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西藏法院努力筑牢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

2017-11-07 14:27  来源:西藏法制报  责任编辑:陈叶军
字号  分享至:

  “雪域飓风”执行行动是西藏自治区法院系统在2017年打出的一张亮点牌,主打旋律就是倾心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沉重打击“老赖”不手软。仅阿里噶尔县法院在最近一次的执行案款兑现大会上就兑现执行案款700余万元,涉案25人。

  在筑牢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上,可以说西藏自治区各级法院一直在努力,“雪域飓风”只是其中一项。严厉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司法服务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法治环境、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法院每一项改革都下大力气,每一次创新要动真格,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既要严惩犯罪,也要引导群众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

  “格拉,十九大精神的重点都在这个宣传册里了,您先看看,有不明白的我们再给您讲!”党的十九大刚刚闭幕,米林县人民法院的车载流动法庭就开进了扎绕乡甲玛村,借着“法官释法进万家”法制宣传的契机,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及时送到偏远山村。

  “既要通过审判这个职能打击犯罪、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又要逐步引导群众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用法治的方式处理矛盾纠纷,这样才能从根源上提升社会的法治意识。”米林县人民法院院长万春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让他有了培养农牧区群众法治思维的意识。

  作为审判机关,依法严惩各类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力为党和人民看好家、护好院,这是法院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职责。今年以来,西藏全区各级法院依法严惩故意杀人、两抢一盗、毒品犯罪、电信诈骗、交通肇事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受理刑事案件2266件,同比下降7.43%,审结2060件,有力保障了群众合法权益,提升了群众安全感。

  与此同时,西藏自治区各级法院准确把握反腐败斗争新形势,严格执行刑法修正案(九)及相关司法解释,坚持“打虎”“拍蝇”并重,主动向当地党委、党委政法委汇报,加强与纪检监察部门、检察机关沟通协调,充分发挥刑事审判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方面的职能作用,依法审理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37件,行贿犯罪案件9件。其中,地厅级干部6人、县处级干部6人,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1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5人,彰显党和国家从严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

  然而,打击违法犯罪并不是法院的最终目的,他们开始思考如何让“法”这个种子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生根发芽,让群众既要学法、懂法,更要守法、用法。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高法开始大力推广“一托二”信访矛盾纠纷处理工作模式,加大涉诉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去年以来共处理各类信访案件30件18人次。同时,强化法制宣传教育,开展普法宣传教育230余场次,发放藏汉双语宣传资料7.4万余份,受教育群众9.1万余人次,引导各族群众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纠纷。

  司法服务群众从“最后一公里”到“零距离”

  司法服务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把司法服务群众从“最后一公里”缩短为“零距离”,用法院干警的辛苦指数换取各族群众的幸福指数。

  审了案、判了案,如果维护群众利益却卡在执行一环,那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路也断在了这“最后一公里”。只有坚决打赢执行难这场硬仗,才能让司法为民缩短为“零距离”。2017年全区法院的“雪域飓风”执行行动就是“零距离”服务群众的一次努力。

  这次行动的力度之大,措施之严,可以说是历年之最。西藏自治区法院执行局建立起了内外联动、规范高效、反应快捷的执行指挥系统,一个囊括全国3700多家金融机构的查询、冻结、扣划一体的网络查控系统上线运行,与25家区直单位共同研究制定《健全和完善执行联动机制的实施细则》,与拉萨军事法院签订的执行合作协议全面实施……“不同于以往法院的单打独斗,这次西藏自治区各级法院坚持以人民群众的呼声为第一信号,将多家单位纳入到了执行工作中,可以说基本形成了联动治理执行难的工作格局。”西藏自治区高法执行局副局长牟强告诉记者,联动治理的结果是卓有成效的。

  据统计,自去年年底至今依法公布失信黑名单991例,屏蔽155例,对836例失信被执行人采取限制高消费、招投标、出入境等信用惩戒措施,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格局。受理各类执行案件4983件,同比上升36.52%,执结3608件,执结标的额2.47亿元。

