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康俊带领市委政法委机关班子成员开展平安建设大走访活动
资中“雪亮工程”管理平台
全城启动“点、线、面、圈”立体防控,织出“平安网”;全面推进“天网”建设,让平安全面升级;创新多种自治方式,激发社会活力,汇聚“平安内江”建设的强大正能量;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对当前和今后全市综治平安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内江市紧紧围绕打造最安全城市奋斗目标,全面深化平安内江建设,人民群众安全感持续上升并连续10年保持在90%以上,人们实实在在触摸到了平安的脉搏
立体防控体系织出“平安网”
2016年7月,内江市城区全面启动“点、线、面、圈”立体防控体新模式。“点、线、面、圈”立体防控体系即:特警、武警联勤管点,交警管线,派出所管面,特警、交警设卡管圈。在11个街面巡逻组的基础上,新增11个武装联勤组,设置19个疏堵保畅组、14个交通巡逻组,在环内江城区设立13个治安封控点,每天组织200余名警力屯警街面,车巡与步巡相结合,叠加巡防,并通过扁平化指挥调度,实现对案事件的快速处置。
2016年11月10日,集警务巡逻和警务办公为一体的移动警务车在东兴区汉安大道上岗。移动警务车的顶部装有4个可360度旋转的高清摄像头,可对车周围进行全方位监控和录像,车身侧面有LED大屏显示器,车辆内置电脑和警务工作台,可用于治安巡逻、接处警、法治宣传、紧急救助、处置突发事件等。
2017年3月3日,由公安、消防、武警、医院等多部门参加的“甜城2017—A”反恐防暴演练,在东兴区某商业街举行。此次演练进一步提升了内江市“点、线、面、圈”立体防控的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加强了多警种、多部门协同处置暴力恐怖事件的能力,体现了内江市公安“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能力。
数据显示,内江启动“点、线、面、圈”立体防控体新模式后,全市街面违法犯罪同比下降24.7%,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13.5%,交通事故、伤亡人数分别同比下降7.8%、14.5%。在全省开展的平安建设满意度测评中,全市各县(市、区)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0%以上。
“天网”建设让平安全面升级
近年来,内江市累计投入上亿元,用于城市“天网”工程建设和改造升级,城市“天网”监控点位达到1600多个。
在抓城区“天网”建设的同时,内江市于2014年在全省率先实施乡镇“天网”工程。2015年底,全市121个乡镇实现“天网”全覆盖,监控点位达到2100多个。
同样,内江将“天网”延伸到了乡村。在市中区永安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简称综治中心),记者看到,大屏上实时播放着场镇、村组的监控画面,画面清晰。“我们安装的是全新的网络高清摄像机,拉近了能看清人脸,摄像头还可以360度无死角转动监控。”在技术人员的示范操作下,监控着场镇几辆客车停放位置的摄像头,拉近后透过玻璃窗能看清车内座位上的广告语。
2016年,内江市中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区12个镇、155个村“雪亮工程”全覆盖,今年全市“雪亮工程”将覆盖500多个村、接近全市农村的三分之一。现在,很多村民在家就可查看周边视频监控,实现一键报警、一键缴费等。
创新自治方式建设“平安内江”
内江市除村民监督委员会、议事会等村居民自治方式外,各县(市、区)还积极探索,创新多种自治方式,激发社会活力,汇聚“平安内江”建设的强大正能量。
隆昌市根据新农村建设实际,在农村居住相对集中的院落,探索由村民民主推选有号召力、有群众基础、热心公益事业的村民担任“大院长”,履行纠纷调解员等职责。仅2016年,隆昌市的“大院长”就化解矛盾纠纷1100余起,收集社情民意180多条。隆昌市“大院长”于2015年在全省推广。
市中区在城南街道探索“网格自治+”,率先在网格建立支部、居民自治委员会,通过网格支部、网格居民自治委员会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公共设施建设等,取得初步成效。
通过“网格自治+”,城南街道黄桷井社区某网格内一个脏乱差的“三无”院落变成了整洁、规范、安全、文明的四有小区(有门卫、有监控、有活动室、有规范停车位)。
新形势下的“平安内江”实践
2017年1月17日,内江市召开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会议。会议系统地总结回顾了近年来全市综治平安建设工作及取得的主要成效,深刻分析了综治平安建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市综治平安建设工作作了安排部署。
推动应用新技术。以大数据中心为依托,加快推进综治中心建设,有效整合各职能部门和相关企业信息平台,广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手段,实现信息自动关联碰撞,智能研判分析,提升社会治理预测预判预警能力。以大情报平台为支撑,把以接警派警为主体的指挥中心升级为大数据指挥服务中心,使其成为集接警派警、汇聚研判数据、精准推送信息、引领基层警务实战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型指挥中心,实现精准预警、精准指挥。
深入推进项目建设。把“天网”工程、“雪亮工程”、工读学校、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涉案财物管理中心、精神病治疗康复机构、政法武警基础设施等作为基层社会治理重点项目,编制专项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建设。
着力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健全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体制机制,着力构建政府、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大力培育和发展专业社工组织,为特殊人群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加大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力度,在精神上鼓励、就业上扶持、困难上帮助、药物上免费。加强刑释安置帮教基地建设,出台和落实优惠政策,为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创业提供宽松环境。
规范社区矫正人员管理,提升社区矫正质量。专门教育与普通教育相结合,增强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教育矫治实效。做好信访人员疏导工作,减少社会对抗。
目前,一张多层次、宽领域、全覆盖的“平安网”已在甜城大地铺就,并不断向纵深拓展、延伸、提升。(曾利军张佳瑜袁亮文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