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初心不忘,方能厚重如山——追忆因公殉职的老法官刘嗣寰

2017-11-09 15:08  来源:江苏法制报  责任编辑:王蓉
字号  分享至:

    哀乐一声声回荡,泪水一次次流下。儿子刘荪罡在父亲的遗体前深深鞠躬:爸爸,您没有留下一句话,留给家人的唯有痛惜的泪水。您放心地去吧,我会竭尽全力孝顺好妈妈,牢记您的遗训,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恳恳做事……

    11月8日,无疑是个悲痛与送别的日子。上午8时30分,江苏南京市殡仪馆哀乐低回,挽联高悬,花圈绕护,众人眼含泪珠,鼻翼掀动,现场不时传来抽泣声。省委政法委、省法院、省司法厅、省律师协会领导和干警代表、同学、亲友及其他群众自发前来挥泪送别不幸因公殉职的59岁老法官刘嗣寰。

    “光明磊落,一纸文书尽显责任担当如此一生为人民,三尺法台,致力公平正义还差三月方退隐。”悼念大厅的两侧摆满了白色花圈,庄严肃穆。刘嗣寰面容安详,静静地躺在花丛掩映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党旗。敬献花圈的有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江苏省委政法委、省委党校、省司法厅和省律师协会等。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徐家新,江苏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立科向刘嗣寰家人表达崇高敬意和沉痛哀悼。王立科作出批示,要求以刘嗣寰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省法院为刘嗣寰同志追记个人一等功,并号召全省法院开展向刘嗣寰同志学习活动。

   “一个‘拼’字,是他的特点、优点,也是他致命的缺陷”

    连来日,在江苏省法院楼宇间,大家追思老法官刘嗣寰,在共同回忆他的过往点滴时,泪光闪闪,思念无尽,无不唏嘘感慨,沉浸在悲痛之中。面对痛失的战友,主持工作的省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周继业在追悼现场难抑情绪,掩面落泪:“老刘,多好的同志啊,你走得太早了……”

    10月30日,成为审监二庭党支部专职书记唐彦永远挥之不去的记忆。在14楼的卫生间旁,唐彦告诉记者:“这天下午约3点,听到走廊里有人惊呼:刘审、刘审,你怎么啦?我们闻声奔去,只见刘嗣寰趴在卫生间的洗手台上,地上和水盆里有少量呕吐物,人已深度昏迷。13分钟后,刘嗣寰被送到省人民医院抢救,11月4日凌晨2时27分抢救无效,不幸殉职。老刘的离去,身边的同事都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我至今仍没回过神来。”

    在简单布置的追思会现场,副庭长王蕴泪流满面,述说中几度哽咽,难以自拔。王蕴说,自进法院后,身边经历了三次这样刻骨铭心的生死离别,而且都是法官,在他们身上都深深地烙上了一个“累”字。老刘是多勤奋的一个人啊,出事那天看到他僵硬地趴在洗手台上,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没几天身边活生生的一个人就这样没了。

    办公桌上堆放一排法律书籍,一本《民法学说与案例研究》翻至72页,一本案卷打开着,刘嗣寰的办公桌仍是他生前工作的模样,桌面干净整洁。睹物思人,与刘嗣寰同办公室10年的法官武孙眼睁睁地看着朝夕相处的老伙伴倒在了岗位上,这些天来,他悲痛不抑,至今仍无法接受这残酷的现实:这几十年来无论换了多少部门、多少办公室,在老刘的玻璃台板下一直压着他的座右铭“心如止水”那幅字。我印象中老刘从没休过假,我们一般人可能是将工作当成一份谋生的手段,而老刘却是将工作当成毕生的事业在做,他平常也没有其他的业余爱好,办案成了他最大的乐趣。就在他出事的前几天,他带领同事去海门出差保全证据,赶到现场后发现工厂已停业状况,大门紧锁,需要通过一堵矮墙才能进去,老刘翻墙而进,封条贴在了机器上才踏实归程,这就是明年1月1日就要退休的老刘啊。

    “他给我的最大印象就是一个‘拼’字,这是他的特点、优点,也是他致命的缺陷。”老法官丁争鸣说,“当年我们二审开庭时,书记员不够用,我和老刘互记笔录,我的一起案件,他给我记了四个问题;可他的一起案件,我给他记了一大堆问题。我与老刘同年,还有两个月就要退休,我年初就少收案了,就是将手上的案件结掉,可老刘年初就给自己定了要结99件案件的目标,现已结了89件了,还有10件现在已经全部程序走完了,剩下的就是写法律文书了。老刘来省院后分别在经济庭、执行局和审监二庭工作,而每到一部门办案量竟全居前列。那天他趴在卫生间的洗手台上一动不动就没醒来,真的让人好心疼啊。老刘,你太辛苦了。”

