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法律援助律师免费为我解决了难题,服务态度真的很好!”近日,江苏扬州市广陵区东关街道居民79岁的汪老走进了扬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向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初秋时节的扬州大地,司法行政惠民服务犹如涓涓细流润泽心底。
“坚持人民满意,促进公平正义,是我们司法行政部门的工作宗旨。”扬州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许林灿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该局聚焦群众需求,聚合服务资源,开展以“服务重大项目、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困难群众”为内容的“三服务”专项行动,先后推出15项惠民举措,让群众深切感受法律服务的温暖。
快捷服务:
数据多跑路 群众少跑腿
“一个电话,一次受理,一封信,我只跑了一次就拿到了公证书,真是太方便了!”日前,邗江区西湖镇的张先生收到了扬州公证处寄来的公证书,忍不住连连称赞。这是扬州市公证处与广陵、邗江两个区级公证处联合推出“最多跑一次”公证便民行动以来,邮寄出的第72份公证书。
对于关系相对简单的涉外公证,公证申请人若是电话咨询,则在预约时便被一次性告知全部要求,之后只需在预约日带上所有材料到公证处办理,公证书将直接邮寄给申请人;若是通过公证在线受理平台、“微受理”微信平台在线申请办理的,则只需申请人在领取公证书时将所需材料原件带至公证处,由公证员核查其真实性。跑一次便可拿到公证书,这是扬州公证行业服务为民的真诚举措。
今年以来,扬州及邗江、广陵等三家行政体制公证处相继改制成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扬州7家公证机构至此全部完成改制工作。今年初,扬州还发布了全省首个《公证参与突发事件善后处置工作预案》,针对突发事件,整合全市公证力量统一调配,积极办理善后公证业务,真正做到雪中送炭,为当事人避免和挽回损失。
精准服务:
需求广征集 方案量身定
“你们来得太及时了,困扰公司的法律问题这下终于有了着落!”面对扬州市小微企业法律服务团队来访,伯克生物医药公司负责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经过股份制改造,公司目前的内部关系仍在调整之中,企业并购、股权激励、劳动争议等法律问题亟待解决。而作为一家小微企业,该公司没有聘请法律顾问,面对困境有些不知所措。
在了解具体情况后,扬州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吉宝华对企业并购债务审查及相关风险防范提出了针对性建议,琼宇律师所律师张文德详细介绍了规范企业经营管理、依法用工等法律事项,并对公司的《劳动合同书》《员工招募任用管理制度》等进行了认真审查和修改,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今年以来,扬州市司法局以小微企业为重点,积极开展“法企同行·助力两创”活动。由局领导班子分组带队,实地走访“问需于企”,法律服务团队把握企业发展“痛点”,加强法律风险分析研判、预警预报,实时解答法律问题,并根据企业特点定制个性化“法律服务套餐”,提供优质精准服务。
截至今年8月,扬州市共建立各类公共法律服务团95个,成员989人;建立服务企业联系点217个,走访企业424家,其中小微企业215家,收集排查涉企法律风险服务需求1027项。在“大走访大排查”和“三服务”活动中,共接待解答法律咨询1041次,代理诉讼案件427件,调解矛盾纠纷418件,代写法律文书1533件,提供法律建议155条,获得了企业和群众的普遍点赞。
高效服务:
线下面对面 线上点对点
“要钱要不到,说理说不通,如果不是调解员及时出手帮助,当时我们真的是走投无路了。”曾在扬州某酒店工作过的徐英,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依然难掩满腔感激之情。
2014年,扬州某酒店承包期满,老板宣布停业解散。在酒店工作十几年的徐英和另外16名老员工一起丢了饭碗,还有半年的工钱也没拿到。他们几次讨要后,老板索性去了外地不再露面。大家束手无策之际,找到了辖区人民调委会。调解员详细了解情况后,立即联系劳动监察大队,组织安排多方座谈。经调解员情理法交融的阐释和几番交流,老板最终同意支付欠薪和补偿款,并于三天后到调委会签署了协议。群众亲身感受到了“线下面对面,线上点对点”的调解服务高效。
今年以来,扬州市大力加强人民调解信息化建设,以医患纠纷调解为试点,实现矛盾纠纷网上预约、咨询、远程调解服务平台和矛盾调处服务中心实体化“一站式”服务平台互通。网上预约、申请到实体大厅接待受理;当事人来调解大厅咨询、申请事项录入网上平台,进入网上流程。实现调解案件线上跟踪与线下办理并行,网上档案与实体档案同步,最大限度地突破了时空因素对调解工作的限制,让群众享受到更多的高效服务。□本报记者 郑 弋 本报通讯员 杭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