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某流着泪跪在母床前
陈某喂母亲喝下一碗鸡汤
久违的团圆饭
一家人拍张全家福
临别前,陈某的小女儿紧紧抱住父亲不放手
3月6日下午,一名年轻人急匆匆地来到福建清流监狱。走进监区长周忠健的办公室后,这名年轻人说,他的奶奶病危,希望能让在此服刑的父亲陈某回家与老人见上一面。
得知这一情况后,周忠健马上向监内民警了解陈某的情况,并第一时间向分管领导汇报了此事。监狱领导高度重视,专门组织班子成员研究决定,依法依规为服刑人员陈某开辟离监探亲通道,以了却其母亲的心愿。
随后,监狱多级多部门联动,档案审阅、条件筛查、签字审批、盖章许可、个别谈话等一系列程序有条不紊进行。在得知自己被准许离监与病危母亲相聚的消息后,陈某一直激动地不停念叨:“感谢党和政府,六年了,我最放不下的就是老母亲啊!”
虽然只是一天的时间,但对于陈某却是漫长的等待。他彻夜未眠,脑海中一直浮现着往日的场景,挂念着老母亲的身体,忏悔着自己所做的一切。
3月8日,陈某离监探亲获准。早上8:30,陈某怀着忐忑而激动的心情,在民警带领下坐上了开往家乡的警车。一路上,陈某一直看着窗外流逝的风景,对于他来说,这一切都是新鲜的。“六年了,我真恨不得马上回到家里,看看我那病重的老母亲。”
11:00,经过近200公里的长途跋涉,陈某终于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当民警开门让陈某下车时,他却呆呆地坐着,眼中蓄满了泪水,是激动,是感慨,是悔恨,是伤怀,他心里就像五味瓶一样不停地翻滚着,令他久久未能迈开步子。过了许久,陈某才在民警的搀扶下缓缓走下车,当双脚踏上家乡土地的那一刻,他道出了肺腑之言:“变了,一切都变了,这六年失去的太多太多。”
回到家中,陈某与家人及亲朋好友问好后,直奔母亲房间。看着瘦弱憔悴的母亲,陈某紧紧握着她的手,嘴里一直喊着母亲,希望虚弱的母亲能睁开眼睛看看自己。
在千呼万唤中,老人终于睁开了眼睛。陈某哭着对母亲说:“阿母,我回来了。”看着儿子,虚弱的老人道出了六年来心中的期盼和冀望:“一定要好好改,这个家今后还得靠你,我走了你一定要照顾好残疾的妹妹。”“阿母,这辈子没能好好照顾您,儿子不孝啊!我一定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回家。”陈某一边淌着泪一边拿着一碗鸡汤喂母亲喝下,此时此刻,还有什么比陪伴更宝贵呢,陈某心中充满了悔恨自责。
看完母亲后,陈某与妻子聊了起来,六年来家里发生的一切他都要一一装在心里。陈某由衷地说道:“我能体会到这六年来为了这个家老婆是多么的辛苦,如果没有她的坚守和付出,这个家也就没了。”
“服刑六年没有一天不想回家,要不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可能也吃不上今天这一顿团圆饭。人都齐了,唯独缺了我那在北京工作的大女儿。”陈某依然心情激动。
团圆饭后,陈某与远在北京的大女儿视频通话,六年的分离,彼此间有着说不完的话,浓浓的亲情弥漫在整个房间里。饭后,全家人一起拍了一张全家福。对于陈某来说,这是他第一张全家福,可能也是最后一张全家福。不知道母亲还能坚持多久,但能见上母亲一面,他已经知足了。
13:00,陈某离监探亲即将结束。离别时,小女儿抑制不住情绪,噗通一声跪在地上,紧紧地抱着父亲的双腿,不舍得父亲离开。对于这一家人来说,这一次的团聚是短暂的,但又是那么的宝贵,血浓于水的亲情令现场所有人都潸然泪下。离别之际,陈某转身面向亲人朋友深深地鞠了一躬。这一个鞠躬是感谢、是忏悔、是无尽的不舍和伤怀。
后记:
曾看到一篇文章这么写道,世界上有三种情,但亲情永远是最纯的一种。它不像友情,有吵闹,有不理解,甚至自相残杀;它不像爱情,有激情,有冷漠,甚至分分离离。亲情,无论是分离还是破碎,它永远都是那种牵连不断的关系。正是这种无法割舍的亲情,成为囚子安心改造、积极新生的无限动力。正如清流监狱副监狱长叶德江说的那样,落实治本安全观,关键在“治本”,治本的要义就是“攻心”,血溶于水的亲情无疑是“攻心治本”的最佳良方。(伍传杰 黄海滨 李鲤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