    “特别是一提到工作,他总是眉飞色舞嗓门大”

    “老刘就是一个对人、对工作特别认真的人。特别是一提到工作,他总是眉飞色舞嗓门大,即使食堂吃饭时,话题也离不开他的案子,即便是一个简单的案件,他也坚决不肯‘简单’,始终都是一丝不苟。”章润,作为审监二庭庭长,看着自己战友的突然离去,他感到一切来得是那么猝不及防而悲痛难抑。章润镜片里的两窝泪水在盈盈晃动:“老刘去世的前几天出差回来后遇见我说,他已结了80多件案了,今年99件目标肯定完成,我还特别嘱咐他悠着点,身体重要。老刘在审判、执行岗位共结了案件884件,没一件因处理不当而引发当事人缠诉上访。他2014年办结72件,2015年82件,2016年89件。在近年再审案持续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他“每案必谈”,说没有见到当事人,心里没有底,就不能轻易下结论。老刘是出了名的“大嗓门”,合议庭讨论案件时,他常是少数意见,但不少案件最终还是采纳了他的意见,原因就在于他对案件客观真实的判断正确。

    “过去发工资是发工资条的,老刘这个人很有意思,他将每个月的工资条贴满了一本本。我看到后不解,他说,就想看看每年国家给他多少钱,自己的所有工作都应回馈国家。现在想起来,应该就是他守本分、尽本职、行得正、走得端的动机和信仰吧。”曾在上世纪90年代就与刘嗣寰一同办案的李圣鸣忆起往事眼睛湿润了:“在我们大家的眼里,老刘太平常了,他是个有个性的人,甚至还有点固执,做事认真负责,几近苛求。我就亲耳听到原经济庭的老庭长说过,老刘的阅卷笔录是全世界法官中最详尽的,其言虽有夸张但我知道,所有看过他阅卷笔录和审理报告的人都会感到震撼。他的案件卷宗总是理得整整齐齐,如同刀切过一般,移交书记员归档,几乎不用书记员再去整理。”

    “老刘走了,这些天我的心情很复杂,我们一起共事了7年,那天在医院看到他昏迷不醒的样子我非常难受。前不久有一件事一直敲打在我的心头。”法官陆轶群说,“我们年纪轻一些的员额法官去法官学院培训,老刘在办公室给我来电话,让我把培训教材带给他学学,我开玩笑说,都要退休了还看书干啥?听了这话,老刘却说在岗一天我得学一天、干好一天。听后,我感到非常惭愧。”

    “当有人要关照某个案件时,老刘总是横眉冷对”

    “我与老刘在执行局相处了12年,他比我大几个月,我们宛如亲兄弟。老刘的嗓门大,任何事原则性特别强,从来不藏着掖着。”老法官许勇敢说,我们所有与老刘在一起共事的人及案件当事人都知道,老刘办案谁说情都没用。老刘在经济庭时,当有人要关照某个案件时,老刘总是横眉冷对,如果你给原告说情,那么原告会遭到老刘放大镜般的细致审查,看这个原告到底有没有问题。因此,有一次出现一个被告为达到目的,竟托人为原告说情的荒唐事。

    “一个人干净、纯粹是博大的。因为博大才显得伟大。老刘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法官,我1992年到经济庭,有20年有幸与老刘共事,当时经济庭大概28人,书记员只有3个人,平均每人要办20件左右,但老刘的办案量在37件上下,我印象特别深。”法官沈燕仍清晰记得,1997年时,老刘主编了《现代经济法学》一书,有的律师、中介机构想通过买书的方式接近他,他一概予以拒绝。有一次案件审结后,我看到下班后当事人硬拉着要请他吃饭,老刘坚决不依,最终他的衣扣都被拉扯掉了。

    是清水,就是透亮的。面对成荣海、韩文彦、徐美芬、杨忠、张戎亚、章芳芳、陈军、汤殿军、姜立等众多受访者的泪眼,面对遗照老刘的面容,记者视线模糊,感慨不已。大德无碑,大道无形。老法官刘嗣寰虽然与我们永别了,但他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精神,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的思想境界,已在江苏法院人的心中铸成“初心不忘,方能厚重如山”的精神丰碑。□本报特约记者 娄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