  当然,司法服务“零距离”还在于落实各项便民诉讼措施,加强涉民生案件的审判执行工作。

  西藏自治区各级法院积极推进诉讼服务大厅、12368诉讼服务热线、诉讼服务网、车载流动法庭“四位一体”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结合西藏点多线长、交通不便的实际,着力打造以人民法庭为点、车载流动法庭为线、基层法院为面,“点线面”相结合、全覆盖的司法服务网络,努力为各族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司法服务。

  实行立案、审理、执行“三优先”,妥善审理医疗卫生、食品药品、教育就业、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领域案件,去年来,审执结各类涉民生案件1208件、标的额3.65亿元。加强对农民工和妇幼老残等弱势群体的司法保护,加大司法救助力度,为当事人减免诉讼费129.42万元,发放救助资金27.22万元,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司法的人文关怀。

  改革力促政策落地生根,着力补齐审判执行短板

  中央确定西藏为司法体制改革第三批试点后,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多次召开区党委常委会、司改领导小组会议,就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做出全面部署,针对司法体制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逐项研究、逐项协调,有力促进了中央各项政策落地生根,稳步推进了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四项改革及其他各项配套改革措施落实。

  ——研究制定《西藏法院司法人员权力清单(试行)》等60余项制度,强化审判质效监管。全区法院今年上半年一审案件上诉率同比下降4.03个百分点;刑事、民事案件平均审理期限同比分别缩短6.52%、9.09%;涉诉信访案件收案同比下降44.5%,工作质量、效率、效果进一步提高。

  ——坚持放权与监督并重。认真贯彻裁判文书签发权下放给审判法官的工作要求,推动实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着力加强、切实保障院庭长的审判管理和监督权,在艰苦边远地区基层法院和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办理过程中,注重发挥院庭长审核把关作用,保证案件质量,做到放权不放任。

  ——坚持责任倒逼。建立健全案件质量评估、业绩考核、违法审判责任追究体系,加强庭审、裁判文书、案件质量“三评查”工作,注重运用信息技术全程留痕、全程可控的优势,强化审判质效监督管理,倒逼法官责任心和业务能力水平提升。

  ——坚持突出示范引导。全区高级、中级、基层法院院领导办案数同比分别上升80%、52%、22.59%,院庭长办案的示范引领作用初步显现。

  在增强司法责任制改革的同时,积极落实相关配套改革措施,理顺内部关系,构建互生共促、相得益彰的发展格局。

  ——深化立案登记制改革。全区法院登记立案率达100%,今年上半年收案数同比上升9%,基本实现了“有案必立,有诉必理,群众满意”。

  ——大力推进案件繁简分流。改革后,全区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审理案件分别上升21.62%和2%,有效节约了司法资源、提升了司法效率。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与公安、检察机关研究制定《西藏法院全面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贯彻落实意见》,着力解决刑事案件办理过程中存在的侦查、起诉、审判证据标准不统一等关键问题,推进庭审实质化。

  ——推进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继续实施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注重提升普通群众比例,加强人民陪审员的法律业务培训,全区法院人民陪审员增至1331人。去年12月以来,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近500件,占一审普通程序审理案件总数的近30%。

  ——深化司法公开。依托司法公开四大平台,进一步加大公开力度,基本实现新收案件依法能够公开的审判流程、庭审现场、裁判文书、执行信息等100%上网公开。

公安部出台意见 部署加强打击金融犯罪工作

为认真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公安机关职能,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 ...

全国最大濒危蝴蝶走私案宣判 3人贩千枚翅膀获 ...

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三名被告人分别以走私珍贵动物制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7年、5年。

评论:掀起政法机关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热潮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政法机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政法机关要进一步掀起学习十九大精神的新高 ...

心向阳光 梦想绽放

“七点醒”成了雷打不动的生物钟。数了数日子,从警已经整整十个月,从一个初入警营稍显稚嫩、面对人民群众报警求助却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