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三十年光阴,弹指一挥间。
31年前,刚出校门懵懵懂懂的我,在电视上看到招聘合同制交警的消息后,一夜未眠,第二天一大早,我一路小跑来到坐落于河北省沧州市新华路的老市公安局第一个报名,凭着一腔热血激情,连闯了交警大队和市公安局两道门槛,最终,在1987年1月1日,我如愿以偿穿上了雪白的警服,在河北省沧州市区最偏远、最艰苦的交通岗,这一站就是十年,那一年,我20岁。
此后的十年,我的制服几乎每天都要清洗,否则早上是白的,晚上就是黑的,因为我的岗位在煤场门口。这十年,我不知道苦口婆心劝导过多少次违章却不被理解,甚至有人对我威胁、动粗,这十年,有许多机会可以找关系融通换岗,我却一次次放弃。然而,正是这十年,我先后被组织上选赴外地执行任务,这十年我当上了班长和兼职宣传民警,而且还在河北省交管系统大比武活动中名列前茅。这十年里,我白天上班,晚上拖着疲惫的身躯,乐此不疲的去师范学院夜大学攻读英语,终于圆了我的大学梦。十年中我一边努力工作,勤奋学习,一边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终于,在1997年7月1日,我光荣地加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那一年,我30岁。
走上机关领导工作岗位之后,宣传和创建“交通安全畅通、治安秩序良好、警务保障有力、人民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成为我们交警宣教科的主要职责。也正因为出色的工作业绩和工作姿态,我文件柜里的获奖证书和奖章一年年厚重起来。2004年10月,我被沧州市局党委直接点名调到市局外事处,负责外管业务。外事无小事,在此期间,我和战友们走遍了全市各个涉外单位和企业以及旅游公司等单位,力争把服务和政策送到每一个涉外单位和人员,避免和减少涉外案事件的发生。在此期间,我报名参加联合国民事维和考试,经历了公正、公平而又几近苛刻的死亡淘汰式考核、甄选,最终于2005年5月获得了联合国民事维和警察资质,登上了奔赴前南斯拉夫科索沃自治省首府普利斯蒂娜的飞机,来到巴尔干,直接带领来自美、法、德、俄、土等国家的警察执行各项民事维和任务,荣获联合国蓝色和平勋章。回国后我曾深有感触地说:“一生从警,无怨无悔,曾经维和,更爱祖国!”那一年我37岁!
在巴尔干,在卫国英雄瓦尔特的家乡圆了我的出国维和梦,相隔十年后的2015年,我受上级党组织委派,带领燕赵特战队员来到祖国南疆的天山脚下,来到这个我儿时曾经梦牵魂绕的美丽南疆。
在南疆4个月里,我和指挥部其他领导带领燕赵特战精英行万里山川,踏千里戈壁,克服水土气候的不适,昼夜鏖战,战袍不解,不计生死,树立了正义之师、文明之师、威武之师和钢铁之师的燕赵特警形象,深得上级领导和任务区社会各界以及当地民众的好评,警队被当地授予“维护地区稳定特别贡献奖”,更让我学到了喀什特警“五特”精神的精髓,那种在任务繁重,压力巨大,挑战严峻的情况下,表现出的“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战死不落泪,累死不叫苦”的傲骨精神。那一年我47岁!
记得从警之初就有老领导谆谆教导我们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当祖国和人民需要你的时候,不要讲什么条件,作为一名公安民警,你需要懂得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更需要在危机时刻确保能够打得赢!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在30年从警的风风雨雨和酸甜苦辣中,今年,我50岁了。让我非常荣幸的是,我还会有10年的从警时光。创业艰难百战多,我会倍加珍惜并牢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教导,扬帆再起航!
(作者单位:河北沧州市公安特警支队 葛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