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代表谈:“今天我当班”体验式采访活动
2月28日,贵州安顺中院组织开展了“今天我当班”体验式采访活动。
那么作为专业的媒体记者,对于基层法官的工作,到底是怎么看的呢?
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贵州日报》记者向淳
柔情化纷争,芳华洒热土。2月28日,我参加了“今天我当班”体验采访活动,化身“书记员”或“法官”。在关岭自治县短短一天的体验,最让人难忘的是关岭自治县人民法院第一法庭的职业素养和奉献精神。第一法庭被誉为“女子法庭”,3位80后女法官组成的队伍成功化解了大量纠纷,维护了辖区和谐稳定。这3朵铿锵玫瑰默默吐露芳华,撑起一片法律为民的晴空。
《民主与法制》杂志社何清韵
经过一天的体验,深入了解到了法官们的日常工作,不得不说基层法官真的很不容易。断桥“女子法庭”辖区范围广、人口多、经济落后,各类矛盾纠纷凸显。面对法律素养和法制观念薄弱的群众,“铁娘子”们巾帼不让须眉,以司法为民的最高理念,充分发挥女法官温柔,亲和,心细的优势,深入田间地头,拉近人民法庭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努力在案件中寻找“解铃的”关键,将纠纷和矛盾消除在萌芽阶段。
安顺日报全媒体记者刘现虹
亲身参与体验采访感受深刻,一是发现基层法院的许多亮点,对今后的跟踪报道有了明晰的思路;二是感受到基层法院的改革创新精神和许多接地气的做法;三是基层法官工作的敬业和不易,将会把这些生动、鲜活的好声音、好故事传递出去。
安顺电视台《法治安顺》记者胡琛
走进法院,给我的第一感触就是庄严。经常接触法院报道的我,对于法院的各项工作都有一定认识和了解,通过“今天我当班”活动的体验,我体会到自己所认识的都只是表面上的。跟了执行法官的一天,我深深体会到:执行难难在沟通难,老百姓多于法院执行的不理解和无理取闹是第一难、被执行人难寻是第二难,据了解,有些执行案件法官跑了20多次都没能执行下来;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是第三难。在这些难题面前,执行工作依然要继续,面对老百姓的不理解,执行法官耐心的释法明理是解决执行难的根本,在对当事人张某的执行过程中,充分体现出这一关键因素。始终来说,执行难不是不执行,而是种种因素造成执行真的难。
微博网友“没头脑又不高兴的拉拉”
今天受邀参加了安顺中院组织的“今天我当班”采访活动,最初收到邀请的时候还担心又是一个走过场的活动,但经过这一天的体验下来,不得不感同身受的说一句,基层法官太辛苦了~
有多辛苦?一天要立七个案件,还要组织调解,甚至为了方便当事人,尽最大努力化解纠纷,还要邀请相关部门的领导一起下村进行调解,要知道关岭境内的道路都是盘山路,蜿蜒崎岖,随行好几个记者都纷纷表示要晕车了,我们的不适却是这些基层法官的工作常态,打心眼里佩服这些法官们!
再来说说这些法官,印象中法官都是“严肃的大叔”,没想到这次体验的法庭里,三个法官都是80后的女法官,而且能文能武,文可以写判决,武更让人眼前一亮,比如我们去村委会调解,布置巡回法庭的时候,张庭长“噌”站在凳子上;再比如当事双方一个不让一个,形势严峻火药味十足的时候,法官威严的一句话,就让双方冷静下来,彻底让旁观的我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法律的权威,谁说女子不如男!
这次体验式采访可以说惊喜不断,以前一直感觉法院是冷冰冰的,胜诉皆大欢喜,败诉愁眉苦脸,但看了关岭法院诉调对接中心,突然觉得法院也是可以有温度的,里面有律师,有温馨的调解室,感觉坐下来心里的火气就少了一半。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惊喜是今天体验过程中遇到三个布依族当事人,说着当地的布依语言让我一头雾水,关岭法院配备的双语法官去能够和他们流利交流,必须要为他们打call!
(图文来源: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