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江苏宿迁“暖心”行动力保民工开心过年

2018-01-25 15:47  来源:江苏法制报  责任编辑:彭绮琴
字号  分享至:

  拿到工钱,过个好年。1月24日上午,江苏宿迁市宿豫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孙瑛,现场向某公司曹向云等11名民工集中发放追讨回来的10.8万余元工资款。

  虽是三九寒冬,但民工心里温暖如春。曹向云手心紧攥着刚拿回的工资,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连声道谢。

  这是宿迁市司法局组织开展“暖心”行动,依法保障民工合法权益的一个缩影。

  “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细落实,需要我们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和行动,让人民群众直接受益受惠,时时刻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宿迁市司法局局长徐乃生表示。

  连日来,宿迁市以“法润江苏情系民工”专项活动为主线,深入开展维护民工合法权益“暖心”行动,真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截至目前,全市司法行政机关已通过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渠道,优先受理、及时裁决、快速结案,帮助1300多名民工讨回工资,涉及金额3000余万元,依法保障了民工的合法权益。

  多方联动

  确保民工讨薪维权“不落空”

  1月8日,气温骤降,滴水成冰,不久前飘落的大雪尚未融化,苏北大地银妆素裹。

  就在此时,泗阳县八集乡司法所里却异常热闹。葛保中等11名民工拿着刚刚领到的拖欠了5个多月的工资,围着司法所所长张晓敏激动地说个不停,话里话外,流露出不尽的感激之情。

  原来,葛保中等11名民工一直在泗阳县八集乡创业园区某制衣公司打工,从去年6月份开始,公司效益不好,开始走下坡路,葛保中等人再也没拿到工资。去年11月,公司倒闭,拖欠5个多月的工资没了着落。

  “法润江苏情系民工”活动开展以来,宿迁市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维护民工工资报酬专项活动,葛保中等11名民工得知后找到八集司法所所长张晓敏,请求帮助讨要拖欠工资。

  张晓敏立即受理,启动调解模式。经10多天的反复沟通、调解,葛保中等11名民工终于如数拿回了拖欠19.6万元的工资款。

  “像八集乡司法所这样主动帮助民工讨薪维权,在宿迁市基层司法所俯拾皆是。”

  宿迁市司法局基层处处长陈戈说,自开展“暖心”行动以来,宿迁市乡镇司法所、法律服务所、村(居)法律服务站通过主动走访排查,了解民工欠薪情况,共帮助120多名民工讨薪300多万元。

  为确保民工讨薪维权“零贻误”“不落空”,宿迁市司法行政系统加强与公安、检察、法院、劳动、妇联、民政、仲裁等部门的联系,联动延伸民工工资报酬服务触角,多渠道解决民工讨薪维权案件。组织法律援助、公证员、律师会同劳动保障、公安、法院等职能部门,深入用工单位,开展用工合同签订、工资发放等专项检查整治,并建立民工工资报酬保障服务网络,充分利用市、县(区)、乡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村(居)法律服务站网络平台,形成民工工资报酬维权服务“半小时服务圈”。截至目前,该市通过部门联动,共帮助民工讨薪300余万元,涉及民工150多人,帮助民工签订劳动合同3000余人次,发放招工陷阱风险提示宣传资料25000多份。

  聚集普法

  引领民工“依法讨薪”

  1月12日,泗洪县曹庙乡逢集日。曹庙乡司法所每周一期的法治宣传台前,人头攒动,前来咨询的群众络绎不绝。

  “我是盛圩村三组,我和孙保怀等14人在淮阴某水利工程部打工,现在包工头跑了,欠我们14.6万元工钱。我们想走法律途径解决问题。”活动现场,50多岁的农民韩成林向乡司法所所长朱昂梓说道。

