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的事百姓议 太平百姓享太平
——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藤县太平镇调委会
“有了三级人民调解体系,老百姓的矛盾纠纷在家门口就能调处了。”这是近日记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太平镇采访时听到群众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太平镇作为人口超10万的大镇,如何营造政通人和、百姓和睦相处的良好局面?藤县太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按照“抓矛盾调处就是抓稳定发展”的工作理念,通过健全调解网络,创新调解机制,强化法治宣传等措施,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城镇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地维护了辖区的和谐稳定。日前,太平镇调委会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村民议事堂议百姓烦心事
“在太平,族姓势力很强,以前有什么事都由族老说了算。” 太平镇司法所所长、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周虹武说,近年来,太平镇调委会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有效引导村民通过法律途径合理表达诉求。
说一千道一万,老百姓最终看的是矛盾纠纷能不能解决、合理诉求能不能满足、利益分配是否公平。为此,太平镇调委会请来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帮助调委会、村“两委”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黄老伯就是其中一位。
“我们都是老党员,做过多年的村干部,对村里集体土地的历次承包分配情况比较熟悉。村‘两委’让我们来做调解工作,制定具体的确权标准,村民们大都很信服。”正在参与调解村里一起邻里地界矛盾纠纷的黄老伯说。
从最初的几位年长老人主持调解,到后来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讨论,太平镇调委会在村里创新建立“村民议事堂”,凡是有关土地确权、流转、承包、征收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都集中到“村民议事堂”协商讨论。
2016年3月8日,平南县大安镇唐姓修缮其坐落于太平镇下黎村里猫山的一座祖坟,占用了下黎村上村十四组、十五组部分山地,一些村民情绪激动,扬言要上山铲平唐姓坟山。太平镇调委会在第一时间得到信息,调委会主任周虹武立即带领2名调解员奔赴下黎村。调解员在半路拦下了上山的数十名村民,制止了部分冲动村民的过激行为,稳控了局面。随后,调解员联系村里的族老,在“村民议事堂”上法治教育课,陈述利害,分析利弊,耐心疏导,说服村民依法依规解决问题。最后,村民同意派出5名代表与对方协商。在调解员的主持下,双方就唐姓占用山地的补偿问题达成一致协议。
如今,太平镇的行政村均成立了“村民议事堂”。
“不由政府一家‘登台唱戏’,而是充分考虑社会组织参与管理。‘村民议事堂’具有亲民性、草根性、本土性,在开展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宣传、特殊人群管理等司法行政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梧州市司法局局长蒙华对太平镇调委会创新工作这样评价。
多平台发力增强普法实效
“梁书记,您来评评理。儿子儿媳不赡养我,我不如死了拉倒……”今年7月中旬的一天,太平镇泰州北社区的吴阿婆神情沮丧,哭哭啼啼来到“村民议事堂”,向泰州北社区党支部书记梁柱丹诉苦。
原来,80岁高龄的吴阿婆年轻时就丧夫,好不容易把唯一的儿子养大成人。谁知,儿媳嫌她整天唠叨,一气之下将她拒之门外。吴阿婆的儿子也默许妻子的做法。
“堂前椅子轮流坐,媳妇也要做婆婆。你们对母亲不孝,子女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梁柱丹找来吴阿婆的儿子儿媳谈话。
“妻贤夫祸少,子孝母心宽。”梁柱丹阐释传统孝道和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指出为人子女不赡养老人、虐待老人、遗弃老人应当承担的民事和刑事责任。经过两个多小时耐心细致调解,吴阿婆的儿媳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保证以后善待婆婆。
在调解过程中,太平镇调委会注重依法调解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相结合,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依靠社会舆论,依靠人的良知,去规劝、疏导和教育,达到依法化解纠纷的目的。
同时,太平镇调委会注重普法宣传与人民调解工作的有机结合,以案释法,引导群众学法用法,做到“调解一起、教育一片”。调委会还不断创新普法平台、渠道和方式,增强普法实效。“村民议事堂”充分利用“一村一法律顾问”的律师及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和公道正派、威望高的家族长辈等群众工作骨干力量,发挥政策解释、法律咨询等功能,回应群众诉求,堵住了矛盾纠纷产生的源头,也成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的有效平台。
此外,太平镇司法所、调委会还根据普法对象需求,实施“订单式”普法,推行法律“一对一”服务,由一个部门针对一类群体“小灶普法”,实行滴灌式普法,提升普法的针对性。如组建普法宣讲团,根据“两委”干部的法律需求,定期和不定期开展送法下乡活动;组建法律顾问团,为每个村聘任一名法律顾问,定期组织“两委”干部上法治课,并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
特色法治文化、本地诚信文化、现代德孝文化、“法治信义”品牌文化……在太平镇村、社区,法治宣传教育由“广撒网”变为“精聚焦”。
编织调解网奏响和谐曲
太平镇调委会根据镇情、村情,将全镇划分为东、南、西、北、中五大块,形成镇、村、组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网络。
太平镇镇长李培川介绍,目前,太平镇群众参与群防群治的积极性很高。调委会依托“村民议事堂”等载体,扩大议事堂矛盾纠纷调处范围,拓展治安防范等功能,公安、法院、国土等部门落实“派驻式”人民调解室建设,推动建立由司法所牵头的人民调解员队伍,协同多部门联动,构成“多元化”调解机制。
10月3日下午,太平镇健安村黄某与10多名村民将在太平街遇见的横县那阳镇平联村的谢某扭送到太平派出所,称谢某诈骗其10多万元。太平派出所接警后,经初步询问,认为诈骗证据不充分,请求太平司法所协助调处。司法所工作人员经细致调查核实,对质各方当事人,查知这是一起债务纠纷。经过调解人员一天两夜的不懈努力,这起纠纷终于在中秋之夜调处成功。
太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健全矛盾排查调处机制,组织每月定期排查矛盾纠纷及隐患1至2次,每季度组织1次对民间纠纷的集中排查活动。特别是在一些重大节假日,有针对性地做好民间纠纷的专项治理和预防工作。对排查出的问题,力争变事后处理为事前化解,变被动调处为主动预防。同时,重点加强矛盾纠纷信息的收集汇报网络,做到横到边、纵到底,实施全天候监控,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2011年以来,太平镇调委会共排查各类民间纠纷482件,调解纠纷482件,调解成功468件,调处率100%,调解成功率97.09%。(李继远 石宁 萧茵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