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刑人员吴迅在会见室的大屏幕里看到分别1年多的女儿时,不禁老泪纵横。1月11日,上海市司法局举行远程帮教会见系统启用仪式,正式向市民和服刑人员推出该系统。在启用仪式上,记者获悉,该系统启用后,要求申请探视和帮教的人数将急剧增加,很多人都想通过这一全新的技术平台,与远在百里之外的亲人相见,或寻求法律援助。据了解,上海有四所域外监狱,分别位于安徽南部和江苏北部,距离上海都有数百公里的路程。由于路途遥远,服刑人员在接受帮教、法律援助和与家属会见中,存在着诸多不便。为了更好地提高教育改造质量,更好地帮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上海市司法行政系统专门开发了这一“探视系统”。
女儿“面对面”问改名
吴迅父女俩已经有一年多没见面了,自从和妻子离婚后,吴迅尽管内心无比思念,却一直不让女儿前来探视。
原因是吴迅所在的吴家洼监狱位于江苏省大丰市,是上海直管的一所域外监狱,距离上海市区近300公里,正是因为路途遥远,他不愿让女儿来回奔波、费钱费力。
吴迅这一次能够实现与女儿“面对面”,完全得益于近日正在试运行的“上海市司法行政远程帮教探视系统”。
“爸爸,妈妈想让我改姓,您同意吗?”视频的另一头,女儿怯怯地问。
“改、改谁的姓?”吴迅有些着急。
“后爸。”女儿解释说,“妈妈主要是为了想减少您对我今后读书就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吴迅沉默了,双手不停地抹着眼泪。
“爸爸,要不我和妈妈说名字不改了。”女儿也哽咽了。
吴迅犹豫了很久,终于下了决心:“改吧,只要对你有利的,爸爸都同意。”
远程系统覆盖域外监狱
同样,在位于江苏大丰市的四岔河监狱远程视频会见室,服刑人员刘能正在向远在上海市区的法援律师咨询问题。
“我妻子生前购买的人寿保险,现在通知我去办理理赔,但我在服刑去不了,这个手续有没有时效限制?”
“按规定,请求给付保险金的诉讼时效为5年,但你已经完成请求理赔的义务,不存在超过理赔时效的问题,你完全可以在刑满释放后去领取理赔款。”
“那么我如果现在就想领取怎么办?”
“你只有委托亲属去保险公司办理手续了,但保险公司会要求你去公证机构办理委托公证,这也是一个难题。”
“那怎么办?”
“有两个方式,一是委托你的亲属联系公证机构来监狱办理;二是请求监管机关帮助你委托公证处办理。”
……
记者发现,这套系统通过专用设备联通监狱和社区矫正中心,实现视频、音频的即时通话。画面声音清晰。同时,确保传输内容安全加密,确保监狱内部景象安全保密,确保服刑人员和家属隐私不被泄露。
截至目前,该系统经过试点,已经在白茅岭、军天湖、四岔河、吴家洼四所域外监狱和全市16个区的19个社区矫正中心布设完毕。即日起,在上述监狱服刑的上海籍服刑人员家属或常住地在上海的家属,依法具备会见资格的,还可凭身份证到所在地区的社区矫正中心,申请远程会见。经批准后,就可以在社区矫正中心内,通过视频方式面对面与正在服刑的亲属通话。
同样,对服刑人员的社会帮教和法律援助,也可以利用该系统,帮教人员无需前往当地,即可实现更快速、即时、频繁的帮教和法援,减少了往返的交通成本,缩短了路程时间,也减少了服刑人员的等待时间。(陈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