  原来,某水利工程部在该乡开发农垦项目,主要是承建机站、桥梁。韩成林等14名农民在工程部干了半年,因包工头刘某经营亏损跑路,他们只好找到项目经理要钱,而项目经理又不认账,他们走投无路。了解情况后,朱昂梓表示立即启动调解程序,争取依法帮助他们拿回应得的报酬。

  当天下午,朱昂梓与专职调解员韩发品找到项目经理刘富林,刘富林以“所做的工时表没有工时负责人签字”为由拒绝付款,调解限入僵局。

  力争让民工带着工钱回家安心过年。朱昂梓又与14名民工逐个交流。在详细掌握了他们的作业时间、工程项目、完成时间等情况后,再次与项目经理商谈,一一举出14名民工的作业情况,并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发放拖欠的工钱,以防引起冲突。

  经过努力,项目经理终于承认了拖欠的工钱,并保证于近日足额发到民工手中。

  “依法讨薪,首先要让民工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宿迁市司法局法宣处处长唐良标认为。为进一步引导民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宿迁市拉开了为期3个月的“法润江苏情系民工”专题法治宣传活动。

  为切实维护民工合法权益,宿迁市司法行政系统围绕“民工如何依法讨薪”和“民工工资拖欠应对方法”等主题,定制法律援助欠薪纠纷典型案例图本,引导农民工合法、理性维权。选取对农民工最为实用《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读本,深入工厂、企业,免费向民工发放。通过进企业、进民工集聚地、进民工家庭,开展问卷调查、走访等形式,多方收集民工法治需求,绘制民工法律需求清单,提供精准化普法。目前,全市已开展“情系民工”法治讲座300多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0余份,法治礼包3000多份,引领200多农民工走上依法维权道路。

  建章立制

  为民工依法维权开辟“绿色通道”

  1月13日,宿城区居民汪某将一面印有“为民办事关怀备至、为民排忧情深似海”的锦旗送到工作人员手中。

  去年12月底,汪某来到区法律援助中心,情绪激动地请求帮助他讨要工资。中心工作人员了解后得知,汪某受雇于某有限公司担任电工,后因单位效益不好,拖欠工资没发,还被单位强迫签署了“员工离职申请表”。无奈之下,汪某来到中心申请法律援助。

  中心工作人员了解欠薪经过后,考虑到讨薪事关汪某切身利益,社会影响大,为避免发生过激事件,中心迅速启动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简化程序,当场给其办理援助手续,迅速指派劳动争议类案件经验丰富的专业律师承办此案,汪某心急火燎的不安情绪终于稳定。在律师的帮助下,仅用20天时间,汪某很快全额拿到拖欠工资。

  “感谢法律援助中心伸出援手,没有你们帮助,很可能我的工钱就打水漂!”拿到钱的那一刻,汪某竖起大拇指,激动地表示“法律援助太牛了!”

  为让民工的辛勤付出得到应有回报,宿迁市司法局推进优先接待、优先审查、优先办理“三优先”服务。建立了法律援助“现场宣传、现场受理、快办快结”三项机制,畅通法律援助渠道。设立民工维权窗口,做到快受理、快指派、快办结,简化民工讨薪法律援助受理程序,对民工因追讨工资、工伤事故赔偿等事项申请法律援助的,一律免于经济状况审查,当场受理,以确保农民工及时、足额拿到劳动报酬。

  与此同时,积极发挥《劳动者权益法律援助服务团》《法律援助名优律师团》专职律师专业能力,有的放矢地为农民工提供一站式、保姆式、系统式的法律服务。组织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援助律师、法律服务志愿者主动介入用工招聘现场、企业用工招聘会,接受民工劳动用工合同签订、工伤认定、法定节假加班费核算等法律法规知识现场咨询,帮助民工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提醒广大民工注重审查用工合同条款,避免招工陷阱。据统计,全市法律援助机构现已接受民工涉薪投诉、申请工资报酬类法律援助案件等600多起,帮助民工追讨工资报酬1800多万元。(张全连 程遥 施为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