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当班丨媒体大咖探访广西鱼峰区法院体验不一样的“立案”
今天,新华社、中新社、广西电视台、广西法治日报等13家媒体记者受邀参加由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柳州市委政法委指导,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鱼峰区人民法院联合主办的“今日我当班”体验采访活动。
活动现场,网易、今日头条两大新媒体客户端一同上阵,以直播形式,向网民生动展示了媒体记者体验一站式立案、便捷式诉讼服务的全过程。
媒体记者与法官一起当班,两种职业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媒体大咖们又会有什么感受呢?快随着小编的镜头,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站:诉讼服务中心
上午8:30,网易柳州主播姜浩作为当事人,来到鱼峰区法院想就这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进行立案。其他媒体记者一同担任导诉员,在法院工作人员带领下,为其做立案引导服务。
跟着导诉员的脚步,首先来到智能导航系统前。该系统采用电子模拟导航的方式,通过触摸电子导航屏即可自助查询立案、法庭或谈话室的位置路线;该系统内含法院简介、员额法官名册、诉讼指南、法律文书样式、第三方机构名录等多种内容,供当事人了解和选择;该系统将虚拟影像技术与导诉职能相融合,通过语音互动、诉讼导航服务等,向诉讼当事人提供更直观的导向指引服务。
在鱼峰法院的电子自助服务区,当事人或律师可进行网上预立案、查询、下载、打印材料,法院公众号、文书样式、规章制度、诉讼指南都设有二维码,公示在触摸屏和三大平台,供扫码登录、下载参考。
来到立案登记区,此处共设有11个窗口,集各类案件立案登记、案件繁简分流、信息录入、案件移送等功能。当事人根据排队号到窗口办理立案。
为做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鱼峰区法院有一套繁简分流的办案流程。该院制定了《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划分标准》,明确简单案件的基本标准是案件事实清楚、权力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案件。在立案过程中,法官收到起诉材料后,根据案件类型、证据材料,询问当事人相关情况后,初步判断案件适用简易程序或普通程序审理,便于下一步的案件分流。对当事人同意调解的案件,先暂缓立案,移送诉前调解组进行调解;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的,对案件当场立案。再根据案件审理的进展对案件繁简进行第二次甄别和划分。
为了便于当事人交费,鱼峰区法院于2017年8月在全区法院率先开通了微信支付功能。只要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指尖一点,一分钟内缴纳诉讼费轻松搞定。
2017年,鱼峰区法院引入律师轮流值班,为当事人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这是广西法院首创。
2017年,鱼峰区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专门成立了送达保全小组,集中对民商事案件进行送达和采取保全措施,实现立、审、执无缝衔接。
第二站:速裁法庭
9点30分,媒体大咖们来到第一速裁庭,旁听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的审理。
该案件原告从2013年到2016年间,一直为被告加工机械配件等业务,但至2017年,被告尚欠原告货款2万多元。原告于今年1月23日诉到法院,承办法官与双方当事人进行了电话沟通后,判断出双方当事人争议不大,决定适用速裁程序审理。
简案快审的背后,是鱼峰区法院积极推行“繁简分流”改革,在立案环节做足了文章。
鱼峰法院在实行民商事繁简分流后,赋予立案庭实体裁判权,并组建了5个“1+1+1”的速裁组,分别是1名员额法官、1名法官助理、1名书记员,对诉前调解不成的案件和已经立案登记的简单民事案件进行开庭审理,真正实现“简案快审、简出效率”。
2017年,鱼峰区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收案3379件,结案2890件,分别占全院民商事案件64.09%和58.7%;案件服判息诉率达95.67%,案件平均审理周期为51天。五分之一的民商事法官,办结了全院一半以上的民商事案件,可以让其他法官可以集中精力审理更多疑难复杂案件。
第三站:第三方调解区室
上午10:30左右,媒体记者在法院工作人员引领下,带着疑惑步入位于二楼的第三方调解区。
在第三方调解区的律师调解室内,来自广西传金律师事务所的实习律师何丽君正在调解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
在旁边的人民调解员调解室,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邬卫红、黄炜生正在就一起邻里噪音扰民引发的健康权纠纷案件进行调解。“调解协议依法定,规定时间要关停,公平正义讲人情,遵守协议不开庭……”双方当事人听到调解员邬卫红、黄炜生唱起的山歌,将最后一丝芥蒂化解在相视一笑的瞬间。
律师、人民调解员是法院引入诉讼服务中心的第三方力量,改变了法院、法官孤军奋战的局面,从而形成由法院主导、多方参与的“1+N”大调解模式。
2016年3月,鱼峰区法院成立律师实践基地,引入实习律师协助法院开展诉前调解、参与化解涉诉信访案件。
2017年2月,鱼峰区法院又引进人民调解员、退休法官加入“1+N”多元化调解团队。
在诉调对接中心成立了由1名员额法官、1名法官助理、3名实习律师、2名人民调解员、1名退休法官、2名书记员组成的调解团队。2017年,该调解团队成功调撤各类案件950件,其中第三方力量促成调解的案件占65%,大大节约了审判资源。
第四站:新闻发布中心
11:30,体验环节结束后,媒体大咖们来到了新闻发布中心,鱼峰法院副院长罗华就该院实行民商事繁简分流的改革背景及成效做了相关介绍,并就相关问题接受记者采访。
信息技术创新,给予了法院全新的动力和不断进取的源泉;
“繁简分流”改革,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办案质效;
多元化调解,使法院诉讼服务更加人性化,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司法获得感。
一天的体验活动,让媒体大咖们都深有感触。
网易柳州主播姜浩:“电子自助服务,让立案流程、立案条件、诉讼须知、诉讼费用标准等信息一目了然,哪怕什么法律知识都不懂也能快速立案了!”
《海案线》记者刘嘉:“网上预立案”将线下日益增多的立案服务需求引流到线上,营造出良好的立案秩序,也让法官的专业资源更集中于审核把关环节,有利于提升立案工作质效。”
《广西法治日报》赖隽群:“案件速裁过程节奏紧凑,法官庭审思路清晰,速裁团队配合默契。实现简案快审的背后,法官及法院工作人员其实在立案前后下了很多功夫。”
《柳州日报》帅君:“山歌传唱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缓解了调解现场气氛,能使矛盾纠纷化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我们看到了人民调解员处理家长里短的丰富经验,“1+N”调解方式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