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超超 通讯员薛莹婕
“这里的条件虽然简陋,但是大家都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克服很多不便因素,竭尽所能为群众提供法律保障。”10月23日,海口秀英区法院西秀法庭庭长何声章告诉记者,法庭成立至今3年,与以前相比,案件量成倍增加,案件类型增多,今年截至10月17日,法庭共受理案件1003件,结案740件,结案率73.78%。法官人均收案502件,名列海口秀英区法院第一。
10月23日,海口秀英法院西秀法庭成功调解一起借贷纠纷案 记者陈超超 摄
西秀法庭目前仅有3间办公室,1间法庭,干警11人,其中法官2人。条件虽然简陋,但干警扎根基层,心系群众,力促调解,化解了一件件看似鸡毛蒜皮却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件,获得了当地老百姓的肯定,打造出“小法庭有大服务”独具特色招牌。
成功调解270万元借贷纠纷
河南籍男子牛某与常某、常某善、常某涛是老乡,2年前,常某3人需要资金筹建儋州某学校的经济适用房,遂向牛某借了270万元,并写下欠条承诺半年内偿还本金及利息。但常某3人逾期1年未还款,牛某将常某等3人及该学校诉至西秀法庭。
据了解,法庭调解期间,双方当事人就偿还利息数额及还款时间意见不一,僵持不下。法官3次开庭审理此案,双方当事人分歧逐渐缩小。期间,被告在今年6月份分3次提交了调解方案。最终与原告就还款事宜达成一致意见。
10月23日上午,承办法官何声章依法对调解协议进行了审查确认,当场作出民事调解书向双方当事人送达,常某等3人承诺于明年6月底前分5次偿还牛某270万元及利息。
司法确认为调解加“安全锁”
去年11月5日,吴某雇佣石某运输石料填海,在海口新海村南海明珠临时码头,因工地工作人员张某调度不善,石某在载货甲板上倒卸砂石料过程中,车辆失衡侧翻坠入海中,造成车辆损坏、石某受伤。事故发生后,吴某、张某和石某就赔偿数额产生纠纷。
今年8月3日,3人到西秀镇司法所申请调解。司法所邀请西秀法庭法官柯婷婷到场调解。柯婷婷向当事人释法说理,让吴某明白作为雇佣方应承担的赔偿责任,并指出张某调度有误存在过失,而石某作为成年人未意识到在甲板上装卸货物存在危险也应承担部分责任。三方认识到各自的责任后,经调解,最终达成了和解协议。吴某和张某除了前期给付的医疗费外,再一次性赔偿石某22万元,三方互不再追究其他责任。
此时,石某担心吴某和张某不按调解协议履行债务,柯婷婷建议石某申请法庭司法确认,并告知经司法确认的调解书与判决书一样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这就打消了当事人担心对方反悔拒履行协议的顾虑。随后,三名当事人申请对调解协议书进行司法确认。对此,法官现场指导当事人写好申请书,并依法对调解书进行审查,当场作出司法确认裁定书向当事人送达。
借助网格员完成司法送达
“有的当地当事人认为,只要他不接受法庭送达的文书,就可以不来打这场官司,有意躲避司法送达。”何声章告诉记者,针对“送达难”的问题,西秀法庭借助其辖区内的网格员资源,开展法院法律文书送达工作“网格化+司法送达”新模式,突破法律文书送达瓶颈,成功解决一起民事案件送达难问题,有效打击规避送达、妨碍诉讼、逃避法律义务等不诚信行为。此举有效探索出了一条解决人口大流动背景下的文书送达难题新途径。
今年7月份,该庭受理的张某诉谢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立案后法庭多次电话联系被告谢某到法庭领取材料,但其找借口百般推拖。法庭干警到其家中,他却早出晚归刻意躲避,多次送达无果。随后该庭委托当地人民陪审员和网格所所长,借助他们熟悉当地情况的优势,顺利地找到在虾塘打工棚内居住的谢某,成功向其送达开庭传票等法律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