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新石社区,“小王调解员”的名号很是响亮。这位“80后”年轻人,既是普法依法治理监督员,又是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人民陪审员,还是监管对象信任的帮教员、辖区群众信赖的调解员。她,就是河北省石家庄市新石街道司法所长王景熠。
调解讲道理用理服人心
“调解讲道理,用理服人心”,这是王景熠踏进调解的大门后,从老同志那里学的一套本事。调解最讲究的是“一碗水端平”,不能偏听偏信,耐心听清整个案件情况后,从客观的角度,为当事人双方分析纠纷的争议点,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根据当事人双方的请求,用情理来协调双方的矛盾,解决纠纷冲突,帮助当事人达成调解。
在化解辖区某工地农民工讨薪纠纷中,王景熠不怕苦和累,在安抚农民工们情绪的同时,开展多方协调,避免矛盾激化。在对转包方严肃分析欠薪的恶劣性质和拒不支付薪水的法律后果过程中,多次不厌其烦地做工作,双方最终达成协议,工资拖欠方履行承诺,支付欠款。农民工终于要回拖欠一年之久的工资,返回家乡。
调解讲法律行事讲技巧
“作为一名人民调解员,在依法处理纠纷的同时,还要兼顾情理,了解当地民风民俗也有利于良好的沟通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双方满意,达成调解协议。”王景熠如是说。
解决纠纷,讲究技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接触不同的案件,王景熠总是根据当事人不同的性格、年龄、纠纷矛盾大小、轻重缓急以及双方当事人的关系,采取不同的方法。
在某公司与魏某电梯伤人纠纷中,她一方面对双方进行调解安抚,另一方面多次带领公司负责人实地了解受害人魏某的生活状况,并因势利导,告知企业负责人,企业要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也应尽可能多的承担魏某的医疗费,化解此事应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企业看到了受害人的实际情况,也了解到了王景熠的苦心,决定再让一步。最终,双方达成调解。
调解讲责任事后多总结
“责任心是担当,履其职,尽其责,本职岗位尽其所能,尽心尽力。”王景熠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在处理纠纷时,尽量将矛盾调解工作做到最好,这样工作能力不断提升,当事人就不会因为自己受到二次伤害。
记工作日志,是这位“80后”司法所长的一个习惯。“主要是为了反思自己的不足。”面对一摞摞的笔记,王景熠说。案例处理完,她都会进行归纳总结,回顾处理纠纷时的长处与不足,分析不足处如何改正,好的地方继续发扬,形成文字加以记录。如此的良性循环学习,群众对她的信任,不再是“看年龄不大”,而是“说的就是有理”。
调解讲环境遇事不慌张
“调解过程中,最讲究遇事冷静,沉着应对。”别看王景熠年纪不大,可讲起自己对环境的掌控,还是很有一套:遇到情绪激动的当事人来调解时,首先稳定当事人的情绪,让其坐下慢慢谈,帮其倒杯白开水,平复当事人的情绪,避免冲突激化,然后再询问清楚双方当事人纠纷具体情况,找到矛盾的关键点,对症下药,准确快捷地解决问题,达成调解。
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王景熠这样认为:时刻保持一种学习的态度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学习法律知识,提升法律素养,自身知法懂法才能更好地宣传法律,运用法律帮助他人、调解纠纷,让每一起纠纷的调解工作都做到有法必依。学习调解实例,归纳典型案例,反省自身不足。
基层司法所长王景熠,用求索学习的精神在不断激励着自己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