式之短板。让书记员从记录工作中彻底解放,书记员可转换为助理审判员,学习驾驭庭审以及裁判文书撰写,进一步提升司法产出能力。
(讯飞智能庭审系统)
四是推广藏文辅助审判支持系统,通过技术手段以解决审判工作中藏汉文字同步翻译问题,面向西藏本地法官,将汉语版的裁判文书翻译成藏语版的裁判文书,不但保障了藏区农牧民群众使用本民族语言参与诉讼的权利,提高法官翻译工作效率45%以上,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藏汉双语法律翻译人才的短缺。
五是立足林芝地广人稀幅员辽阔居住分散的实际,切实增强司法为民,把诉讼服务送到田间地头、送到草原牧场。我们为每个法院都配备了流动法庭车,让车和信息化接轨,实现流动法庭科技化再造。目前已装配的流动法庭车实现了当场立案、当场审理,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对接法院专网,实现文书的远程电子签章、签发等功能,农牧民当场就可以领到裁判文书,方便了农牧民群众的诉讼,同时也节省法院办案成本、提高办案效率。
同时大力普及远程庭审应用,自2016年9月市中院首次采用科技法庭远程提讯功能与辖区边境基层法院进行远程案件审理以来,目前为止共有60余件案件采用远程庭审方式进行了审理,极大提高案件的审判效率,杜绝路途中的押解安全隐患。
六是不断完善“四公开”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努力做到“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公开的常态化和司法服务的便捷化,鼓励人民群众对林芝中院司法活动进行监督,从而参与司法,确保阳光司法的作用。自2014年以来全市案件流程信息公开2664件、裁判文书公开1882份、执行失信公开205件、庭审直播12件。
(林芝中院庭审公开网)
七是大力推进网络拍卖工作,林芝法院全部开通网拍平台,依托网络平台打造阳光司法,通过公平竞价充分挖掘标的物的价值,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和被执行人的合法权益,提升了司法拍卖的公信力。2017年4月10日,林芝市巴宜区法院首次网络司法拍卖顺利完成,成交金额 1.24亿。此次网拍在西藏法院尚属首次,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