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幢204室门口老是有只流浪狗呆着,影响了大家的生活,希望能处理一下。”10月15日上午10:08,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解放街道凌塘社区禾东公寓27网格微信群里,居民“秋天的苹果”发了这样一条微信。看到消息,网格长倪冰芬立即回复“收到”。随即,她将信息通过“平安通”上报。11:05,街道城管执法人员赶到24幢“架走”了那只狗。倪冰芬将现场处置图片及时发到了微信群里。“反应真快!”“处理及时啊!”群里居民纷纷点赞。
这些天,随着党的十九大的临近,平安和谐的脚步在嘉兴这座城市愈加清晰。作为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的获得者,从“三社”“三治”到“三基”建设,嘉兴在探索基层社会治理路径上不断创新,全力破解基层社会治理的“疑难杂症”,努力实现平安嘉兴创建的提质、提效、提档。
从“为民做主” 到“由民做主”
27个微信群,1600多位居民参与互动——如今的社区工作,对于嘉兴市凌塘社区主任徐惠琴而言,轻松了不少。“大事小事居民都会踊跃上报,大家参与平安巡逻的积极性也很高。”徐惠琴说,现在社区平安和谐,居民生活安宁,“我心里踏实着呢”。
不过,几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凌塘社区属于城乡接合部的老旧小区,人员复杂,矛盾纠纷也不少,当时社区管理工作困难重重。2008年时,政府投入资金用于老旧小区改造,凌塘社区的华美小区也在其中。但有些居民对此并不理解,“他们对资金投入和工程质量都有顾虑,所以这项工程在小区推进得并不顺利。”徐惠琴回忆。
怎么办?凌塘社区决定转变思路,变“为民做主”为“由民做主”。2009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社区居委会在华美小区广泛征求意见后,成立了“华美小区自治小组”,由小区居民自治管理,实行大事小事“由民做主”。社区居委会则主要发挥监督、指导的作用。这一举措,大大激发了居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2011年的一次改造就很能说明问题。”徐慧琴说,当时她在走访中了解到华美小区有9幢楼的顶楼漏水。核实情况后,她组织自治小组成员和居民代表召开协商会议,确定了施工方案。随后,这项工程由自治小组自己招投标,自己派人监督施工。“自治小组还建立了公示制度,每笔经费的收入与开支,每个季度都在小区宣传栏和大门口公示。”徐慧琴说,“结果,这次改造,没有一个居民表示反对。”
在小区自治的基础上,凌塘社区还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养,吸收多元力量参与社区服务。目前,社区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有19家,“像‘老干部邻里帮助团’‘爱邻之家’等,经常开展社区服务,还在推动居家养老等方面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徐慧琴说。
从环境破败、人心涣散到整洁有序、多元互助,如今的华美小区已成为“无人是客”的幸福家园。而它的蜕变,正是嘉兴市“三社”“三治”工作的有效体现。在解决基层社会治理问题中,嘉兴市探索出了一条以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服务型治理与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合一”约束型治理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社会治理新路径。经过近10年的努力,到今年上半年,嘉兴市已有城乡社区1158个、社会组织3332个、社会工作从业人员1.7万人、社工服务机构736家,形成了“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办”的良好综治格局。
三轮驱动 基础更实
“三社”“三治”的良性运作,让嘉兴尝到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甜头。如何在系统治理的同时加强综合治理?嘉兴又在“三基”建设上打起了主意。
推进综治工作中心建设,是嘉兴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另一把“钥匙”。今年,嘉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三基”建设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包括“建设四项一流的基础设施”“做实四个一流的基础工作”“打造四支一流的基层队伍”在内的“三基”建设。目前,嘉兴实现了县、镇两级综合指挥中心(室)的平安建设(基层综治)信息系统接入率、综治视联网接入率和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接入率均达到100%,并力争在2017年底前实现20%以上村(社区)综治工作站实体化运作。
今年10月10日,嘉兴秀洲区王店镇网格员沈佳晨在八联村杨坟头发现一处违法建筑内存在柴油收购点。当天傍晚5点左右,这一安全隐患得到了排除。高效率的实现,得益于扎实的“三基”建设。“我们的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室连接了公安视频监控、应急广播系统、综治视联网等多个系统,拥有信息采集、分级处理、视频指挥、实时跟踪等功能。”王店镇政法书记沈强介绍说。
不久前,嘉兴首次捧得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对于如何进一步深化平安嘉兴创建,嘉兴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曹雪根表示:“在‘三社’‘三治’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希望通过‘三基’建设,不断推进平安创建和综合治理工作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进发,努力打造平安浙江建设的嘉兴样板。”(记者李洁 通讯员 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