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无数个“平安音符”的结合,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和谐之歌,在这里唱响。前不久,河北省阳原县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并捧回了此项工作的最高奖项“长安杯”。
“金牌调解”化纠纷于萌芽
丙贵金牌调解,是河北省阳原县平安建设中创建的一个金字招牌。记者来到东井集镇司法所,见到了付丙贵。还没等记者采访,他的手机铃声就响起,随后他急忙带着记者来到一处农家大院。
只见百十号人聚集在院中停放的一个棺材周围,几拨人厮打在一起,有几个人已经倒地,身边的人不停地呼喊着。面对这混乱的场面,付丙贵立即冲到人群中,大声喝道:“都给我住手,都给我住手!”
付丙贵这一声吼还真管用,刚刚还混乱的场面,一下子都安静了。两边主事的人也都乖乖地来到付丙贵身边讨说法。
家中60多岁的郝某,5年前老伴去世,后又娶了个老伴。可眼下这个后老伴病故,她的亲属非要拉死者回异地埋葬。双方亲属就如何埋葬老人发生分歧,进而大打出手。
付丙贵不愧是司法调解能手,这样复杂的事情在他的调解下,双方很快达成和解协议。看着女方给付男方四万元丧事费,女方拉走了棺材,付丙贵这才想起擦干脸上的汗水。
嗓子已经有些沙哑的付丙贵对记者说:“只要我们调解人员把话说到,把理讲明,大家都能相互让一让的。”
像付丙贵这样的调解员,在河北省阳原县有8000余人。这些调解员有威望、懂法律,及时调解各种矛盾,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该县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452件,化解443件,化解率达到98%,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目前,全县14个乡镇全部成立了综治中心,30个美丽乡村建成村综治中心。
“网格长管理”辐射每个家庭
为搞好平安建设,河北省阳原县积极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即:按照规模适度、方便管理、界定清晰、责任明确的原则,将人、地、物、事、组织等基本要素纳入网格管理,建立网格档案,做到人进户、户进房、房进网格、网格进图,实行网格内全员、全地域、全事务管理。
东井集镇党委副书记杨旭军负责分管全镇的综治工作,他向记者介绍了该镇六个村实施网格化管理以来的切身感受:“网格化管理最大的优势是网格长们能够主动动起来,干起来。谁家有什么矛盾,邻里间有什么分歧,网格长在第一时间就能知道,并能在第一时间调解矛盾、处理纠纷,一旦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又能第一时间反馈到镇综治中心,镇综治中心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及时赶赴事发地解决问题和纠纷。”
在杨旭军的带领下,记者来到该镇赵家窑村,见到了正在做农活的网格长石久瑞,而在他身旁做农活的高某正是石久瑞的一个“服务对象”。
早些年,因为种地要缴纳农业税,村民严某就把三亩地给了高某种,并由高某代缴农业税。现在,国家政策变了,不仅不收农业税,还给粮食直补,严某找到高某想把地要回来自己种。高某当时很生气,也不愿意把地还给严某,两家为此闹了别扭。石久瑞知道后,第一时间找到高某,给他讲理、讲情。经过石久瑞在两家这么一说和,高某把地还给了严某,严某也很感谢高某和石久瑞。
这两年,河北省阳原县在全县划分网格532个,建立了覆盖乡村、条块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础社会治理网格体系,使301个行政村依托原有综治工作力量,组建了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队,使网格化管理辐射到每个院落、每个家庭,为平安建设奠定了扎实的根基。
“礼义治村”生出一派和睦
河北省阳原县井儿沟乡上八角村以“礼义”治村而闻名全县,全村301户713人和睦相处。2016年,该村成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精品村和脱贫攻坚重点村。
负责该乡平安建设工作的党委副书记王继刚说:“上八角村平安建设之所以搞得好,主要是这个村的村风好。村民们崇尚礼义之风,都能自觉为村里各方面建设献策出力。今年以来,全村只发生了3起小矛盾,全部调结。”
说到村里的平安建设,村党支部书记胡凤文颇有感触地说:“我们村注重礼义文化,这也是村里几代人所传承和发扬的根本。村民们都忙着脱贫致富,很少有矛盾发生,就是偶尔有些矛盾出现,也会在我们网格化管理的范围内及时解决。”
村里每年都要评选“最美家庭”“夫妻关爱家庭” “勤俭持家家庭”“邻里友善家庭”等。通过开展评选尊老爱幼、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奉献故里等方面的标兵活动,村里树立了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典型,弘扬了新风正气,传播了正能量。去年村里还就“最美妻子”杨金梅二十三年如一日照顾出车祸的植物人丈夫的事迹,拍摄了微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