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娄星区人民法院举行中层正职遴选演讲测评大会

星区法院庭审公开网庭审视频直播

陪训法官助理一对一指导
“我热爱法院工作、热爱法警工作,热爱娄星区法院的一草一木。”“我就像一颗锥子,当没有把它放入囊中时,丝毫感觉不到它的锋芒,而一旦处于囊中,锋芒就立刻显露出来了,现在又到考验我的时候……”2017年12月15日,为了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推进内设机构改革,巩固司法体制改革成果,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法院举行了中层正职遴选演讲测评大会,湖南省娄底市中级人民法院,娄星区人大、区政协、区委组织部、区委政法委等部门的同志担任评委。娄星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郭超群和全院干警参加测评。
此次中层正职遴选,从娄星区人民法院现在担任部门主要负责人的副科级干部当中,遴选出10人作为区人民法院内设机构改革以后的部门正职拟任人选。通过自我推荐、资格审查、演讲测评、党组评分、组织审定等环节,对遴选对象进行全方位考评。由纪检监察组全程监督,严格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进行考评,坚持民主、阳光操作。
当天,14名参加遴选人员以饱满的热情畅谈了个人工作成绩、岗位认识、竞岗优势、工作思路、业务能力等,全院干警、特邀评委进行了现场评分。最终,10个机关内设机构主要负责人拟任人选确定,将按照组织程序呈报任命,而这也标志着娄星区法院的内设机构改革工作取得关键性进展。
新目标开启新征程
如果要给娄星区法院2017年的工作寻找关键词,“改革”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2017年,娄星区法院敢为人先,自我加压,司法体制改革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成功打造了司改“娄星模式”这一品牌,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和省委政法委的高度评价。
“我深知,我们的改革只是万里长征走的第一步,我们将坚定信念,继续攻坚克难,奋力前行。”面对纷至沓来的赞誉,郭超群作为娄星区法院的“领头雁”,没有一丝懈怠,他把眼光投向了新的目标和高度。
最高人民法院会同中央编办联合印发了《省以下人民法院内设机构改革试点方案》,指出法院可探索设置综合审判庭、综合办公室,进一步提高司法效能……中央再次对法院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谁去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娄星区法院再次站在了潮头。
“我们的改革要始终跟着中央的决策部署走,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和担当。”郭超群的话语掷地有声。按照中央的改革要求,娄星区人民法院内设机构设置不得超过10个(人民法庭除外),意味着许多人要丢掉“官帽子”,这将触动部分人的利益。
开弓没有回头箭,娄星区法院迅速制定改革方案,将原有的19个机关内设机构整合为10个,精简将近一半,精简下来的部门负责人将全部充实到一线办案,此次内设机构改革的力度空前。娄星区委、区政府领导对此高度重视,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区委书记彭健初和区委副书记、区长黄大生担任领导小组顾问,区委副书记徐长青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在短短的一个星期之内就批复同意实施《娄底市娄星区人民法院内设机构改革方案》和《娄底市娄星区人民法院中层正职遴选方案》。
2017年12月5日,娄星区委副书记徐长青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娄星区人民法院内设机构改革工作,要求娄星区各部门要站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高度,统一思想,通力协作,全力支持区人民法院的内设机构改革工作。娄星区人民法院要切实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以专题讨论活动、与干警谈心谈话、召开动员大会等形式,深入动员,打牢改革的思想基础,使全体干警充分认识到内设机构改革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司法改革的必然要求,引导干警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以理性、平和的心态对待改革的得与失,让每个干警都成为改革的主体,积极主动参与改革,确保改革过程平稳顺利。
至此,娄星区法院内设机构改革拉开了大幕,司改“娄星模式”进入2.0时代。
新挑战带来新气象
“我在研究室工作了近一年时间,对研究室有了感情。如今,研究室就要告别它的历史使命了,我也即将奔赴新的岗位,这是改革的必经之路,也是对员额法官的必然要求。”娄星区法院研究室主任郭天岩是14名参加遴选的人员之一,根据改革方案,研究室即将合并入政工室,他作为员额法官也将充实到办案一线。
“我们这次对内设机构的改革,取消了很多中层领导职位,这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娄星区法院党组成员、政工室主任刘继红对内设机构改革深有感触。受益于司改“娄星模式”的品牌效应,娄星区法院的全体干部和职工已将“改革”二字融入了骨髓。娄星区法院党组对于改革方案达成了高度的共识,一致通过,并表示要将娄星区法院的改革落到实处。娄星区法院在向娄星区委主要领导汇报改革方案时,当场就得到了肯定,并下达了改革时间表。
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娄星区法院精心组织,从宣传发动到中层正职遴选结束,其间经历了自我推荐、演讲述职、干警测评、评委评分、党组评分、确定岗位等诸多环节,前后只用了3天时间,最终确定的拟任人选得到了全院干警的一致公认,整个改革过程风清气正,实现了公开、公平、公正、高效。
本以为机构改革会遇到重重阻力,启动后却波澜不惊。对此,娄星区法院的法官们平静地说:“12月13日召开职工大会宣布内设机构改革方案后,大家都能理解,对于院党组的决定坚决拥护。”刘继红作为改革的主要推动者,感慨地说:“我们法院有着浓厚的改革氛围,我们对这次改革是充满信心的,但是这次改革实施过程之顺利,还是出乎我们的意料。”
新篇章缔造新辉煌
“充实一线办案力量”是娄星区法院内设机构改革的原则。目前,娄星区法院只有38名员额法官,但是2017年全院受理案件达1万3千余件。让所有的员额法官心无旁骛去办案,这是内设机构改革释放的红利。员额法官郭天岩对自己即将回到办案一线的角色转变,这样说:“在研究室工作了一年,不仅有感情,更多的还是收获,让自己的眼界得到了提升。马上要回到办案一线了,做的事情更专业了,需要学习的法律业务也要跟上来才行了。内设机构的改革,正是要把我们这些员额法官的潜力都挖掘出来。”
娄星区法院党组从未忘记司法改革的初心,内设机构改革最终目标还是提高司法公正与效率,这次改革中新成立的速调速裁庭正是应运而生的新举措。有数据统计,全国法院80%的案子在基层,基层80%的案子是简易案件,完全可以通过快速裁决审结,从而提高法院的结案量。娄星区法院计划为速调速裁庭配备6名员额法官、6名法官助理、6名书记员,预计要办结全院60%的案件。郭超群对速调速裁寄予厚望,他说:“过去需要花几个月才能办结的案子,在速调速裁庭也许只要一天就办结了,群众能切实感受司法提速、有获得感,这就是我们改革的归宿。”
执行局是娄星区法院在司法改革中竖起的品牌,2017年,娄星区法院狠抓执行工作,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让群众感受到了司法改革带来的实惠,成绩排名全市法院系统前列。内设机构改革中,娄星区法院再次整合加强了执行局,确保执行局的力量只增不减,让品牌的优势得以再度增强。
另外,原司法行政装备科、司法技术室并入办公室;原审管办、监察室合并为审管监察室等一系列机构改革,都将为娄星区法院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不忘初心再出发。2017年,娄星区法院作为一家非司法体制改革试点法院,在司法体制改革中一马当先,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法院系统的前列,司法体制改革的“娄星模式”成为一面旗帜。面对已经取得的成绩,娄星区法院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这次内设机构改革,就是娄星区法院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又一大胆尝试,将再次成为全省的“排头兵”。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娄星区法院的改革正在翻开新的篇章,迎接新的辉煌。(刘继红 郭天岩 肖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