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110,大家都不会陌生,因为这一根小小的电话线,连接着千家万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关乎着一方平安。在这条电话线的背后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热血与汗水支撑着一个城市的安全运行,他们就是110指挥中心的接警员
日前,记者来到拉萨市公安局警令部指挥处,接触到了不为人知的警营故事。
其实,现实中110指挥处并没有警匪电影中描绘得那么精彩,有的却是清脆的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的对讲机问答声和民警们轻声细语的讲话声。真正了解他们后才知道,110接警员的工作远不止是接听电话和在电脑上录入警情,而是承担着每起警情的指令发布、全面协调、跟踪督促落实回访等重要职责。
据统计,拉萨市公安局警令部指挥处日均接警量1000余起,最高一天达1300余起,有效接处警230余起。
次央:电话旁的平安守护者
2017年6月的一天凌晨2点左右,次央接到一通报警电话,电话那头一位患有抑郁症的女子讲述着自己的故事,突然女子告诉次央,自己现在就在拉萨河边,次央意识到情况不对,女子可能有轻生的倾向,于是次央一边安慰该女子,一边从女子的话语中找出更多的线索,并通知相关警种给予大力支持协助,第一时间调派警力,沿着拉萨河边寻找,经过多部门的联合协作,终于在两个多小时后将该女子找到。
这是次央在接警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次央感慨地说:“当时我特别紧张,特别担心,直到我从监控上看到她安然无恙,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类似这样的警情还有很多,次央与同事们就是这样用热心和耐心,一次次帮助群众化解危机和困难,是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幕后英雄。
2008年,次央加入拉萨公安,在特警支队工作了4年。她说,正是这4年的历练使她具备了严明的组织纪律观念和吃苦耐劳精神。2013年因工作需要,她被调入110指挥中心工作,今年被组织提拔为值班长,作为值班长的她可以用“压力山大”来形容,她说:“每天24小时必须保证有人在岗这是前提,遇到警情第一时间要进行分析、研判、处置,这些都只是日常工作的一小部分,接警员所承受的压力和辛苦,是别人体会不到的。不过想想以前在特警时,为了执行任务,我连大街都睡过,这点辛苦不算什么!”次央的话语中,透漏着坚韧和乐观,或许就是这样的态度,才能让她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目标奋力前行。
次央也是双警家庭。在日喀则工作的丈夫是一名公安民警,他们聚少离多,却用互助、互爱、互谅的情怀去迎接工作和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
她说:虽然辛苦,但却幸福满满。
徐茜:为妇女维权的女汉子
初见徐茜,可以用干净清爽、朴实无华来形容,一双清澈而又坚定的眼睛藏在一副黑框眼镜后,谈起工作,徐茜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我的工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神秘和惊心动魄,反而有些婆婆妈妈。”
“110吗?你们快来啊,我老公打我!”今年9月,一女子打通了110报警电话,徐茜一边了解情况,一边派警,并给该女子普法,最终在徐茜与派出所民警的帮助下,女子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并学会了如何去保护自己。
徐茜说,她接警中有一部分警情就是关于家庭暴力,而这其中大部分受害人均为女性,一些女性朋友遭遇家暴后,拨打110报警电话向民警求助,不过大部分只是为了吓唬施暴人,或者找人宣泄情绪。
每每遇到这样的警情,徐茜在安慰受害者的同时,总是耐心为受害者讲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告诉她们遇到此类情况应该怎么做,可以说她不仅充当了妇女维权者,还充当了心理疏导员一角。
但这只是工作中的一方面,每天上百个接警电话,让徐茜忙的不可开交,有时连一口水都喝不上,但这些丝毫没有让她感到疲惫,因为她知道电话就是警情,是一触即发的箭,对徐茜来说,在这条平安线背后的工作者,虽然平凡,但却伟大。
同样是双警家庭的徐茜,却因为工作太忙,将同城恋谈成异地恋,这样的无奈,在双警家庭却很常见。徐茜的丈夫是一名交警,有时可能一个月都见不到面,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因为工作繁忙,两人没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年仅1岁的孩子,老家的父母特意赶来帮忙照顾,有了父母的支持,徐茜和丈夫就更能一门心思扑到工作上。
尼珍:尽自己所能帮助群众,就是最幸福的事
尼珍在接警台工作已有4年时间,初踏入工作岗位时,由于业务生疏,时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但是尼珍暗下决心刻苦钻研各项业务技能,虚心向同事们学习请教,很快就熟悉了市、乡镇以及街区的地理环境和区域划分,工作上突飞猛进。尼珍说:“每次我上街,都会注意观察新开的店铺和新修的建筑物,把它们记在脑海里,这样就能时时更新、快速反应、快速处置、快速指令,我的朋友们都说我,出门逛个街都不忘工作,简直不要太拼!”
