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在司法为民的路上,海口市秀英法院一直在奋力前行。
过去的二年,对于秀英法院来说,是深化改革、持续发展、稳步提升的二年。2015年3月推行法官员额制改革,使秀英法院的法官从54名减少到38名,然而收结案数却屡创历史新高。2015年受理各类案件5330件,同比增长38.5%,结案率96.2%;2016年收案6862件,同比增长28.7%,结案率95.8%;截至发稿日,2017年收案已经破8000件,预计收案数3年内翻一番。
海口中院院长陈文平,秀英区委书记张霁,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晓龙等为城市管理巡回法庭揭牌
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秀英法院处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平正义的第一线。司法体制改革后,秀英法院司法为民具体体现在哪里?基层实践工作进行了哪些创新?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到秀英法院进行了采访。
诉讼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高效便民
诉讼服务中心是法院方便群众诉讼、接受群众监督的重要窗口。曾经,法院因“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深受诟病,如何“对症下药”是每一个法院都在不断探索的路径。秀英法院克服办公条件简陋、面积小的困难,增设立案调解室,建成集前台导诉、材料收转、登记立案、立案调解、查询咨询、判后答疑、司法救助等功能于一体的诉讼服务中心,形成“一站式”服务链条,为当事人及办事群众提供高效、便捷、全方位的诉讼服务。
2015年5月1日始,秀英法院全面贯彻最高院司法解释,实行立案登记制度,建立特殊群体及涉民生案件优先审查立案“绿色通道”,凡材料齐全的均当场立案。“一站式”的便民服务,使95%的案件能够在20分钟内办理好立案手续。对行动不便的当事人,诉讼服务中心干警主动上门立案;对路途遥远的当事人建议邮寄立案、网上预约立案等;对经济困难无力缴纳诉讼费用的当事人,秀英法院主动为当事人缓交、免交诉讼费用,让困难当事人打得起官司,保证司法救助途径始终向所有群众开放。两年来,该院共上门立案2件,接受邮寄立案20余次,为当事人缓减免诉讼费用12.41万元。
秀英法院院长甘文萍端午假期在旅游巡回法庭假日海滩办案点值班解答游客咨询
2016年5月,秀英法院积极创新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返聘退休法官坐班专司立案调解工作,对婚姻家庭、邻里口角、民间借贷等纠纷收案后当天调解。有时候当事人一纸诉状到法院,两小时后双方就达成调解协议撤诉了,高效便捷的纠纷解决方式获得了当事人的称赞。据统计,该院2016年立案调解案件100件,今年截至9月11日,立案调解案件已达77件,工作成效初显。
秀英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法官朱海燕告诉记者,诉讼服务中心,重点是突出“服务”二字。就是要有效解决当事人“问累”“诉累”“跑累”等“诉讼难”问题,让百姓来法院办事能切身感受到咨询有人应,诉讼有人引,材料有人收,案件有人调,事情有人办的服务,从而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双赢效应。
特色巡回法庭 “多维度”服务更接地气
去年以来,秀英法院先后成立了交通巡回法庭、城市管理巡回法庭、旅游巡回法庭和物业巡回法庭,“多维度”延伸司法服务触角,前移诉前调解关口,变坐堂办案为就地办案,提前介入并协助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让司法更贴近民众、更接地气。
秀英法院法官胡彬到海长流小区现场协调涉物业纠纷
交通巡回法庭 为方便当事人及时得到赔偿、高效化解事故矛盾,秀英法院在市交警大队办公场所设立交通事故巡回法庭,构建交通事故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打造事故认定诉前调解、法律咨询、案件速审速结速执的“一站式”服务,并通过简化立案程序,加快结案速度,加强与保险公司沟通,让当事人在调解结案后及时得到理赔,司法确认案件均当天办结,为事故双方当事人提供了快捷、零成本的司法服务。
城市管理巡回法庭 为更好的监督、支持城市管理部门依法行政,为城市管理特别是“双创”工作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服务,去年7月,秀英法院成立城市管理巡回法庭,对涉城市管理类行政非诉审查案件实行“审执一站式”办案模式,并在人口密集的7个社区设立了巡回审判联系点,实现巡回审判联系点对辖区的全覆盖。城市管理巡回法庭的设立,在城管部门与人民群众之间搭建了沟通协调的新平台,增进了解,减少对抗,促进和谐,引导广大市民自觉维护城市管理秩序,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真正实现阳光执法、公正司法,和谐管理。该法庭成立至今共受理各非诉审查案件64件,执行案件16件。
西秀法庭借助网格员成功找到被告送达法律文书
