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律服务畅通寻常百姓家
陵水黎族自治县司法局交出法治建设成绩单
□本报记者 邢东伟 翟小功
基层司法行政机关服务形象,不仅代表和反映着整个司法行政系统的工作水平和形象,而且直接影响广大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评价。
图为陵水县司法局组织律师到某中学开展法治教育。
“群众呼声是第一信号,群众需要是第一选择,群众满意是第一标准”成为近年来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司法局畅通百姓法律服务的箴言。该局认真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对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指示,全面贯彻全国司法厅(局)长座谈会精神和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按照陵水县委、县政府和海南省司法厅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法治宣传等司法行政各项工作,提升基层法律服务水平,助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大调解”筑牢法治根基
“老百姓的事看起来是小事,但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引发大事。”
“乡亲们找到我,我不能让他们失望。”
这是陵水县英州司法所所长黄代平经常说的话。
黄代平是陵水县基层司法工作者的一个典型代表。32年来,黄代平调解了基层一件又一件大小事情,在群众眼里就没有他调解不了的事。
“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健全人民调解工作机制,不断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陵水县司法局局长李善伟说。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作用,筑牢基层法治建设根基。
目前,陵水县共有人民调解组织133个,其中1个县级人民调解委员会,11个乡镇级人民调解委员会,116个村级调解委员会,5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员会,882名人民调解员(村级专职人民调解员232人),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多方位、全覆盖的人民调解网络。
李善伟表示,陵水县司法局还实现与县社管平台信息共享,开发矛盾纠纷调处系统,实现自动分类矛盾纠纷数据、自动生成个案卷宗和跟踪调解员工作轨迹;使用系统录入232名村级专职人民调解员个人信息数据并提供查询功能,分类统计调解员队伍及个体调解率、调解成功率等方面情况,统计结果将纳入人民调解员绩效考核评估内容;完善《村级专职人民调解员聘用管理办法》等,推进人民调解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同时,陵水县司法局还实现与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的无缝对接,加强对交通、旅游、劳动关系、医疗、土地权属关系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的指导,发挥专职调解员的业务优势,通过系统数据库可查找筛选并通知调解员进行调解;加强矛盾纠纷联合调解中心建设,聘请律师、专家学者、社会工作者作为兼职人民调解员参与调解,建设一支适应行业性、专业性矛盾纠纷化解需要,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联合调处队伍。
法律服务进入“微”时代
2017年9月1日起,陵水县司法局在本号镇、群英乡、提蒙乡等六个乡镇开展以“绿岛法援——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的专项活动。
“今年是海南省委、省政府连续第四年将‘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列为十大为民办实事事项之一。”分管司法行政工作的陵水县委常委、副县长贾俊强表示,陵水县委书记麦正华,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文平高度重视法律援助这一“民生工程”,要求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加强法律授助宣传,切实解决困难群众诉讼难问题,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切实为基层群众百姓撑起依法维权“保护伞”。
贾俊强说,近年来,陵水县不断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加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与公检法之间的工作衔接,提高申请类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比例,依法为更多的刑事诉讼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组织律师到信访局值班,对上访群众的咨询及信访事项进行专业解答,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群众及时提供援助,实行诉访分离。
“为方便群众随时寻求法律援助,陵水县法律援助中心率先在海南省开通法律援助微信公众号,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线申请法律援助。”陵水县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蒋杰介绍。他们还拍摄了海南省首部法律援助微电影,在海南省率先把贫困户和五保户全部纳入法律援助受援范围。