今年6月28日18时许,在318国道蔡公堂乡派出所附近一辆面包车和一辆小轿车相撞,其中一人重伤,尼珍在接警后,第一时间通知了120急救中心,可是此时正值放学、下班高峰期,120急救车无法及时赶到现场,尼珍与当日值班长和值班主任分析研判后,立即通知附近警务站民警赶赴现场,用警车将伤者送往医院抢救,并通知交警支队做好路面疏导工作,为伤者提供绿色通道,最终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重伤人员及时被送到了医院,经过医生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
4年来,作为打击犯罪前沿指挥部的一名接警员,尼珍与同事们昼夜守护着“万家灯火”,用尼珍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要尽最大努力保障报警人生命财产安全,这样才能对得起身上这身警服。”
提及家人,尼珍的眼圈有点泛红,她认为自己对家人有许多亏欠,父母年事已高,身体不好,但还是坚持帮她照顾3岁的宝宝,只要一有时间,尼珍总会陪父母聊聊天,出去走走。
而尼珍的丈夫远在那曲嘉黎县公安局工作,更加无法抽开身照顾家庭,两人每天最幸福的时刻,就是视频聊天时,可他们从没抱怨过,因为他们知道这一切都值得。
王思浩:将宝贵的生命线让给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王思浩是拉萨市公安局警令部指挥处里少有的男性接警员,刚刚大学毕业的他,参加了2016年西藏公务员考试,被拉萨市公安局录用为一名110报警电话接警员。
在入警前,他认为警察就像刑警、缉毒警一样在最前线打击犯罪,从警后,才知道原来还有许多幕后工作者,为这座城市的安宁保驾护航,接警员就是其中一员。
王思浩介绍到,在接警的过程中有许多骚扰电话,有效警情占比却很小。打电话求交手机话费、电视信号不好要警察找人修、喝醉酒找接警员聊天这样的奇葩电话屡见不鲜,更有打进来不说话的,骂脏话的,唱歌的,打错了的……
自从当了接警员,王思浩被磨出了一副好脾气,“首先你不能和报警人急,”他说,“有时我们声音大了会被报警人说态度不好,降低了声音对方又会说听不清楚。我们不能带着情绪与他们沟通,而需要做的就是劝导,平复他们的心情。毕竟,报警人着急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但王思浩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群众能够理解接警员的工作,将这条宝贵的生命线让给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今年10月,王思浩的父亲因工作疲累住进了医院,王思浩心急如焚,可是他知道每一个接警员都有不同的任务分工,如果他走了,就意味着他的工作就要让别人替他分担,正在纠结时,王思浩的母亲告诉他不要担心,好好工作。原来父亲的病情在医院的治疗和母亲的精心照顾下渐渐稳定了下来,此时王思浩也决定留下来和同事们并肩战斗。
“我和我女朋友是异地恋,她在成都,过几天就要来拉萨看我了。”说到这里,王思浩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虽然两人相距很远,但是感情却格外的好,两人准备明年结婚。
在这条“平安线”的背后还有许许多多的幕后英雄,他们将青春梦想融入火热警营,把热血和汗水化作无言行动,架起了报警人与民警之间的桥梁,让各种警情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处置,成为人民信任的“平安卫士”。
也许你不知道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但是面对危难的时候,却总有一个声音在电话那头守候着。“您好,拉萨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