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发出在全省广泛开展向吕建江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1月15日,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追授他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做警察,就要像他那样,清正廉洁,一心为了老百姓!”
“是党员,就要像他那样,不忘初心,不讲名和利!”
“对群众,就要像他那样,热情服务,一帮到底!”
……
2017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的省会石家庄市,因为一位民警的离去,整座城市为他动容,上千群众自发为他送行,数万网友抒发着无尽的怀念。与此同时,他为民服务的点点滴滴,在省会的街头巷尾传颂、在关心他的群众心中扎根……他,就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公安局桥西分局安建桥警务站主任吕建江。
他的同学、他的战友、他的朋友、他帮助过的群众,异口同声地说着他的好,也在怀念中,异口同声地向他看齐:“我们以后也要像他那样,去学习,去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吕建江,就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踏上从军路
就是人民的子弟兵
秀美的河北省井陉县,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的历史穿梭中,八百里巍巍太行,在这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韩信背水一战呐喊声犹在、百团大战的枪炮声时时灌耳……千百年来,这里的一山一水,在中华文化厚重的积淀中,经过苍岩山山风的吹拂和微水河河水的洗礼,培育、滋养出这里的人民淳朴、厚道、坚强而又执着的性格……
沿山路而行,历史返回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在贫瘠与“十年九旱”的南障城支沙口村,1970年3月,吕建江在这里诞生。
吕姓,在支家口是大姓。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山区,人们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农耕劳作之余盘算着庄户人家的生活。吕建江家弟兄三个,他在家行二。说来可怜,他的父亲去世早,家境贫寒。在这样艰辛的年月中,吕建江上完了高中。
1989年3月,吕建江穿上了军装,光荣地参军入伍,成为一名人民子弟兵。
部队的生活,对贫寒家庭孩子的思想健康成长,是一种强大的助力。在这所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的大学校中,吕建江很快适应了部队的军事化生活。他的个子小、身体胖,但是听从指挥、服从命令,课时苦练军事技能,闲暇抱着仅有的几本书抓紧时间学习。
时间,在青年人汗水的挥洒中流逝。新兵集训过后,当初带着“能吃上饱饭”理想参军的吕建江,已经开始锻造自己的坚强意志。日常训练中,摸爬滚打,他不认输;紧急演练时,奔袭拉动,他争第一。他,已经朝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境界迈步。
参军的第二年,也就是1990年的9月,吕建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进入90级8班,在白衣天使的行列“救死扶伤”,深造着“一切为了人民”的思想。
这一届学生有100多人,谈起学习状态的吕建江,大家至今记忆犹新。
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的王志力(音)回忆:印象中他胖乎乎的,爱笑,一笑眼就眯成一条缝。他人朴实,学习很努力,有空就听收音机,抓紧一切时间学习。
“我们到医院实习,一站就是半天,吕建江是一站就是一天,中间他很少休息。1992年的暑假,他都没有回家,为的是多学本事,更好地帮助病人解除痛苦。”大学同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乔民如是说。
学校毕业,吕建江被分配到陕西临潼某部卫生所。从此,他开始背着药箱,整天在大山里穿梭巡诊,“随叫随动,从不拖延”地为战士们送医送药,解决附近群众寻医问诊难题。大家喜欢这位说话先笑、办事牢靠、说几点到就几点到的胖军医,更佩服他不嫌群众麻烦、不畏山路艰难,总是步行而来,没有寒冬立夏冷热考虑的朴素品质和全面分析病情、及时回访的敬业精神。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革命战争考验了我,立场更坚定……我是一个兵,爱国爱人民……”满怀深情,唱着这样雄赳赳的歌曲,吕建江从一名普通的军医,成长为卫生所的副主任。15年的军旅生涯,不讲报酬与条件,救死扶伤、未病先治的理念,已经伴随着他的脚步,在他的行动中开始体现。
