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平安三率”测评排名第83位,福州地区排第12位……这是2016年中期福清市“平安三率”的排名,不管在省市都处于倒数。作为全国百强县市的福清市,经济发展虽然走在前列,但社会治理的短板却是一大“痛点”。
“不能让平安建设拖了经济发展的后腿!” 2016年上任的福州市委常委、福清市委书记王进足作出指示。2016年下半年开始,福清市坚持“科技引领+社会共治”理念,探索“互联网+综治管理”新模式,创造性地推出“五不漏责任体系”“齐看家保平安系统”“巡更保平安”等“技防+人防”措施,全市平安建设开始有序快速推进。
在2016年底福建省 平安三率测评中,福清市“群众安全感满意率”改变长期落后局面,跃居福建省第29位,综治责任制考评进入“优秀”行列。今年上半年福清市继续保持 这一良好势态,在福州市5月份的“平安三率”测评中,福清市群众安全感率稳居前列,平安建设知晓率保持第一。
近日,记者走进福清,实地感受数据跃升背后的“平安福清”建设。
“五不漏”责任体系 确保综治“不留死角”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群众宣传难、发动难、组织难的问题日益凸显。针对这个问题,福清市去年下半年建立起“市不漏镇、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综治平安“五不漏”体系,在全市范围建立起了平安中队长、平安小队长、平安示范户(志愿者)队伍,形成了平安建设全员发动、人人参与、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我们平安建设队伍主要职责是向村民宣传平安,社情舆情反馈,协助综治(平安建设)工作开展。” 王有强是福清市高山镇前王村的村支书,同时也是前王村“五不漏”责任体系的第一责任人,他说:“通过建立‘五不漏’责任体系,渠道宽了、信息快了。不管是市里、镇里的平安宣传,我们会第一时间向村民传达,村里所有涉及平安的事件,无论大小,我们也会第一时间掌握消息并妥当处理。“
福清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建生介绍,今年,在原有的平安示范户(志愿者)队伍基础上,福清市还建立起了“以人管人”的平安联络线体系,“以房管人”的网格联络员体系,通过抓点(平安示范户)、联线(平安联络线)、划面(网格联络员)的方式,形成了覆盖城乡居民的“三小时”信息圈,使得市、镇(街)、村(居)综治平安工作部署要求,以及群众意见建议在三小时内即可实现上传下达。
目前福清市平安示范户(志愿者)达5万人,平安联络线队伍达6万人,网格联络员达3717人,通过点线面结合的五不漏体系,真正实现了综治平安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
除了“五不漏”责任体系,前王村还探索实行了“中心户+网格”党建模式。
“作为党员,就该多承担一份责任。加上居住集中,管理便利,由党员带头参与平安建设再好不过!”高山镇前王村村支书王有强向记者介绍,在这样的初衷下,前王村选定在区块里各项工作起中心作用的党员为“党员中心户”,每个中心户联系3—7名党员及其家庭,每个党员联系13—14个家庭户,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以党员中心户为枢纽,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农村党建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在乡村各项管理服务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调解邻里矛盾纠纷、带头做好环境卫生、平安巡更活动、结对帮扶等活动都能见到党员活跃的身影。 “党员中心户+网格”模式,也更有效激发了基层的组织活力,激活了各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智慧和力量。如今,“有事找党员”已然成了前王村村民的共识和习惯。
“齐看家.保平安”系统 发动村民一起“看家”
在乡村,恶性犯罪几乎没有,小偷小摸却屡见不鲜。如何守护好乡村家园,莫过于发动群众共同“看家“。
去年11月,福清市率先在宏路街道周店村试点福清版“雪亮工程”——“齐看家.保平安”行动。即在村主干道、学校、便利店等比较显要地点都安装探头,村民通过手机APP进行24小时查看,村里主要路口的情况在指尖上一目了然,发动群众一起群防群治。
