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执行人规避执行,踪迹难寻,财产难找;老赖躲猫猫,申请执行人不理解,被执行人信访不信法……一件简单的执行案件却常常举步维艰。然而执行虽难,却有这么一群人,他们顶着压力始终坚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他们就是法院里的执行法官。
近日,记者参与福建省委政法委“今天我当班”活动,来到漳州市龙文区人民法院执行局,与全国模范法官陈少华和其他执行法官共同体验忙碌的一天,通过真实的记录,向法官的坚守致敬。
调解:“会客厅”里苦口婆心
时间:上午9点
工作内容:当面解决欠款纠纷
陈少华与被执行人郭某交流案情
调解现场
在龙文区法院执行局门口,局长陈少华正在与被执行人郭某交流案情。为了让调解双方迅速明确法理,促进案件及时执行到位,在调解前,他将被执行人拉到门外,悉心解释,分析利弊。
9点15分,调解双方落座,被执行人要求将4万余元欠款分为5年慢慢还给申请执行人,申请执行人不同意,双方你一言我一语争得不可开交,陈少华和执行干警陈松辉坐在中间,边认真倾听,边见缝插针的解疑释法。
劝说、讲理、释法……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郭某有些动摇了,陈少华说:“如果执行人要求你偿还多年欠款期间的所有利息,那你要还的可不止是这四万多了,你要想清楚。”听到不执行还款可能带来的后果,郭某的态度从强硬跋扈逐渐变得温和下来。
记者注意到,正在使用的这张调解桌,放在执行局大厅后侧,与前厅隔离开,桌旁的墙壁上挂了壁画,使调解区域看起来像个独立的“会客厅”。而在“会客厅”隔壁的办公室里,一张茶桌和七八张椅子占据了办公室里最中心最大的位置,而四张办公桌被分挤在角落显得格外局促。书记员陈丹丹说:“调解有时需要法官与当事人个别交流,有时需要让当事人喝点茶安抚情绪,因此大家就把办公室的中心位置让出来了。”
调查:烈日下的斗智斗勇
时间:上午10点15分
工作内容:到废弃工厂协调土地归还难题
陈少华查看现场
陈少华对被执行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10点15分,被执行人郭某终于同意将欠款一次性还清。陈少华又马不停蹄地带上书记员杨跃通,拿着相关案卷材料,前往龙文区朝阳镇后店村的一处荒地,现场查看另一起案件的现场。
现场是一座废弃的工厂,厂房周围杂草丛生,一些废旧设备凌乱地堆放着。这起案件,申请执行人黄某要求被执行人归还土地并拆除土地上临时建筑。
陈少华向申请执行人进一步了解情况后,仔细查看了现场,对被执行人说:“我们此次前来,不仅是调查现场,还要告诉你,既然法院已经判决生效,你们就要赶快行动,不然到了强制执行那一步,损失可能更大。”借助媒体在场,陈少华继续说:“今天新闻媒体也来了,案件可能公之于众,我们都是在阳光下执法,你要重视起来,赶快拆除建筑归还土地。”
随后,陈少华又对被执行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临近中午,暴晒在太阳下,记者感觉脸上有一种灼热感,再看陈少华和书记员杨跃通额头上已渗出细密的汗珠。被执行人听了陈少华的话连声点头说好,一定尽快处理。
结束工作返回车内,陈少华说,别看被执行人态度不错,但这可能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接下来他们还会根据实际情况,依法采取多种手段综合实施,以确保案件可以执行到位。
扣划:银行里的一波三折
时间:下午3点
工作内容:到银行实施强制划扣
下午3点,陈少华再次检查了“扣划”需要准备的相关证件和材料,与法官王井根一起前往农商行和中国银行等银行实施“扣划”。“扣划”就是执行法官通过银行等联网系统,查到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实行银行账户冻结后,到银行实施强制划扣的工作。然而,即便这看似简单的工作,也有可能是一波三折。
3点15分,到达农商行后,工作人员先对执行法官的工作证进行核实,并审看相关材料,等法官签完字,工作人员便开始实施“扣划”。农商行“扣划”结束后,两位法官又立刻前往中国银行办理另一起案件“扣划”。
在中国银行,工作人员审查材料时,发现要“扣划”的账户开户行是龙文支行,而这里是蓝田支行不能办理,因此一行人又通过导航前往龙文支行办理。法官王井根说:“因为‘扣划’要求必须在账户开户行进行,而银行营业网点分散,也偶有变动,因此有时要跑不少冤枉路。”
到达龙文支行后,银行工作人员又发现,冻结的账户因已被解冻“扣划”过等原因,余额不够执行此次“扣划”,陈少华多方沟通,不得不暂时放弃此次“扣划”,回局里重新查找当事人可执行财产,而此时天色已晚。
陈少华说,“扣划”工作涉及钱款,因此每次必须要两名法官一起进行,同时每一家银行的操作流程也有所不同,办理过程中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法官必须要有耐心。
龙文区执行局体验的一天,只是基层执行法官工作的一个缩影。其实,执行法官走村串巷,加班加点,忍饥挨饿,早出晚归都是常态。可陈少华说,案件执行不了,所做的努力当事人可能会不理解,所以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做到案结事了,最大限度兑现当事人合法权益,不让法律打白条。(记者 冯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