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筑牢平安建设“三道防线” 看松江如何练就平安“三连冠”!

2017-10-13 13:21  来源:上海法治报  责任编辑:王蓉
字号  分享至:

  在松江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中心的大屏幕上,镜头在不断切换,全区18个街镇(开发区),321个居村的16758个视频监控点的实时情况在此一目了然。
  “四级联网、三级管理”,这是松江构建的一张社会综合治理的信息“网”。松江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居村综治工作站、街镇综治工作中心、区级大联动平台,构筑了平安建设的三道防线。
  9月18日,在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上,松江区再次捧回“长安杯”,成为上海唯一一个连续三次获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的地区。
  “三连冠”如何练就?又有哪些经验做法值得复制、推广?记者近日走进松江,一探究竟。

  亮点一
  “四站”合一 探索设立平安联创工作室


  在松江新城的核心区域,有一个一平方公里的“泰晤士小镇”,本来是商住一体的美丽小区,却逐渐成为休闲旅游景点。
  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这里最高峰时游客量达4.5万人/天。“就是在平时双休日,游客量也有3-5万左右。”方松街道综治中心主任彭强告诉记者,“每次到了节假日,压力就特别大。”
  不过今年,面对高峰时的大客流,泰晤士小镇显得更有“底气”,因为“小镇”里组建起了一支综合力量。
  今年年初,方松街道在泰晤士小镇内探索建立平安联创工作室,将居委会综治工作站、社区警务室、微型消防站和网格工作站四个职能站点整合在一起,实现集中办公。长假期间为例,包括公安、城管、平安志愿者等在内的120余人在“小镇”内执勤,确保了平安。
  “以前一到节假日,交通问题、安全问题……方方面面的工作,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各部门沟通协调上。”彭强说,联创工作室建立后,在节前各部门就联合制定好了预案,一旦发生突发情况,由工作室统一指挥,大大提高了效率。
  前不久,又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了公安、食药监、城管等多部门应急联动平台,非警情类的事件都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及时予以处置。其实,泰晤士小镇只是松江延伸工作的触角,创新实施平安联创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松江区针对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存在政出多门、互相挤位等实际,创新实施“四站合一”的工作模式,将居村综治工作站、社区警务室、网格工作站、消防工作站四个职能站点统筹起来,实现资源整合、功能互补、人员集中办公,力争把矛盾纠纷、治安问题解决在基层。

  亮点二
  全市率先实现综治中心全覆盖
  “一站式”服务解决民众诉求


  方松街道有一栋两层的小楼,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记者在中心看到,一楼是接待大厅,居民有诉求可以在此登记。此外还设立有信访接待、心理咨询、法律咨询、社区巡回法庭等八大功能区。二楼则是办公区域,集中了基层综治、信访、司法、公安派出所、民政、人保、禁毒、社区矫正等10个条线的专业化队伍及力量。
  记者了解到,这样的综合治理中心在松江区有18个,在全市率先实现街镇(开发区)全覆盖。这些综治中心为居民提供“一站式”的便捷服务,使得一大批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在基层得到依法有效解决。
  以方松街道综治中心为例,“今年以来,我们已累计受理158件信访件,目前151件已办结,7件仍在办理中。”该中心信访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此外,松江还推进街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完善村居综治工作站建设,打造区、街镇、村居委、小区监控系统“四级联网”、实行区、街镇、居村委“三级管理”的综治信息平台,最大限度整合视频监控资源,实现区镇全程可控、实时互动、处置突发事件、矛盾调解等更加高效。
  “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区综治中心与18个街镇综治中心实现了联网运行,年内全区80%的居村委、住宅小区将完成联网工作。”松江区综治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5年松江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实体化运作以来,全区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2.1%,治安案件下降33%,入室盗窃下降20.3%,三车“盗窃”案件下降27.6%,电信诈骗下降49.3%,网络诈骗下降25.9%。

