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着你,从“小赵”到“老赵”
——记当雄县公安局纳木错民警赵智志
“老赵队长,谢谢您给我们疏通了回家的路。”家住西藏纳木错湖畔的央金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随口就叫上了。
这是2015年1月的一天,拉萨周边突然下起了数年来少见的大雪,当然也包括当雄县纳木错景区,这场雪使拉萨所有人都兴奋不已,因为拉萨冬天着实太干燥了,需要这场瑞雪来滋润大地,滋润人们干渴的心田。可是,对于在拉萨走亲戚又着急回家的央金来说就不是什么好事了,因为这场雪阻断了她回家的路,当纳(当雄至纳木错)旅游专线上的那根拉路段积雪已有一尺多深。正在央金纠结之时,家里人打来电话说“老赵队长”一行人把路面积雪已清理干净,她可以安全回家了。
“刚到当雄时同事们都叫我‘小赵’,后来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就慢慢变成了‘老赵’,我感觉自己也没有那么老啊!”赵智志调侃道,在这10年里,虽未经历像警匪剧里的枪林弹雨或波澜壮阔的大事,但就是这平凡的10年让他真正懂得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真谛。
赵智志,2006年7月从公安大学西藏警校班毕业,在当届自治区公务员考试中考取了公安系统的第二名。“10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忆犹新,当时领导找我谈话说‘赵智志同学,我们看过了你的档案,你在学校表现积极优秀,考试成绩突出,而且已经是正式党员了,我们将实施择优分配的原则,对于工作安排你有什么要求吗?’年轻气盛的我大声答道‘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就这样,于2006年12月28日,我来到了拉萨市当雄县公安局,这一天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望着远处深蓝色的纳木错湖面,赵智志平静的心如同湖水一般,既深沉又波涛汹涌。
当雄县平均海拔4300多米,纳木错景区海拔更高,条件更艰苦,与那曲地区班戈县(海拔4700多米)接壤,那根拉路段山顶海拔5190米,大约半年时间为下雪结冰期,气温常为0摄氏度以下,且山路崎岖狭窄,此路段为拉萨通往那曲途经当雄县,除109国道以外最近的通道,不仅是景区专线,还常有大型货车过往。
“2008年当雄县交通形势尤为严峻,我从县刑警队调至县交警队工作,全面负责当雄至纳木错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们先后增配警力17人,成立当纳旅游专线交警中队,进行交通巡逻,对路面安全隐患进行重点排查,恶劣天气时实施交通管制。同时,加大交通安全和道路安全隐患知识宣传。”赵智志继续说道。
在“老赵队长”的带领下,当纳旅游专线交警中队协助改道13公里处路段,修建失控车辆缓冲道,在15公里和19公里处修建冷却刹车用水渠,并在事故多发路段和弯道处增设警示牌和闪灯,加固护栏护桩。由于对此路段的严控严管,使得近年来该路段交通事故明显减少,无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
“以前这里坡陡弯急,我们大车通过这里时尤为小心,一不小心就会坠入悬崖,现在路面改道加之‘老赵队长’他们对路面安全隐患的排查,我们跑运输也放心多了。”来自班戈县的阿达充满感激地说道。
“群众求救就是我们的警令,没有昼夜之分。”赵智志在谈起群众利益无小事时,坚毅的面容与神情依旧如当年回答领导的那一句服从命令一样,“景区人员较为集中,车辆大多早进晚出,加之山路崎岖狭窄,且常有冰雪天气,车辆容易抛锚,导致交通堵塞、游客滞留、高原缺氧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疏通路段及早让游客下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还记得那天夜里,我们的车被堵在山上下不来,外面寒风刺骨,连车门都不愿意开,经过4个多小时的路面抢修才得以疏通,回到家已是凌晨2点多。后来才得知是当纳旅游专线交警中队的警察同志们为我们疏通了道路,如此我们才得以安全回家。真心感谢这些可爱可敬的人!”在拉萨开旅行社的80后小夕这样告诉记者。
凌晨,顶着风雪,冒着严寒,路通了,人散了,身影留下了……
此时,警灯的光亮穿透深夜的寒风,当纳旅游专线交警中队的民警们已累得筋疲力尽,拖着疲惫的身躯上车裹住大衣倒头就睡。
“每当路面堵车不能通行时,我的心也随之堵塞,看到群众堵在山上我着急万分,当时唯一的心愿就是路面能早点疏通,这样群众就能早些回家。”当问起是什么力量能使他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着纳木错时,赵智志笑着说道,“这10年里,领导肯定工作固然重要,但最大的安慰却是:当我们在一次次疏通路面时,群众向我们竖起大拇指并投来一个个温暖的微笑。那一刻,早已忘却刺骨的寒风和饥渴疲惫的身躯,堵塞的心也如释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