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刚毅的脸庞,印刻着棱角分明的冷俊,眸子里的一抹抹精光,不时在眨动的双眼中闪过。他的声音深沉而又粗豪,伴随着嘴角偶尔扬起的微笑显得坚定而又从容不迫。举手投足间无不透露着,从警三十几年老民警的精明干练,他就是这样一个热情豪迈的汉子——拉萨市公安局110便民警务支队副支队长杨荣峰。
杨荣峰从小就有一个当警察的梦想,觉得这个职业很神圣,并为实现这个梦想而努力着。在1983年,杨荣峰终于如愿以偿参加了公安工作,他在从警路上不曾有片刻的停留,蓦然回首,悄然间已度过34个年头。
冬耕夏耨一路苦,春华秋实满庭芳。因工作出色,成绩突出,杨荣峰被上级组织安排到110便民警务支队担任副支队长,分管数十个便民警务站的各项工作。这对刚走马上任的杨荣峰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如何管理好队伍?如何开展各项工作?如何做好自身表率?如何尽快转变身份职责?
经过上任后数个辗转难眠的夜晚,为担负着肩膀上的重责,杨荣峰开始像一个走进校园的学子般虚心请教周围同事们,汲取优秀的工作经验,并逐渐整理出自己独特的工作方式,即:“向我看齐”、“规行矩步”、“交心交肺”。
好马不须扬鞭自奋蹄,工作岗位上的杨荣峰,时常在心里叨念着“以身作则没问题,才能以上率下”。他不但在较短时间内熟练掌握了各项工作方法,还敢于对民警喊出“向我看齐”的口号,发挥榜样作用,把工作抓实、干好。对于“领头雁”杨荣峰,民警们则纷纷表示:“真挑不出他的问题。有时候工作很累,想到他就不累了”。
虽然杨荣峰在工作上严格认真,但民、辅警有存在困难时,他也绝不袖手旁观。在担任副支队长工作后,他十分重视民警们的身心健康,多次对辖区民、辅警的心理状况进行摸排调查,并对发现的一些“问题”加以疏导。他认为:“心理状态调整好了,才能把心思投入到工作中。工作干好了,才能让党和人民放心、满意”。
另外,针对个别带病仍坚守岗位的民、辅警,他总是在繁忙的工作中尽可能的调整出些许时间让他们去休息,让他们不要干一些重活、累活。然而,在开展十九大安保各项工作期间,他却从未休息过一天。
自从警后,随着时间的增长,杨荣峰对“公安工作”理解得越发深刻:就是为了人民。公安很多工作就是要依靠群众,才能更好地开展。如果和群众的关系处理得不好,那么工作将寸步难行。近几年来,杨荣峰多次前往拉萨市林周县唐古乡,为自己结对帮扶的贫困户送一些生活所需的日常用品,并了解对方的实际困难。该贫困户每次都会紧紧握着杨荣峰的双手说:“党的政策好,公安民警好,非常感谢”。
近期,血压曾高达180的他,每天早上起来时头是晕的,眼睛也是花的,有时感觉肺被压着,喘不过气来。此外他还要细心照顾正处于重病康复期的妻子。民警们往往看到的是杨荣峰“铁血”、“严肃”、“亲和力强”的一面却未曾看到他“柔情”的一面。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杨荣峰有“警营”这个大家庭,也有“家人”这个小家庭,不过这个“小家庭”相聚在一起的时间却很短暂。杨荣峰和妻子在高原上工作、生活,老母亲在内地独自生活,而孩子却已在外地参加工作。2017年5月份,杨荣峰陪妻子在内地的一家医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他在照料妻子时,竟抽不出时间探望一下家中的老母亲,几天过后便急忙回到工作岗位上。术后的妻子返回拉萨,在恢复期生活饮食起居需要有人照料,于是,杨荣峰一边为工作忙碌着,一边悉心为爱人准备好饭菜。用他的话来说:“一个女同志找了公安丈夫,就等于说找了丈夫的这份工作,只能让她奉献了”。
对于“聚少离多”,杨荣峰一直耿耿于怀。有一次,他接到了一个老家邻居的电话:你母亲已经住院一周了,你怎么不回来看下。杨荣峰知道这一消息后,非常着急,心好像被揪着阵阵生疼,恨不得一下子就出现在母亲身旁。后来母亲在电话里对他说:“工作好好干,注意身体,我这边不用担心”。杨荣峰25岁的孩子已参加工作,孩子出生后一直在外婆家生活、成长。可是,孩子的生活中却很少出现他,25年的时光,两人相处的时间相加或许连1年的时间都没有。
就是因为这些“小家庭”中发生的点点滴滴事例,让他在面对家人时,少了份工作时的理直气壮,多了一丝无言的惭愧和亏欠,但他并未后悔从事公安事业,因为头顶上的警徽容不得他有半点懈怠,因为要牢记宗旨守护人民群众平安,还因为亲人们在背后毫无保留的鼓励和支持!
记得曾有人写道:如果把奉献比作一幅画,那么警察就是五彩缤纷的色彩;如果把奉献比作一首歌,那么警察就是那不断跳动的音符。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义无反顾、无怨无悔,用自己的汗水换来了社会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