  亮点三
  技防+人防 全方位无盲区铸就安全屏障


  在松江区岳阳街道荣乐小区综治工作站的办公桌上,一个小型的警报器突然响起。电脑屏幕上,立即弹出提示窗,显示报警的是8号楼的杨阿姨家。
  “这是家庭安防系统,居民家中安装了一个警报器,发生紧急情况只要一摁,系统就会有显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荣乐小区共有居民3000余户近万居民。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2000余人。“我们老人记不住电话,警报器非常方便,摁一下就可以了。”小区里的老人说。
  近年来,松江区围绕平安小区建设,把治安薄弱小区技防设施改造作为平安实事项目重点来推进。共完成了33个小区的图像监控系统建设和改造,安装电控楼宇防盗门5120扇、电子围栏61982米,为全区13.6万户家庭安装了家庭安防系统,在22553个老式公房楼道口安装了摄录一体机,在有效震慑和减少入民宅案事件的同时,还为广大居民提供报警、紧急救助等多种服务。
  此外,针对小区、街面、道路等不同区域采取务实管用的技防措施,在全区范围内构建起多层次、全方位、无盲区、零死角的科技防范网络。推广家庭网络云监控项目,动员鼓励居民安装智能摄像头,通过手机就可以随时查看家中监控情况,既能实时监测非法入侵,又能较好地保存相关证据。
  2016年元旦,家住新松江路的赵先生收到了家中的智能摄像头报警,通过手机远程查看监控发现一名陌生男子在家中游荡。赵先生立即报警,等他赶到家中时,民警已将小偷围困在屋内,避免了财产损失。
  除了技防,还有人防。据岳阳街道平安办主任黄春富介绍,岳阳街道26个居委会现在全部做到了全天候平安守护。每天早上7时到晚上7时,居委会以3小时为一班分配志愿者进行平安巡逻; 每天晚上7时到9时,居委会号召年轻职工、党员等参与社区平安巡逻,整个街道目前有1万余名青年志愿者,真正做到了“我为小区巡逻一天,小区为我守护一年”。

  搭建区级大联动平台 构建考核评价体系

  此外,松江还搭建区级“大联动”平台。2015年,松江将全区行政执法资源进行整合,组建了社会治理联动指挥中心,城市网格化监督指挥中心、大联动指挥中心。防汛指挥中心、12345市民热线中心、区应急办、12条热线电话以及区长信箱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了信息互联互通,通过一个终端、即时流转、三级联动,以及后续依法、有序、常态化的综合管理机制,有效破解各类社会治理的疑难杂症。
  “平安是公共产品,是群众最基本的诉求。平安建设最终也是交给人民群众来评价。”松江区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年该区都会开展第三方安全感满意度测评,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构建起以群众意见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使广大市民对平安建设成效拥有最充分的发言权,确保平安松江建设始终顺应群众意愿、符合群众要求。

  亮点四
  多元共治 创新社会治理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2月底,松江区常住人口为174.5万人,其中外来人员106.2万人,外来人员的大量导入和急剧增加,给社会治理带来极大挑战。如何调动每个“社会细胞”,参与到社会共治中来,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
  近年来,松江从社会寻找治理的“多帮手”,推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创新之举不断。
  提起西子湾社区,最大的印象就是老年人活动精彩纷呈、青年人活动不拘一格、亲子活动贴心暖心。社会治理创新,让西子湾社区这个曾经“陌生人”集聚的社区,渐渐成为了一个有温度的和谐家园。在石湖荡镇新源村,原有的办公房被改造成村民服务场所,扩大为民服务空间,敞开式办公,一口受理,一站式服务,让村民办事更加方便。
  九里亭街道为提升区域内居民信任感,出台了居委会十项工作制度,做到“零距离”接触居民、“零延误”受理事项等,努力将社会治理做精、做细。
  此外,松江还培育社会组织,在市郊率先组建了综合性社团组织; 并在全市率先成立心理咨询工作协会,整合区内心理咨询师资源,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等。
  松江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形成了“基层有活力、管理出实效、群众得实惠”的局面。(胡蝶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