周店村村支书纪敏告诉记者,如今,周店村依靠“乡村卫士”建立起村电子围栏,“乡村卫士”集人脸识别、车牌识别、警示牌、LED显示屏、警灯等功能。它对进村路口实行24小时“智能巡逻”,一旦有异常人员、车辆进入村庄,它会将动态信息第一时间通过“福清人民”手机APP传达给巡逻人员。人员、车辆在凌晨之后进入周店村,它也会及时通知值班人员。
同时,升级后的系统平台也从信息化、可视化的角度升级“五不漏”责任体系。纪敏介绍说,平台将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二次开发,在地图上标注出每户村民居所,每个居所常住、暂住人员的情况,同时对高危敏感人群进行区分标识,并定时更新相应数据。
“网格员对责任片区人口数、特殊人群数、生产生活等情况就能了如指掌,做到实时与村民保持联系,力争各项服务、政策都能在网格内迅速有效地落实到各家各户。”纪敏说。
除上述新增功能外,升级后的系统还有巡更人员自动打卡、求助呼救等多种实用功能。数据显示,齐看家?;保平安”在周店村试点期间,该村的警情下降了32.8%,违法犯罪警情下降26.3%。
相较于周店村乡村版的“雪亮工程”,福清市音西街道福和社区在“互联网+综治管理”上又有了新的升级。在原有的“齐看家?保平安”系统,福和社区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建设了一个综治管理中心,和“APP平台”、“电视终端平台”两个平台”。
“社区版‘雪亮工程’最大的特点在于居民可通过家庭电视观看实时监控视频,这一功能极大便利了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手脚不太便利的老人家,老人家们可在家中观察在社区内玩耍的孙子孙女是否安全,如遇突发状况还可通过电视遥控器直接报警,综治中心值班人员将立刻赶往现场处置。”福和社区书记何秋斌告诉记者,社区主要道路和重点区域建设20多路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和人脸车牌比对系统,将实时影像传输至居委会的综治中心,并借助“齐看家?;保平安”系统,实现手机端和家庭电视查看功能。
“在‘一个中心、两个平台’的应用下,我们社区犹如布下天罗地网,坏人不敢进来,犯罪无所遁形。”何秋斌告诉记者,福和社区这一项社区版“雪亮工程”还曾经帮助公安机关破过多起犯罪案件。
“福清市以周店村为样本,在全市范围内启动‘齐看家?保平安’行动,目前在平安建设中的作用已经显现。”福清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建生介绍,福清还以全市高清探头增量升级、各类监控资源共享整合等工作为抓手,建设全方位、全天候,打、防、管、控功能兼具的平安“天网”系统,为平安建设打下坚实的“硬环境”。
巡更队走街串巷 群防群治全面覆盖
一幢红砖古厝大瓦房前,立着讲台、板书、视频显示器、大音响,还有整齐的长条凳……
近日,“大福清一线课堂”第二专题培训课走进阳下街道溪头村,培训的课题是《巡更保平安——让群众睡得更安稳》,授课老师是福清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建生,学员则是该市300多名综治干部。
“群众家里的鸡和鸭总丢失,以小见大,福清并没有做到真正的平安,所以必须实施这一举措。”王建生言简意赅地点出了巡更的必要性。
据介绍,福清市各乡镇成立的巡更队俨然是“古代打更”的升级版。每天深夜,民警、村主干、退休老干部等化身为“更夫”,穿梭在各乡镇的大街小巷,保卫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当地各镇街根据辖区特点,创建了一支支各具特色的巡更队伍。
宏路街道地处福清“西大门”,外来人口众多。街道在村(居)组建巡更队的基础上,联合宏路派出所,组建“街道—派出所”联合巡更队,每周一到周五对辖区14个村(社区)进行联合巡防。
该街道还在辖区的各个村居、学校、重点企事业单位设置了48个巡更点,巡逻每经过一个巡更点,巡逻队就用巡更棒在巡更机上打卡签到,这彻底改变了“巡不巡逻一个样,巡多巡少一个样,巡与不巡没人知道”的被动局面。
“见警率提高了,辖区的警情也下降不少”宏路派出所所长王命建说。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福清全市的巡更队伍合计已发展到4000余人,群防群治全覆盖不再是空谈。
“接下来,我们还将持续推出各项平安建设行动,真正让‘福清真平安、百姓知平安、人民说平安’,巩固群众对平安建设的满意度,推动福清平安建设再上新台阶。”王建生说。(记者 吴亚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