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当班”采访组走进桂林市检察院
最后一道法律防线的守护者们
采访小组在看守所采访检察官邝杰。
3月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委政法委组织广西法治日报、桂林电视台、网易、腾讯等媒体的采访组到政法单位基层一线和窗口单位进行体验活动。当天,采访组首先走进桂林市检察院。
接待窗口:去年来访申诉3000多件
“法院将产权属于我的房子查封用于归还我母亲的欠债。请你们尽快帮我抗诉,阻止法院拍卖。”3月8日,一位市民来到桂林市检察院接待大厅,将一袋材料递给正在当班的刘检察官。刘检察官仔细看过材料后,告诉对方:这个案子虽然经过了一审和二审,但没有经过再审程序,不能向检察机关提起抗诉。
“过去,不服法院二审判决,可以直接向检察机关申请提起抗诉,也可以向中级法院或高级法院申请再审。2013年《民事诉讼法》修改后,规定只有申请再审的案件被法院驳回或者不受理或者判决后不服的,才能申请检察机关提起抗诉。”经过一番解释,对方决定去中级法院申请再审。
采访小组采访三八节在服务窗口当班的女检察官。
刘检察官告诉记者,她当班的服务窗口,主要负责受理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的抗诉申请和对法官检察官违法行为的控告。去年,桂林市两级检察机关服务窗口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案件3000多件,其中在她这个窗口接待229件。大多数的群众经过检察官的释法解惑,或化解了矛盾,或息诉罢访,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检察机关抗诉的案件,也大多数得到了法院的支持,为群众伸张了正义。
“这个窗口是维护法律权威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在这里当班,深感责任重大。”她说。
公诉检察官:1年受理上诉案249件
记者到桂林市检察院公诉处采访,恰好遇到检察官邝杰、匡万里要去看守所对一起上诉案的上诉人进行提讯。记者要求随同前往。
路上,邝检察官介绍,该起案件的上诉人因非法买卖枪支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上诉人认为量刑过重,定性不准确,所以提出上诉。
在看守所,上诉人向检察官提出,自己触犯的应该是非法持有枪支罪,而不是一审认定的非法买卖枪支罪。案发后,他主动坦白交代,积极检举,有立功表现,应该从轻处理。
邝检察官在讯问了上诉人的一些犯罪事实后,结合证据材料,给上诉人解释了非法持有枪支罪和非法买卖枪支罪的区别,对上诉人是否有立功表现的情节进行了讯问,并表示还将对案件一些情节及证据材料进一步审查,客观公正的办理本案。
走出看守所,邝检察官告诉记者,由于本案中部分证据不足,他们还要向公安机关收集相关材料,对该案的事实、程序等进行全面审查。
“作为法律的监督机关,认真把守防线,来不得半点马虎。不冤枉一个好人,不放走一个坏人,这是我们的追求,也这是我们的责任。”他说。
在一旁的匡万里说,去年桂林市检察院受理上诉案件249件,仅邝检察官就办理上诉案件60件。“邝检察官办案仔细,没有一件出过差错。”
走进智慧侦查研发小组
为了规范司法行为,提高检察工作效益,目前,桂林市检察院正在研发智慧侦查板块。研发小组由桂林市检察院侦监处和基层检察院的人员组成。
走进研发中心,桂林市检察院侦监处长蒋杰向记者介绍,为了更好的完成研发任务,桂林市检察院举全市检察之力,从基层检察院抽调业务骨干到桂林市检察院参与研发工作。
“检察工作智慧化是新鲜事物。科技化、智能化是提升检察工作效益的重要途径。研究成功将大大提高检察工作效益,促进社会公平公正。恰好今天是我们的节日‘三八’节,大家一起聚集在这里感到特别有意义。”从桂林象山区人民检察院抽调的参与研发的侦监科副科长唐艳说。
采访小组采访智慧侦查研发小组。
桂林市检察院侦监处副处长肖钧丹介绍,其它一些省市检察院研发的智慧板块已经获得成功并开始试点。按照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的要求,桂林市检察机关结合实际,研发智慧侦查这一板块。去年年底桂林市检察院开始谋划这方面的工作,现正在研发设计阶段。研发成功后,将会把检察官从繁杂的事务中分离出来,极大提高工作效益。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司法规范化、标准化。包括司法责任制、绩效考评、检察官权力清单、员额检察官检验等等,全部实现规范化管理。
“我们感到这项工作非常有意义。她将进一步促进法律监督,守住法律底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参与研发的检察官说。
据了解,桂林市检察院是“今天我当班”采访组的首站,下一步采访组还将到政法其他部门和县区政法单位体验。(吕建华 曹长青 刘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