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肖永华:绝不放弃艾滋病服刑人员
云开雾散,阳光投向大地,暖暖的。
位于驻马店市西郊的河南省豫南监狱内,一群特殊的服刑人员来到室外的空地上,充分享受阳光的拂煦。一位高个子民警站在中间,与他们热情交流着。一会儿拍拍某人的肩膀,鼓励几句;一会儿察看某人的气色,提出一些注意事项。
这位民警叫肖永华,豫南监狱医院监区监区长。而他所在的监区是河南监狱系统最为特殊的监区——集中关押了全河南的艾滋病服刑人员(男犯)。
“艾滋病患者必须多晒太阳,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免疫力。”近日,在肖永华的办公室,他边收拾办公桌上的病情日志,边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阳光打在他的脸上,这个49岁的汉子,干练从容。
“是肖院长把我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服刑人员娄某一谈到肖永华,就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
在豫南监狱的编制名册上,没有“院长”这个职位,医院监区不仅关押着普通病犯,还关押着艾滋病犯,医院监区负责人为监区长。但是在服刑人员心里,肖永华就是医院的“院长”,是一名医德高尚的医生。
1991年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肖永华被分配到豫南监狱。那时,豫南监狱还是农场体制,改造犯罪的主要手段是从事农业生产。肖永华回忆说,自己刚从农村考大学出来,这不又回到农村了吗?“工作第一年,驻马店发水灾,小麦都发了芽。磨出来的面粉蒸馒头,又黑又硬。”
但是,他还未及细细体味生活的味道,大灾后的瘟疫便有蔓延之势。肖永华第一次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他和同事们立即与驻马店疾控中心联系,做好应对疫情的充分准备,经过努力,有效控制了疫情的传播。
上世纪90年代末,驻马店当地一些艾滋病情相继被报道,在谈艾色变的环境中,医生首先要有定力,患者才能不恐慌。
到监区病房查房是肖永华每天必做的功课。“肖院长会掀起衣服,亲手给我们做各种检查,看看有没有体疹、肺块。”在服刑人员张某的记忆中,肖永华做检查时,从来没有戴过手套,始终是用温暖的双手直接与患者身体零距离接触。
肖永华对此说,医者仁心,艾滋病患者内心是敏感的,对他们要像对待普通患者一样,不能歧视,才能消除他们的戒备心理。
记者采访中观察到,医院监区每天门诊数量约100个,走廊里排起长长一队候诊病号。
面对他们的繁忙,外人时常不理解:监狱民警病了,还可能没人照顾,自己挺一挺就过去了。但是,服刑人员病了,干警们都着急的不得了,想尽一切办法给治病。
肖永华感叹地说,服刑人员生病了,给他们治病是监狱民警的职责所在,绝无讨价还价的余地。
豫南监狱监狱长梁爽说:“肖永华是典型的业务型干部,对业务门儿清。每个重点病号是什么情况,每天有多少外诊的,都一清二楚,为监狱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为避免艾滋病犯人分散关押造成传染,2004年,肖永华提出将艾滋病犯集中到监狱医院管理,开展监管、医疗、社会一体化管理,重点进行医学管理。
肖永华还制定了豫南监狱《艾滋病防治管理规定》等20多项艾滋病犯管理制度,对艾滋病犯的日常管理、营养保障、病情追踪、抗病毒及抗机会感染等予以规范,治疗有效率达95%以上。
基于豫南监狱管理艾滋病犯的经验和成效,2011年,河南省监狱管理局决定在豫南监狱成立特犯监区,集中关押全省监狱的男性艾滋病罪犯,肖永华任监区长。
近20年来,豫南监狱累计监管艾滋病犯500余人,治疗危重艾滋病犯71人,把26名艾滋病犯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2009年,国家出台政策,全面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肖永华看到了契机,他写了10余页的服刑人员试点加入驻马店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可行性报告,提交给监狱领导,建议加入医疗保险。
肖永华的提议获得了监狱领导和驻马店当地政府的支持。2011年,豫南监狱全体罪犯医疗纳入驻马店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开创了河南监狱系统先河。(记者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