转业入了警
就是百姓的守护神
带着人民子弟兵永远为人民的情怀,2004年3月,正营职的吕建江转业回到地方,参加了公安工作,从此,这名受人尊敬的军医,就转行成了整天巡逻,时时提醒大家注意安全防范,也是“未病先治”的人民警察。
刚回地方的2004年,吕建江成了负责河北石家庄留村社区的片警。
40岁的人转行不易!一切工作需要从头做起不说,还要适应地域的变化、人文环境的改变。可喜的是,吕建江什么都没有变,他从一名普通警察做起,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继续笑眯眯地在岗位上,热情地为群众发光发热。
2005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天降大雨,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迷路了。吕建江看见老人在雨中有些迷茫,赶紧上前,一边打问情况,一边为老人撑伞、安置老人避雨。问清老人住哪里后,他送老人到汽车站,还掏出5元钱,让老人在路上买个饭。孰料,临上车,老人突然神志不清,懂医的吕建江发现老人患有精神疾病。他放心不下老人,用了将近6小时的时间,将老人平安送回家,返回时他自己却迷了路,不得不拨打了110求助。
民警上班,巡逻值守是第一位的工作。吕建江和别人不太一样,是他的班,他条条道道都走到,提醒过往群众注意安全检查;不是他的班,他就随着所里的老同志走门入户,调查社情,学习经验。
2009年1月,吕建江在查看发案统计表时,发现近期市区入室盗窃案件高发。“未病一定要先治!”虽然他自己负责的辖区没有发案,他还是很快打印了100张“民警提示”,张贴在超市、小区和单元楼的门口。
为了365天24小时都能及时与辖区居民进行沟通,2009年2月19日,吕建江的网上警务室开通了。从此,他成了闲不住的人。孕妇羊水破了半夜打不上车,找他;瓢泼大雨中老人的房子漏了,找他;居民煤气中毒生命危在旦夕,找他;因为宅基地两家人闹纠纷,找他……他成了大家的“民警吕哥”。
因为工作出色,2010年,他被任命为河北省石家庄市公安局桥东分局(后划归为桥西区)汇通派出所副所长。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到2013年间,他为辖区224名群众办理过户口迁移或咨询服务,调解邻里纠纷2970余起,获取有价值的治安信息4000余条,为14名被骗群众挽回损失超过5万元,根据群众举报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
2011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屯警街头,震慑犯罪、护佑民生,110座综合警务服务站出现在群众身边。当年9月9日,带着守护一方百姓平安的神圣使命,吕建江成了安建桥综合警务服务站主任。
警务站工作实行四班三运转,和社会不同步,和家庭也不同步。在这个岗位上,吕建江充分发挥着自己的能动作用,将为人民服务、帮群众就要一帮到底的精神贯彻始终。即便是下班后,他还要不停地刷微博、看微信,处理网上信息,倾听民意,解答咨询,化解矛盾。
“共产党员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才对!”他这样说,更这样做。从脱下白大褂,当上民警,后又升为副所长、警务站主任,吕建江的身份转变了,但群众对他的看法没变。他的工作更细致了,为大家解决困难的方法更多了。“他还是那个受大家欢迎的党员同志。检车、上户口、出国办证,我们还是愿意找他。就是一些心里话,也愿找他说说。家长里短,合适不合适的,他都不计较,他真是人民的好警察!”辖区居民王利强(音)大爷如是说。
多年来,安建桥警务站在吕建江的带领下,各项工作在分局乃至全市都处于“第一方阵”,有些工作还处于领先地位,安建桥警务站也被河北省石家庄市公安局评为“全市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和“五星级警务站”。据不完全统计,吕建江和同事接处警2.6万余起,盘查嫌疑人、嫌疑车6.6万余人车次,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200余名,调解纠纷1600余起,办理交管业务5万余条次。
“这些年大家都知道老吕在网络上火了,其实无论是他本人还是在他带领下的警务站其他工作也都出类拔萃。作为警务站的主任,他把各项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他是一个大家庭的‘好家长’,更是一个优秀团队的‘领头雁’。”河北省石家庄市公安局桥西分局局长马立新也为吕建江的工作点赞。
