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江西生态司法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法院功不可没

2018-01-31 11:38  来源:江西法院网  责任编辑:王淑静
字号  分享至:

  2017年6月,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同年7月,江西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专门研究部署推进,标志着江西生态文明建设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1月25日,江西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听取了《关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建设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半年来,全省全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根据报告,试验区建设重点任务顺利推进,环境质量稳步改善,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改革创新持续深化,全省上下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显著增强。全流域生态补偿、河长制、生态司法体制改革等走在全国前列,萍乡海绵城市建设、余江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新余生态循环农业等形成“江西模式”。

  2018年,江西省将确保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完成第一阶段任务、实现“两年有变化”的阶段目标。

  试验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报告指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其中,中央《实施方案》部署的20项年度重点改革文件全部出台;我省确定的112项年度重点工作基本完成。

  初步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法院的环资审判体系

  赣江流域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机构试点、赣江新城城乡环境保护监管执法试点有序推进。初步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法院的环资审判体系,生态监察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成功创建国家绿色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成为生态文明领域首个国家标准创新基地。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首次开展全省绿色发展评价。

  全年查处环境污染类案件828起

  强化河长巡河督导,实施清河提升、长江经济带突出问题整改等专项行动,全面启动劣V类水和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中央环保督查30项年度整改任务全面完成,问责106名相关责任人。对6个设区市开展省级环保督察。全年查处环境污染类案件828起,批捕犯罪嫌疑人398人,提起公诉1449人。

  28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全面开工

  集中力量推进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启动赣州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28个项目全面开工。推动重点生态功能区、江河源头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治理面积840平方公里。

  林业总产值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积极推行绿色循环低碳模式,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152个,推进2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启动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全省“三品一标”总量达4712个,全省林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全省流域生态补偿资金总量达到26.9亿元

  完成生态移民易地搬迁安置项目113个,搬迁贫困人口1.1万人,启动生态扶贫试验区建设,水电资源开发收益扶贫改革试点取得初步成果。实施流域生态补偿,全省流域生态补偿资金总量达到26.9亿元,比上年增加6亿元;新增东江流域跨省生态补偿资金3亿元。扩大天然林补偿范围,下达天然林停伐管护资金6.65亿元,补偿面积达到2290.5万亩。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培训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1840人次,创建21所全国文明校园、195所省级文明校园,推进15个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

  江西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初步形成,新增22个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

  加快重点示范平台建设,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江西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武夷山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名录,上饶、赣州、景德镇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新增22个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46个省级生态乡镇、30个省级示范基地。抚州生态文明示范市加快推进,市级“生态云”基本建成,抚河沿线36个生态村镇示范点加快建设,启动国家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一批生态文明地方性法规出台

  一年来,江西省人大常委会积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扎实开展立法、监督等工作,出台《江西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江西省林木种子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扎实开展“环保赣江行”活动,江西省政协围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组织专题调研,开展“市、县落实河长制”专题民主监督活动。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西省人民检察院积极探索完善环境司法保护体制机制,为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支撑。

  实现“两年有变化”阶段目标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关键之年。我省将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创新,着力推动绿色发展,着力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确保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完成第一阶段任务、实现“两年有变化”的阶段目标,具有江西特色、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目标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趋好。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湿地保护面积进一步扩大,水质、空气质量优于国家考核标准,打赢蓝天保卫战和消灭劣V类水攻坚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不断降低,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河湖保护与生态修复、绿色产业发展、生态扶贫、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等重点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

  绿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2%左右,资源能源效率进一步提高,单位GDP能耗下降2%、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2.8%,万元GDP用水量下降5.5%。

  建设“生态云”大数据平台

  打赢蓝天保卫战,抓好工业园区、建筑施工、农业秸秆、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污染防控。打赢消灭劣V类水攻坚战,建立覆盖全流域重点污染源、排污口在线监测系统,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以流域为单元的系统保护和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推进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开展农村环境第三方治理试点。推进生态环保信息共享,建设全省“生态云”大数据平台。

  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

  力争全年形成12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加快成立省级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机构,推进环保监测监察执法垂管改革、赣江流域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机构改革,健全环境资源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推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制度。

  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鄱阳湖流域实施国土绿化、湿地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生态质量提升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实施传统产业技改专项行动、清洁能源替代工程。深入实施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加快健全绿色市场,完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绿色价格政策体系、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培育壮大环保产业。(朱叶)

“恶搞丑化经典”何时销声匿迹

在更多网友看来,这些恶搞不仅不好笑,而且亵渎了历史、伤害了民族情感。

因工程地界多人持械斗殴致一死 42人今受审

1月30日,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人民法院在第一审判庭公开开庭审理商州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被告人李强等42人涉嫌犯聚众斗...

党务公开立新规:一锤定音 全面从严治党又添新...

党务公开有何重大意义?公开什么?向谁公开?怎么公开?

回首2017,是什么让我们热泪盈眶?

在年末,我们想盘点一些令人感动的事情,让你回首2017,仍然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