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2017年江苏公众安全感达96.52%,创历史新高

2018-02-06 10:42  来源:江苏长安网  责任编辑:王蓉
字号  分享至:

    稳定是发展之基,平安是民生之需。

    对老百姓而言,“心安”意味着有着安宁的居所,安康的生活,安全的环境,安定的社会。对江苏政法综治战线而言,百姓心中有平安,才是高水平的平安江苏。

    党的十九大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上了新高度,强调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党之所指,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从顶层设计到基层试点,从“天网”工程到“智慧警务”,从严防严打严控到形成常态化震慑机制,从群众被动响应到群众主动共建共享,从网格到全要素网格,从“一站式”服务到群众少跑腿、数据多流转……江苏一系列举措让人民群众见证着平安江苏的与时俱进,感受着平安江苏的底气,享受着平安江苏的成果!2017年,江苏公众安全感达到96.52%,创历史新高。

    巧弹“责任曲”——

    夯实基础筑堡垒 

    2017年,江苏4个设区市、7个县(市、区)、5个地区、5个单位、5名同志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先进县、长安杯、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平安江苏建设站上新的起点。

    历经14年平安创建,江苏社会持续和谐稳定,全省八类主要刑事案件逐年下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绩效和群众安全感满意率持续位居全国前列,江苏被公认为全国最安全的省份之一。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江苏人不忘初心,2017年又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平安成绩单”。

    这份成绩单,来自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

    以“硬指标”落实“硬任务”。省“两办”出台《江苏省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实施办法》。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与设区市党政“一把手”签订综治和平安建设责任状,定期研究解决群众安全感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真正担负起维护一方稳定、确保一方平安的重大政治责任。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吴政隆先后多次对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提出明确要求。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立科多次就做好党的十九大、国家公祭日、“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江苏发展大会等重大活动安保、重要敏感期维稳工作到基层一线督查指导。

    一份部署,九分落实。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平安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谋划和推进,各地各部门按照“目标阶段化、任务项目化、项目责任化”的要求,制定重点项目责任分工方案,以项目化推进方式保证平安建设任务落地落实。

    责任明确,奖惩分明。建立平安建设动态考评和命名机制,对两个县(市、区)实施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对综治工作推进力度不大、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的5个县(市、区)取消“平安县(市、区)”命名,并进行挂牌督办;对综治绩效考评和群众安全感排名靠后的10个县(市、区)专门发出整改通知书。

    平安江苏,已成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有力保障。

    巧弹“防控曲”——

    源头治理树屏障 

    网上在逃人员达某在苏州火车站刚一露面,就被人脸识别系统“认”出。刚刚过去的2017年,无锡、徐州、苏州、泰州等地警方利用大数据,将9名潜逃20年上下的命案逃犯“挖”了出来。

    “狠抓大数据战略,积极适应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发展趋势,着力打造智慧警务,抢占社会治安高地,时刻跑在犯罪分子前面,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刘旸说。

   大数据,正为江苏“智慧警务”开启“惠警利民”的强大引擎。“来能报警、动知轨迹、走明去向、全程掌控”,成为江苏“智慧警务”建设的新目标。

    近年来,江苏省升级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推动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新升级,在全省部署开展了升级版技防城建设,按照“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要求,形成“两道电子防线”“三个实战应用平台”“四大应用机制”“五张技防网”于一体的技防网络体系。目前全省累计建成332万个智能监控点位,一级110接警区“升级版”技防城建成率达38.8%,技防乡镇(街道)、技防小区、技防村(社区)建成率分别达97.6%、92.9%和95%。

    与此同时,创新完善打击犯罪新机制,深入开展命案积案攻坚、打黑除恶、打击“盗抢骗”、“猎狐2017”、保护环境“清水蓝天”等专项行动,主动打击网络贩枪、雇凶等新型犯罪,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有力维护了社会治安大局稳定。

    此外,不断强化治安重点整治,健全完善层层挂牌督办制度,2017年全省挂牌整治重点地区370个,90%以上的方面性突出治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着力加强公共安全监管,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化“打非治违”专项整治行动,各类事故、死亡人数持续下降,未发生重特大事故,重点行业领域和重点时段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深入开展群防群治活动,目前,全省平安志愿者总人数已达300万人,形成“建设平安人人有责、平安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巧弹“调解曲”——

    化解矛盾解民忧 

    南水北调东线洪泽站工程是国家重点项目,为了改善和保护水生态环境,淮安市洪泽区蒋坝镇头河村渔民李家贵家将面临近百亩围网养殖和围栏被退围还湖,全部拆除。

    这一拆除,近十万块钱的投资泡汤了。关键是祖祖辈辈都是“水上漂”,以后怎么办?一边是国家重点工程,一边是自己半生的心血,李家贵一时不知所措。就在此时,由洪泽区综治、水利、水产、环保、财政以及乡镇政府等部门组成的工作组来到了他的船头。

    “这次南水北调工程,像李家贵这样的渔民,洪泽境内有三千多户,政府一方面对他们作出合理的补偿,另一方面帮助引导他们从事旅游、捕捞等行业,决不让他们因退围还湖而陷入困境。”工作组人员对记者说。如今,已有许多当年的“李家贵”成了生意红火的渔家乐老板。