初心永不变
为民服务挂心间
闲不住的吕建江,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为民服务的工作中。几乎全年365天、全天24小时都会在网上一“网”情深地为民服务, “永不下班的好民警”就是对他工作状态的最好诠释。
“我们的日常工作可能和你们想象的不太一样,哪像电视里演的那样会经常和犯罪分子作战在一线啊,更多的时候我们就是做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2017年7月,面对河北师范大学“百乡千村万里行”实践队“寻找最美党员”小分队的同学们,吕建江这样介绍自己的工作。
他的同学傅玉川(音)到警务站找他,几次都碰上群众来送锦旗和感谢信:“平凡的人做了这么多不平凡的事,而且是一直坚持下来,真是不容易!”“小吕参加同学们的活动,总是因为工作迟到。闲聊没话说,说到工作,总是滔滔不绝,说的多是哪些人需要救助,哪些困难可以帮助解决。”
辖区加油站的倪师傅还记得这样一些事儿:按照规定,加油站不让打散汽油,可有时候车没有油抛到半路,司机就得来打散汽油。知道了加油站的苦恼,吕建江很快有了解决办法。遇上这样的情况,他就会提上一个小油桶,到加油站灌上油,再开车送到需要的车上,看着把油加完。“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政府、公安、百姓三者间的关系,利企惠民,有担当!”去年11月底,加油站进行封闭改造。施工期间,吕建江几乎每天都会去工地看看,提醒注意施工安全,问问有没有什么事需要他帮助。“这些事情其实很多都不在公安机关的职责范围内,但是吕建江看到之后就走了心。2017年11月30日下午,他在巡逻过程中又转到加油站工地上,还搭把手帮我们干了些活儿……这个警察他不是外人,他跟我们是一家人!”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倪师傅非常感动。
2017年5月,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分局听说了吕建江的先进事迹,专门邀请他去广州授课。老吕面对天河分局300余名社区民警,从如何做好社区工作、如何利用网络服务群众讲起,一直讲到如何解决群众困难、如何利用网络弘扬社会正能量,一讲就是几个小时。天河分局的同行们对他敬佩不已,称他就是“不下班的马天明”!
怎样才能为群众服好务,做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和共产党员?面对群众的提问,吕建江总是响亮地回答:“对于我们来说,警察前面还有两个字是人民。干警察的就要心中想着人民群众,警徽在头上,党徽在心头!我们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们,这是一名合格的党员应当做的!”
“总是看见警务站的那名胖民警,站在警务站门口,在和群众说话,那个人肯定就是吕建江!”24岁的小左,来河北石家庄打工,现在是一间佐料店的小老板。每日穿梭在省会的大街小巷送产品,路过警务站时,他总能看见吕建江在忙碌着为群众服务。只是这每天远远的一瞥,他就成了老吕的肯定者:“这人工作从不间断,且不厌其烦,有事我也愿意找他!”
“他看见街上走路的老人,就提醒人家把包背在前面。”
“他以一个陌生人的身份,在网上帮助孩子摆脱了心理阴影。”
“他帮这个、帮那个,却从来不会找大家为自己发财致富图便利。”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默默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吕建江在持续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时代新榜样
“老吕叨叨”帮民解忧
从警13年,一级警督警衔的吕建江总是将一句话挂在嘴边:“为百姓做点实事,是咱警察的价值所在!”
他学习上好钻研,网上出现了新技术,他很快就会找老师或是自学学会。随着在工作上的不断创新,他为大家在网络上树立起了人民警察的真实形象,成为网络时代基层民警的代言人。他负责的警务站先后接受中央政法委、公安部、中央党校、省市领导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北京、新疆、湖北、福建、广西、江苏、山西、陕西等地公安机关民警前来参观学习,展现了河北公安的良好形象。
吕建江是一名基层民警。他在认真负责、热心服务的同时,新点子也层出不穷,在新媒体上巧搭平台服务群众。
按照规定,警务站的民警巡逻都是驾驶警车,心细的老吕不但完成“规定动作”,还利用空闲时间步巡辖区。就在他每天的步巡中,在辖区的角角落落服务群众中,许多个河北警方第一诞生了:
第一个开通“网上警务室”,使他成了“从来不下班”的社区民警。
