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法官去送达
——广西梧州市龙圩区法院开展“今天我当班”活动侧记
“不知道在以往的工作中,他们需要打多少电话,寻找多少联系人,奔波多少路途,才能将文书顺利送达,今天才真正体会到‘送达难’是什么滋味。”参加完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龙圩区人民法院开展“今天我当班”体验采访活动后的记者有感而发。
2月28日上午,龙圩区法院邀请来自广西法治日报、梧州电视台媒体的记者,参加龙圩区法院开展的“今天我当班”体验采访活动,跟随巡回诉讼服务工作组的法官开展送达,体验法官日常工作的酸甜苦辣。
第一站,他们来到了位于龙圩区新地镇的殿村村委会,向一起侵权责任纠纷案件的原告李某送达法律文书。
据了解,李某在龙圩区法院递交起诉材料后,认为自己可能败诉,拒绝签收法律文书。巡回诉讼服务工作组的干警通过电话3次联系李某,希望他积极应诉,并请龙圩法院驻村诉讼联络员帮忙做李某的思想工作,约定于2月28日与李某在村委会碰头。
无奈,当天李某却临时变卦,许久没有出现。记者一行人赶往他的家中,发现大门紧闭,上前敲门许久无人回应,在返回的路途中,大家又不断地向李某的邻居,村民打听他的下落,无奈还是得不到任何消息。
“像今天这样扑空的现象经常发生吗?”记者好奇地发问。
“送达难一直是审判实践所面临的难题,因为当事人外出打工、不懂法甚至是故意逃避等原因,法官不能及时向当事人送达法律文书已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潘群清法官解释道。
第一个任务出师不利,大家并没有气馁,又匆匆在上午下班前赶到梧州市公安局龙圩区分局,查询一起信用卡纠纷的被告许某的户籍情况。据干警们在送达过程中得知,该案件的被告许某于2017年8月份已经过世,为了更好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服务审判,特地赶到许某的户籍所在地核实此情况,并请该局户籍科协助出具相关证明材料,以便后续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
“送达的路途不仅崎岖,还可能遇到各种当事人不配合的情况,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去完成,确实是很辛苦。”当天全程体验法官送达活动的记者感慨。(李继远 黄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