    近年来,洪泽区积极开展“无讼村居”创建,探索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发展与稳定并重、富民与安民共举的社会治理创新之路。

     “谁都不愿意无事生非,以前有矛盾要么找政府,要么打官司,现在好了,他们主动上门拉弯子,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头河村村民对此非常满意。

    江苏是大调解的发源地。随着形势的变化,全省各地积极创新发展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机制,探索建立集中、分类、依法、就地“四位一体”多元化解机制,切实做到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单位内部、化解在萌芽状态,有力维护了全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目前,全省县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进驻同级综治中心的有95家,占95%;已成立事业单位的有55家,占55%。全省各类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达1579个。全省共建立调解微信群、微博号4387个,开设调解类电视节目300余个。全省265个人民法庭与828个公安派出所、661个司法所、795个社区村委签订了共建协议。在全省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立起107个人民调解工作室和111个律师工作站,努力实现“无讼少讼、无讼少执、无访少访”目标。 

    巧弹“创新曲”——

    守护安宁促和谐 

    “有好多地方都给农家乐经营使用了,我们村民只有这一块场地活动了。” “这条路太窄了,车子开过来,人同时过去很不安全。”……南京市江宁区七坊村因为风光秀美,这几年成为乡村游的热点目的地,但钱袋子鼓起来以后,村民的抱怨却越来越多。

    解决村民的活动场地,再把村里原有的一条乡道进行硬化,这样的诉求很快反馈到了村里的全要素网格员和社区党总支书记陆瑶这里。“已经超越了社区过去的承受范围,修路和修建活动场地资金就要一千万以上,对于我们村集体收入只有一百万而言,完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陆瑶说。

    这事情要放在过去,村民根本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然而,让村民没想到的是,几天后,江宁区的几家职能部门来到村里现场办公,为村里修路。本来感觉难度极大的事情,怎么在短短几天内就发生了逆转呢?这多亏了村里的“全要素网格员”。

    在江苏的城乡社区,每300户左右的居民,被划分成为一个虚拟的网格,在每一个网格内,都有一个专职或者兼职的“网格员”,负责搜集本网格范围内居民的社情民意,方便居民办事。

    这就是江苏正在全省推行的“全要素网格化”社会治理新模式。与过去居民办事要自己跑到职能部门相比,22个职能部门的82项办事职能被逐项分解,落实到了基层的全要素网格员身上,网格员身兼信息采集、政策宣传、矛盾调处、便民服务等多种职能,真正成了说话管用的人。群众的诉求,网格员能现场解决的,就现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就通过联通省、市、县、乡、村五级平台的江苏省网格化社会治理信息系统,即时上传到上级联动指挥平台。

    当初接到村民意见后,感到为难的陆瑶,正是通过网格员手机里安装的“平安江苏”客户端,把村民的诉求反映了上去。

    打破部门之间的权力壁垒,把政府办事职能下沉到网格,首要目标就是解决过去群众办事难,职能部门效率低的问题。现在,不管是个人养老、医疗、办证等事项,还是涉及社区的大事小情,群众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全要素网格员”。

    从网格到全要素网格,推动了社会治理工作的重心下移,在南京市江宁区,目前70%的问题在网格内就能得到解决,20%的问题在推送到上级部门后通过联动得到解决,10%的问题则通过执法得到了解决。

    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省综治办主任朱光远说,按照省委“把网格打造成基层社会治理的第一道屏障和江苏社会治理工作的一个名片”的要求,省委政法委提请省“两办”印发《关于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的意见》。全省各地坚持系统化思维、全局性站位,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形成“一网(多元融合共治网)、一台(大数据智能平台)、一终端(全要素网格采集终端)、一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的江苏模式。

    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路,在全省范围内根据各地特色,精心培育2批17个县(市、区)试点样板,形成了南京市江宁区“全要素网格”、苏州市吴中区“综合治理大联勤”、淮安市清江浦区“1+4”协同联动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办对我省做法给予充分肯定,人民网、新华网、中央电视台、法制日报等媒体进行了宣传推广。

    按照“一张网”“五个统一”要求,坚持党委领导,统筹政府、市场、社会力量,推动形成“各方协同、联动融合、多元共治”的网格治理新局面。目前全省共规范设立网格14万余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近30万名;2017年网格员源头排查各类安全隐患5.5万起,化解矛盾纠纷9.1万件,服务群众事项129万人次。

    同时,把大数据应用作为最大特色亮点,积极搭建智能化应用服务平台,推动实现各部门网格及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协同共享。目前,江苏社会治理大数据智能应用服务一期平台基本建成,汇聚14个省级部门7260亿条、试点县区5625万条基础数据;通过联勤联动及时解决群众诉求,非警务类警情下降40%左右。 □ 王志高

中国“安全感”带给世界的启示

来自中国的“安全感”,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的有力保障,更是维护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的坚定力量。

河南郑州市中院“电梯劝阻吸烟猝死案”审判纪实

2018年1月23日,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上诉人田某与被上诉人杨某生命权纠纷一案,二审判决:撤销郑州市金水区...

辛识平:扫黑务必除“伞”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一句话,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

回首2017,是什么让我们热泪盈眶?

在年末,我们想盘点一些令人感动的事情,让你回首2017,仍然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