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当班】“热爱这片土地,更要守护它的安宁”
——记者体验白玛旺久老人的三趟巡查路
开栏的话:
即日起我社推出“今天我当班”栏目,通过记者亲历式体验的方式,聚焦我区政法系统基层一线、窗口单位工作现场,利用一天的时间,对一线政法工作人员进行跟踪采访,真实展现政法工作人员为民情怀和精神风貌。
在很多人眼里,双联户长就是每天在自己的联户单位走走、看看,碰上熟人再聊个天。然而3月7日当记者跟随这名年龄75岁的双联户长,真实体验了他们一天的生活后才发现,他们需得有一颗不厌其烦的心,有一双甄别危险的眼睛,还得有为社区群众真诚服好务的情……
早上七点半,白玛旺久老人准时醒来,这已是多年养成的习惯了。洗簌完毕,拿起院头的扫把扫扫地,老伴在厨房里打的酥油茶恰好也飘出了浓浓香气。
记者按照约定时间到达白玛旺久家时,他们刚刚吃过简单的早饭,时间指向九点。从老人所居住的江苏东路到嘎玛贡桑社区居委会所在的纳金路,坐公交车2站路,走路得将近半个小时。虽然白玛旺久老人提议记者坐公交车,但为了真实感受老人一天的生活,记者选择了和老人步行。
作为嘎玛贡桑社区90余个双联户代表之一,白玛旺久老人属于年龄偏大的了,但每天的巡查他几乎从不缺席。从1965年参加工作,到2002年从城关区政协退休,白玛旺久老人的大半辈子都在城关区,见证着它的变迁、成长,如今更要去守护好它的安宁。
75岁的老人走路不快,但步伐稳健,到达嘎玛贡桑社区,刚好用去半个小时的时间,记者已感喘息不止,老人却只是略微喘气,让记者不得不佩服老人家的身体素质。嘎玛贡桑社区居委会门卫室,是12名当天巡查双联户代表的集合地。短暂寒暄后,由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12名双联户代表开始了每天的第一场巡查。
图为白玛旺久(右二)和其他双联户代表一起巡查。
想着一天的工作正式开始,记者也不由精神一阵,像白玛旺久这样的老人,他的一天究竟是怎样度过?又有着怎样的意义所在呢?带着这样的好奇,记者快步跟上了巡查队伍。
“你们店里的红袖标要佩戴上。”走到一处商户门外,白玛旺久耐心地提醒,听商户说红袖标弄丢了,白玛旺久便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个递了过去;“来,赶紧戴上。”老人告诉记者,佩戴红袖标能提升附近商户的责任感,遇到打架斗殴或者可疑人员会及时通知双联户长或社区工作人员,利于将不稳定、不和谐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走过大概七八百米的沿街商铺,巡查队伍拐进了居民区,新修好的水泥路面把清晨的阳光反射到大伙身上,愈发温暖。
在走到嘎玛贡桑社区4组时,有队员发现一出租房内放着一桶橡胶水,考虑到橡胶水属于易燃易爆物品,租客又不能说出这一桶橡胶水的具体用途,白玛旺久当即给社区民警打电话通报情况,并留下两名双联户长在此等候民警前来。处理完后,队伍继续往前……
图为巡查队员发现租户家中的橡胶水,及时与社区民警进行处理。
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却是巡查队伍每天要检查的大事。如果不细致观察,不带着一颗“挑刺”的心,这些潜在的隐患就可能引发更大的危险。将近一个小时,巡查队伍回到了嘎玛贡桑社区居委会。“现在巡查一趟一个小时左右,平常可不止这个时间。”嘎玛贡桑社区总人口有10636名,而其中80%为外来人口,3月从外地来做生意的人还不多,纠纷相对也比较少,所以巡查队伍每天要处理的事情也比以往少一些。
看时间还早,老人决定先不回家,找个人聊聊天。两个孩子都在外地工作,他最喜欢和嘎玛贡桑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聊天,这里的年轻人不仅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对基层群众有感情,而且也有党和国家相关政策的第一手资源,和他们聊天总让白玛旺久很兴奋。
今天被老人“揪住”的是嘎玛贡桑社区综治办主任尼玛次仁。老人和尼玛次仁交谈用的是藏语,但他会贴心地一边交谈一边向记者解释他们都聊了些什么。“城关区现在发展太快,高楼大厦一栋栋立起来,商场超市遍布大街小巷,可管理总觉得有些跟不上。”白玛旺久在城关区生活了53年,眼里的变化让他由衷高兴,但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也让他担忧。老人的担忧尼玛次仁也有同感:“组长啦,您说的这个问题我们居委会也发现了,这就是城市的管理滞后于城市的发展速度。”“是啊,去年城关区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我们老干部意见时,我也提过,希望相关部门能引起重视啊!”……
和尼玛次仁的畅谈,让老人心里舒坦。不知不觉到了午饭时间,匆忙回家,和老伴简单的炒了两个菜,稍作休息,下午三点半又开始了第二次巡查。
下午阳光正好,照在身上刚好有种惬意的温暖。检查路线和内容与上午大同小异。但大伙丝毫没有掉以轻心:不放过任何一个潜在的隐患。
四点半,巡查结束。但却并不意味着双联户代表们一天工作的结束。如果居委会有什么通知,双联户代表们回到家后还要挨家挨户地去给大伙通知、传达。而且最关键的是,他们还要为第三次巡查做好准备。
第三次巡查是晚上八点,和社区民警一起挨家挨户做入户登记。嘎玛贡桑社区常住人口1146户、2247人,流动人口则为8389人。“正是因为人员流动性大,新入住的人员从哪里来、做什么工作、家庭收入来源是什么都要不断更新,而且还要督促他们抓紧时间办理居住证,所以每天晚上的工作更为辛苦。”尼玛次仁对记者说。
两场巡查下来,记者已感疲惫,想着白玛旺久年事已高,应该不会再参与晚上的检查。然而,老人的精气神却让记者汗颜:“嘿嘿,这算什么,晚上的工作肯定要完成的呢。”
于是,晚上8点,记者跟随白玛旺久老人开始了第三场巡查。记者发现,两个小时的入户登记尽管繁琐,老人却极为细致,他揣着那本常住人口登记册,对新入住的人员进行登记,从哪来?做什么?收入来源?他都工工整整地记下来,晚上眼睛不好使,他就写上自己能看懂的简称,第二天再进行完善。
图为白玛旺久做的入户登记册,上面详细记录了每家每户的信息。
夜幕不知不觉覆盖了高原,天上的星星调皮地眨着眼,十点的夜沁凉,老人回到家,老伴还在灯下等候,吃完降血脂的药,老人也正式结束了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