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电话,迅速拨出那组熟悉的号码后,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沙井司法所副所长刘阳的心里有一些期待。他脑海中浮现出李某解矫前告诉他“想学汽修”的画面。
3月12日,刚在办公桌前坐下,第一件事就是对李某进行电话回访。李某曾在沙井司法所进行社区矫正。
“刘所长您好。”电话接通的那一刻,李某主动向刘阳问好。
“春节过得怎么样?与家人相处得融洽吗?新工作是否还适应?”刘阳明白家庭在李某心里的重要性。
2016年8月,李某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拘役五个月、缓刑六个月,需接受社区矫正,矫正期限为六个月。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刘阳不仅多次上门走访,调解李某与家人的关系,疏导李某的情绪,还多次协调利用辖区资源帮助李某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此后,刘阳更是时常关注李某就业后的心理状况,不断给予他关心与帮助,以便他尽快重新融入社会。
“以后要好好工作,好好生活,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和我联系。”刘阳叮嘱道。
挂了电话,刘阳看了眼手表,已经是上午9时20分。他迅速来到社区矫正宣告室,因为红谷滩新区沙井街道社区服刑人员入矫宣告仪式还有10分钟就要开始了。
“我,在此庄严宣誓,悔罪伏法,痛改前非,接受矫正,遵守社区矫正法律法规……”9时30分整,刘阳带领5名新入矫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入矫宣誓。随后,刘阳开始与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分析大量数据,讲解实际案例,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预防再次犯罪。
交流结束后,匆匆吃过午饭,稍作休息,刘阳便翻开了手中的笔记本,准备着手处理一起噪音扰民纠纷案。两天前,社区居民陈阿姨向刘阳反映楼上住户噪音扰民的问题。陈阿姨说,她老伴身体不好需要静养,可时常能听到楼上发出噪音,心情很烦躁,希望司法所能帮忙进行调解。“前往陈阿姨家了解实情”“排查声响来源”“与楼上住户进行沟通”……刘阳将调解时需要注意的要点记录在案后,便动身出发,按照约定时间来到了陈阿姨家中。
在陈阿姨家中进行一番查看后,刘阳发现确实能听到楼上的响动,但无法确定噪音的音量,可能因为隔音效果差,亦或是因为楼上走动响声较大。随后,刘阳又来到了楼上住户小林家中,向她说明了来意。几句交流过后,刘阳见小林脾气较冲,便以讲故事的方式向她讲述了楼下陈阿姨照顾老伴的感人事迹。小林听完陈阿姨的故事后,深受感动,表示今后一定注意放轻动作,尽量不影响他人休息。经过刘阳的一番协调,双方最终在握手中化解了干戈。
回到办公室,已是晚上7时,但刘阳却没有为8小时外的工作量感到抱怨,反而为化解了一个矛盾感到喜悦。“作为一名‘90后’党员,充分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坚守在基层岗位上,为百姓排忧解难、出谋划策就是我的本职,司法为民才能有温度。”刘阳说。(蔡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