旅游巡回法庭 为有效化解旅游纠纷,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去年国庆节,秀英法院在假日海滩和火山口两景区设立旅游巡回法庭办案点,并设置24小时旅游诉讼服务热线,以“人在旅途,法在身边”为服务宗旨,在法定节假日安排干警现场值班,为游客提供贴心、便捷的司法服务。让游客开开心心来、安安心心游玩。自两个办案点挂牌至今,虽未发生涉旅游纠纷,但一共接待游客上万人,现场或电话解答近千名游客咨询,发放或游客自取宣传资料上万份,为规范秀英区乃至海口市旅游市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物业巡回法庭 近年来,随着秀英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物业公司和小区业主在物业服务、停车收费、房屋装修等方面的纠纷明显增多。为妥善解决该类纠纷,今年7月7日,秀英法院成立了物业巡回法庭,并在秀英区紫园小区、海岛阳光三期小区和海湾怡园小区设三个巡回联系点,逐步辐射其他小区,零距离解决涉物业管理纠纷。秀英法院定期安排法官到三个联系点值班,零距离为居民提供司法服务。每个联系点都留有法官电话,方便物业企业和居民及时联系法官。该法庭成立两个月来,共上门调解物业纠纷3次,共受理物业纠纷案件84件,其中调解结案5件,协调后撤诉36件。
“掌上”法院“零距离”服务备受称赞
近年来,秀英法院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借新媒体发展之势,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努力打造诉讼服务网站、微博、微信“三位一体”的新媒体服务体系,让当事人随时随地可以享受司法服务,且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取得了良好成效,深受当事人欢迎。
诉讼服务中心干警吉慧解答当事人咨询
微信送达质证广受赞誉 今年8月16日晚,为方便远在山西的被告及两位在异地的代理律师,秀英法院民事审判庭法官符晓瓛在一个以案号命名的微信群里完成了送达和质证程序,这是最高法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民事送达工作的若干意见》后,秀英法院首次尝试使用微信送达、质证。秀英法院巧妙利用信息技术打通了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减轻了当事人来回奔波的成本,又提高了审判效率。事后,双方当事人对法院采取微信质证高度赞赏,认为秀英法院以创新、高效的方式进行质证,减少当事双方诉累,大赞。
网站+公众号双管齐下效果好 秀英法院诉讼服务平台网站早于2015年1月完成上线并试运行。该系统已成功与现有审判管理系统相对接,当事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对案件进度进行查询,并可联系办案法官、进行网上证据交换和案件材料收转,也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网上立案申请、在线咨询、网上信访等,实现了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司法服务。今年8月,秀英法院微信公众号“海口市秀英区人民法院”成功与诉讼服务平台网站对接,并增加失信被执行人查询功能,当事人只需关注该院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随地通过指尖输入实现司法需求。
当事人代理律师赞扬秀英法院采取微信质证举措
此外,为适应“互联网+”形势对法院工作的新要求,秀英法院还注册了官方微博、今日头条号,借助新兴自媒体搭建司法宣传、便民服务“微平台”。
法官+网格员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今年7月份,秀英法院西秀法庭借助社区网格员全覆盖、接地气、熟悉社情民意的有利条件,成功解决一起民事案件送达难问题,有效探索出了一条解决人口大流动背景下的文书送达难题新途径。
退休法官韩青在调解室调解案件
西秀法庭受理的张某诉谢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立案后法庭多次电话联系被告谢某到法庭领取材料,但其找借口百般推拖。法庭干警到其家中,他却早出晚归刻意躲避,多次送达无果。后西秀法庭委托当地人民陪审员王超和网格所所长李赞山,借助其熟悉当地情况的优势,顺利地找到在虾塘打工棚内居住的谢某,成功向其送达开庭传票等法律文书。
“送达难”和“执行难”是长期困扰法院工作的两大难题。针对这两大顽疾,秀英法院借助辖区内的网格员熟悉辖区情况的优势资源,尝试与网格员主管部门合作,在试点成熟后,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网格员协助送达、协助执行、提供执行线索等工作,通过法官和网格员合作,突破法律文书送达瓶颈,多角度立体打击规避送达、执行、逃避法律义务等不诚信行为,实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秀英法院借助网格员送达、微信送达质证等便民利民的举措,受到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肖杰多次“点赞”。秀英法院院长甘文萍表示,在司法改革的攻坚之年,决不能让“司法为民”成为一句口号,秀英法院将以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为导向,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向科技要生产力,从细节着手,解决司法为民的“最后一公里”的痛点,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改革中有更多的获得感,让改革红利真正惠及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