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8时30分,消防战士早已开练
全套战斗服穿上身,记者才发现,消防装备的重量可不一般
记者和水赛跑,到达二楼装上水枪时,水带里的水早已到达
这些装备就是消防战士最坚强的后盾
无论爬多高的楼,无论进多危险的火场。只要人民群众有需要,一定都会看到那一群“最美的逆行者”。有没有人好奇,他们的勇气究竟从来哪里来?近日,福建省泉州市消防支队开展“今天我当班”体验采访活动。记者有幸深入基层消防中队,在体验训练的过程中,得出答案。
8:30——他们早已开练
“速度不错,下一个!”当天上午8时30分,记者跟随车辆刚到体验地点——晋江消防大队安海中队时,一群统一着橙色消防服、佩戴白色安全帽的消防官兵,正一个个抓着从训练塔垂下来的绳子,徒手攀爬。
“早就开练了,赶紧的吧!”见到记者,中队指导员吴洁铭介绍说,早上6时许,大家就准时起床整理内务、跑步、吃早饭,现在操练的是徒手爬绳。记者抱着尝试的心态穿好防护措施,刚要爬却犯了难:原想靠着双手的力量一点一点往上挪,但离地不到1米就酸痛难忍,双脚又因为没有着力点,只能瞎蹬。最终耗尽气力,无奈作罢。
“有技巧的!不单要用手,脚、腰腹的力量都要用上。”吴洁铭笑了,并让队员作出示范,只见他不仅用手,脚上也缠着绳子当做支点,不一会儿就完成了。“实际救援中,这种方式不常用。但是,他能训练一个队员的核心力量,消防装备的重量,可不一般。”
9:30——肩上的重量不一般
“按照计划,今天上午除了训练徒手爬绳,还有平地一号操,请立即做好准备!”随着吴洁铭的一声令下,各个消防队员都紧张而有序地忙碌起来。刚耗尽气力的记者顾不上喘息,一套完整的战斗服就摆在面前:一双连着裤子的胶靴、一件外套、还有皮带、头盔、目镜、空气呼吸机……据吴洁铭介绍,全套装备60斤,他们平常1分钟就要能出动。
在消防官兵的帮助下,记者双脚先钻进一双连着裤子的消防胶靴,并把裤子提起,穿上外套。随后,背上氧气瓶并戴好面罩和头盔,瞬间视线就只剩下面罩上的椭圆形目镜。更痛苦的还在后头,想用空气呼吸机,就必须用口呼吸,令人倍感不适。同时,沉重的装备也让人双脚不听使唤,而这些都是每名消防官兵进入火场时,所必须佩戴的。
“装备的重量不一般。”这句话在记者脑中还没有形成概念,平时见消防队员抢险时,个个迅捷如飞,如今全套战斗服穿上身,才不由得感慨: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消防官兵,不知需要经历多少训练、流下多少汗水。
9:50——和水赛跑
记者穿着完毕后,另外4名队员早已等候多时。吴洁铭介绍,平地一号操是让战斗员熟练掌握各自的分工,学会相互配合铺设水带连接水枪的方法。记者作为1号员和其他消防队员一同登上消防车,到达指定地点后等待命令。一旦演练开始,1号员需要抱着水枪、水带迅速跑到60米外的训练塔二楼,等待出水。
“听明白了吗?上车!”虽是演练,但一登上消防车也能感到那种紧张的氛围:驾驶员重重地踩下油门,耳边传来轰隆隆的发动机声,队员与队员紧紧挨着,不时检查装备……所有人仿佛都像蓄势待发的弦上之箭,随时等待指令“发射”。
“我们已到达指定地点:中队门口,请指示。”
“行动!行动!”随着对讲机传来指令,两边车门“砰”的一声打开。记者一跳下车,就抓着水枪奋力往前跑,身边的2号员铺设水带,身后的3号、4号员准备出水。然而,紧张的心态和沉重的装备让人步履维艰,60米的距离仿佛600米。当记者到达二楼装上水枪时,水带里的水早已到达。
“整个过程就好比和水赛跑,一分一秒都不能耽搁。”吴洁铭说。
11:30——要付出的还有很多
以往,大家更多的是看到消防官兵成功灭火和救援的瞬间。其实,每次出勤的背后还有许多的细节,未被人了解。
“花上1至2个小时都有可能,为的就是下一次出动有最好的状态。”吴洁铭介绍,救援结束后还有许多后续工作要做。消防车回到中队后要加油、要加水,设备需要检修,而战斗服更是需要晾晒、叠好放在指定的地点。
现场,记者也和刚才一同训练的队员一同脱下战斗服,看见他们迅速又小心的除下每一件装备摆在指定地点,连一副手套都要仔仔细细的塞好。或许,他们心中,这些装备就是他们最坚强的后盾。
记者手记: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收拾完毕,已近饭点,饭前的拉歌令人感慨。他们也是老百姓,但为了保护老百姓,情愿用汗水浇灌烈火青春,他们真的辛苦了!(记者瞿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