陵水县还将法律服务覆盖到地处偏远、经济条件差、社会矛盾突出的乡村,完善律师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制度和信访值班制度,实现了全县11个乡镇、116个村居委会、22个政府职能部门和十多个党委、社团部门常年都有法律顾问,为村务管理、村务公开、村务监督提供实实在在的法律服务,努力推动依法治村的能力和水平,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打下坚实的基础。
海南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郑学海要求,海南司法行政系统要深入推进全省司法行政各项改革任务,加强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基于此,陵水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近日挂牌成立,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不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法治陵水”建设进程。
社区矫正步入“法治化”
“知法守法是一个公民的基本义务,日常行为不能突破法律的底线。”2017年9月29日,记者见到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朱荣健时,他正在陵水县英州司法所办公室,与社区矫正人员谈话。
朱荣健是陵水县招聘的24名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中的一位。今年,陵水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公开招聘社会工作者,然后分配到全县11个乡镇,在海南省率先实现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全覆盖,有效缓解司法所工作压力。
陵水县社区矫正工作自2010年启动,所接收社区矫正人员无一违反监管规定收监,无人重新犯罪。
“这主要得益于我们严格遵守《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落实好审前调查、监管、教育和帮助各个环节,严格执行社区矫正惩处措施,对不服从管理的社区矫正人员按照规定严格处理。”李善伟说。
记者了解到,为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有效监控,达到矫正工作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目标,陵水县司法局积极开展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全面铺开新上线的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海南有限公司签订管理业务协议,由移动公司进行后台维护与管理。
目前,陵水县在册社区矫正人员,个人信息、执法文书等矫正档案已经全部录入信息管理平台,全部实现了实时定位、跟踪管理、历史轨迹查询等一系列信息化管理功能。
李善伟说,他们还确定专人负责监管实时定位的日常工作,对监管对象实施每日随机抽查、定期全面复查、重要时期重点检查相结合,掌握和记录社区矫正人员活动轨迹,及时了解社区矫正人员动向,确保对社区矫正人员异常动态进行实时告警和应急处置,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法治宣传做好“实效文章”
2017年9月6日上午,由陵水县普治办牵头,县司法局主办,县法律援助中心具体协调,本号镇政府、本号镇司法所、海南万理(陵水)律师事务所等共同参与,在本号镇本号大道开展法治宣传系列活动。
近年来,陵水县司法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落实“六五”、“七五”普法规划及其决议,分类施教、突出重点、健全体制,更加主动地承担起普法工作职责,将普法效果落到实处,不断开创陵水普法宣传工作新局面。
2017年4月6日,陵水县司法局联合县禁毒办在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陵水分校开展主题为“让青春远离毒品,让法律确保未来”的禁毒法治宣传活动,摆放禁毒展板、展示常见毒品仿真样本、发放法治宣传资料,司法部“1+1”法律援助志愿者律师等普法人员在现场进行讲解。
“为贯彻落实全省‘禁毒三年大会战’的要求,我们多次出动宣传车,在全县各乡镇巡回开展禁毒宣传活动,播放禁毒宣传录音(海南话)资料,传播禁毒理念、宣传禁毒政策。各司法所联合镇综治办在各自辖区开展形式多样的禁毒法治宣传工作。”李善伟说。陵水县还突出重点,加强青少年禁毒法治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兼职法制副校长的作用,为青少年学生举办“禁毒流动课堂”,进一步提升青少年学生拒毒、识毒、防毒意识。
今年5月27日,陵水县上线“法治陵水”微信公众号,该公众号有三大版块,分别是法治学习、法律服务和法律传送,根据社会公众倾向通过手机阅览信息和获取知识的习惯,改变以往对具体法律条文进行单向传播灌输的方式,充分运用新媒体开展互动式宣传,运用视频、漫画、图片等多种形式进行普法,进一步扩大普法效果。
陵水县司法局还创新普法模式,制作了“生动活泼、内容实用”的法治宣传动画,与县文体局对接,利用“送电影下乡”的契机播放给边远地区和村庄的广大群众,提高法治宣传影响力和渗透力。
“近年来,陵水县将司法行政队伍建设摆上重要日程,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制度规范,牢牢把握‘四个过硬’总要求,正确认识和处理队伍建设与业务工作的关系,司法行政队伍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不断提高。”贾俊强表示。下一步,陵水县将继续开展司法行政队伍建设活动,打造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司法行政队伍,促进司法队伍明显好转,推动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