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细心勘查提取证据。
上个月,在国道324线玉林段发生一起交通肇事致人死亡逃逸案。案发后,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以下简称一大队)民警从死者所穿衣物残留的痕迹找到突破口,循线追击,于今年1月11日成功破获此案,抓获嫌疑人韦某。
清晨老人被撞
去年12月3日6时10分,一大队接到群众报警,称国道324线1439公里+300米处,唐拾孵化场路口有一人倒在马路中间。
民警闻警而动。在现场,一名六旬男子躺在地上,左脚被车碾压,头部有被撞的痕迹,已无生命体征。经勘查,现场除了留有被害人的血迹和一顶帽子之外,没有嫌疑车辆,也没有其他有价值的线索。
民警经走访调查,得知死者为60多岁的附近村民陈某。
案情重大。为了搜集破案线索,一大队立即在各大媒体、网络发出悬赏通告。玉林市公安局领导和市交警支队领导对此案高度重视,责令限期破案。
排查锁定嫌疑车
一大队迅速成立专案组负责侦查此案。办案民警经走访,了解到死者陈某在案发现场附近一个沙场上班,每天早上有散步的习惯。办案民警为精确推算事故发生的时间,特地模拟老人从住地走到事发地点需要的时间,以此排查嫌疑车辆。
据了解,当时经过事发地点有几辆水泥罐车和几辆中型货车。专案组立马调阅沿途监控视频,将几辆嫌疑车暂扣,并作进一步调查。然而,这些车辆的司机均否认肇事事实。
去年12月5日上午,专案民警从死者的衣服上发现印有“RE……152/1……”的模糊英文和数字符号,且在死者衣物发现黏附有泥沙和一小块塑料胶块状附着物。
专案民警认为,这些残留在死者衣服上的模糊数字和英文字母印记,或许就是突破这起案件的重要线索。
查!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去年12月7日上午,专案组民警来到玉林市一事故车辆放置点,对暂扣在那里的嫌疑车辆进行仔细勘查。民警在一辆水泥罐车的左前轮胎和左后轮胎上,清晰地看到印有“REGROOVABLE152/149L(18PR)”的英文及数字符号,还在这辆水泥罐车车身左侧护栏杆反光条发现一处断裂缺失。
经对比,民警发现残留在死者衣服上的模糊数字和英文字母与这辆水泥罐车轮胎印着的英文及数字符号相同,且黏附在死者衣物上的塑料胶碎片与这辆车的反光条缺失部分可以拼接,说明这辆水泥罐车左侧中部与外物发生过碰撞接触。
据此,这辆被暂扣的水泥罐车可能就是办案民警苦苦寻找的肇事嫌疑车辆。为了作进一步确认,民警重新梳理线索,并再次对肇事嫌疑车辆进行勘查比对。
案情终水落石出
“两痕迹相吻合!”1月9日,司法鉴定有了结果。民警传唤嫌疑车车主韦某到一大队配合调查,但韦某百般抵赖。
1月11日上午,民警再次传唤韦某,并拿出死者衣物上残留的英文及数字符号印记照片与嫌疑车轮胎上的英文及数字符号进行比对。韦某的心理防线顿时崩溃,终于交代了肇事逃逸的事实。
据韦某供述,去年12月3日清晨6时许,他驾驶水泥罐车从玉石公路沿国道324线往兴业方向行驶,行至国道324线1439公里+300米处,唐拾孵化场路口时,突然发现前面有人站在第一车道与第二车道之间,他立即往右边打了一下方向,并减速刹车……第二天看到警方发布的悬赏公告,才意识到自己闯祸了。但他以为交警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是肇事司机,事发现场也没有留下线索,所以在接受调查时,他拒不承认肇事事实。
没想到,办案民警循线追击,最终将他揪了出来。(宋勇 陈金茂 庞宇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