居民要落户,因资料不全、填写错误,跑几次都没办成事;群众来办事,因他下社区了,让群众白跑了一趟;刚贴出去的“民警提示”被雨打湿、被风刮坏,群众根本没法看……这些看似小事的“麻烦”,被他盯上了,就一定会解决。2009年2月,他注册开通“留村社区网上警务室”,这也是河北第一个网上警务室。他在网上列举了落户、更名、办证等需要的资料,撰写了落户须知,告诉大家在哪下载申请表、用什么笔、什么颜色的墨水。他还在网上公布了自己所有的联系方式,并承诺:手机24小时开机,全天候接听群众来电。居民很认可这样的便民措施,网上警务室也在全省推广。
第一个开通“实名微博”,“叨叨警”成了他为民服务的响亮名片。
2010年7月,吕建江在新浪开通了河北第一个民警实名微博——“@片警吕建江”,开始在网上讲述他个人和警务站工作,传授防范知识,传递正能量,让网民们了解警察、理解警察、支持警察,拉近警民之间的距离。贴近百姓生活,又都是大白话、接地气,微博很快得到了市民和媒体的认可。2013年5月4日晚,一辆从邯郸广平来的救护车上有人微博求助,要转诊省四院。吕建江立即联合河北交通台进行空中导航,警务站值班民警开道,仅仅5分钟,就将病人从南二环直接送到省四院。这件事被多家媒体关注,入选省公安厅“2013年我做的群众最满意的一件事”,他在全省作巡回报告。2014年12月10日20时许,太原一名女孩的微博私信牵住了他的心,他发现女孩有自杀念头,就通过微博不停开导女孩,经过近4个小时不懈努力,终于打消了女孩自杀的念头。2016年8月7日,吕建江发出一则呼吁关爱环卫工人的微博,24小时阅读量达1432万人次,4000多网友转发,近3万人点赞,这个微博登上了公安微博“琅琊周榜”,位居第二。@老吕叨叨连续4年被新浪网评为“河北十大公职人员微博”,2014年、2015年他连续两年被授予“全国十大惠民公职人员”。他被网友媒体称为“叨叨哥”“网上雷锋”“不下班的民警”。
第一个设置“失物招领网”,用热心传递正能量。
在警务站,经常会有好心群众将捡拾到的东西交来。但有些东西找不到主人,也是个麻烦事。2012年2月,他就创建了公益性质的“石家庄失物招领网”。2013年6月13日晚,北京一女学生发来消息,称丢失了一部价值近5000元的三星手机,通过三星公司,查到手机在保定被人使用。女孩希望通过“失物招领网”找回自己的手机。吕建江立即与她取得联系,进一步了解情况后,在保定同行的帮助下,几经周折,帮女孩追回了自己的手机。女孩高兴地给他发短信说:“感谢您,以及和您一样负责任的好民警!”截止到2017年的9月份,他的网站,已经为全国各地的失主找回证件1000多个、手机100余部,现金以及有价证券近412万元,最快的发布信息仅2分钟就找到了失主。
第一个“代码移车”,和谐了群众关系。
私家车增多,省会街头愈加拥挤,停车、堵道引发的民事案件、治安案件甚至酿成刑事案件时有增加,大量警力、人力被牵扯其中,严重影响了其他警务工作。吕建江先后设计、发放了一、二、三代挪车卡近2万张,方便群众的同时,也和谐了群众关系。
第一个“微信公众号”,延伸了服务群众的“手”和“脚”。
2013年,吕建江注册开通了他的个人微信公众号——“片警吕建江”。业余时间,他搜集整理常用便民信息,将户籍、出入境、驾管、失物招领等方面的信息灌注其中。2015年,“片警吕建江”升级,并更名为“石门叨叨警”,增加了信息挪车和聊天机器人板块。聊天机器人“小吕叨叨”全天24小时自动回复市民需要了解的部分公安业务问题,怎么办身份证、居民证?怎么检车?派出所位置、电话,甚至车辆救援也能很快解决。网民不用再往公安机关窗口单位跑,遇上不能自动回复的问题,他就一一亲自回复。一时间,他的微信公众账号上的粉丝就达4000多。
首创“黄手环”,帮助“失智”老人踏上回家的路。
“黄手环”是一种黄色软塑料质地的手环,佩戴方便轻巧,手环上标有联系电话和每个手环特定的代码,还可在手环上注明佩戴者的姓名以及血型,以备紧急情况下救急使用。
平常出警,吕建江总是能够遇上走失的老人,但他发现“老人们似乎不愿意带‘黄手环’,怕别人说自己有毛病。”有了问题,吕建江就想办法解决。受微信二维码启发,吕建江想到将老人的信息生成二维码,这样市民、民警就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在“授权医生可看”“授权民警可看”的提示下,查询到老人的家庭住址、家属姓名、家属电话、病历等个人信息,帮助老人回家。2017年4月,一家网络公司伸出援助之手,吕建江的想法成了现实,这项不收取任何费用、已经发放了2000多份的“黄手环”又走上为民服务的路。
……
吕建江走了,他因劳累过度、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热爱的岗位和为民服务的事业。他为民服务的事迹定格在2017年的12月1日,但是他为民服务的精神不息,战友、同学、群众纷纷接过他为民服务的接力棒,沿着他的足迹,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