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麦文耀 林鸿河
9月18日下午,儋州小伙刘明(化名)走进儋州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着急地向工作人员咨询一起案件。中心工作人员在详细询问案情后,了解到刘明为现役军人,立即启用军人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根据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指派的原则,第一时间指派律师介入该案,为刘明提供法律援助。
刘明向中心工作人员咨询法律问题 记者麦文耀 摄
据了解,近两年来,儋州市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儋州市法援机构根据办案律师的特长予以指派,做到有的放矢,不盲目指派,争取产生最佳效果,达到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并充分发挥“12348”服务热线的即时效应,切实做到便民、利民。今年1月至8月,儋州市办理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056件,帮助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或争取经济利益197万元,各类援助案件共挽回经济损失922万元。通过12348服务热线解答群众来电来访法律咨询2240人次,免费代写法律文书42份,建议通过法律途径寻求解决纠纷58件,通过调解等非诉手段解决纠纷149件,咨询后申请法律援助278件。
每天安排律师值班进行专业解答
“他明知道我妻子已经结婚,也知道我在部队服役,但他仍不管不顾。”刘明向儋州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值班律师吴文平反映说,他不在家的这段时间里,一男子与他妻子产生好感,期间还发生了不正当的关系。
“这男子的身份证是假的。”刘明告诉记者,该男子谎称自己从事建筑工程行业,手中有很多处工地项目,目前已离异抚养着两个孩子,并取得刘明妻子的信任。该男子跟刘明妻子借了17000元后,不知所踪。
忍无可忍的刘明今年9月6日和妻子离婚,孩子归刘明抚养。9月18日下午,刘明向律师咨询,想追究这名男子的刑事责任。该中心主任黎应中考虑到此案的特殊性,决定启动快速绿色通道,为刘明提供法律援助。
“该男子的行为已涉嫌诈骗、伪造证件、破坏军婚罪,给社会、军人及其家属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有恶劣的社会影响,刘明可以通过自诉维护自身权益。”值班律师吴文平表示,不过该男子如今下落不明,走自诉程序可能会出现对方缺席的情况,吴文平建议当事人向公安部门举报,由公安机关调查取证。
“为群众排忧解难,真正发挥法律援助帮助困难群众的重要作用。”儋州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黎应中向记者介绍说,该中心每天都安排律师值班,对上访群众的咨询进行专业解答,提高群众法律意识,还能及时处理化解群体性上访事件,找出纠纷源头,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
法律服务专线为农民工拿回工资
据介绍,为更好地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2016年7月,儋州市正式开通“12348”法律服务专线。
“专线开通后,儋州市民在遇到法律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拨打‘12348’热线电话。”黎应中告诉记者,甚至远在千里之外打工的儋州市民也经常打电话咨询法律问题。
今年8月22日,外省20个农民工在儋州务工,因公司拖欠工资,无奈之下试着拨打“12348”热线反映情况。
中心值班人员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后,立即指派律师配合排浦司法所对该案进行调解,承办人员及时与用人单位四川博荣建筑劳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荣公司)取得联系。
调解当日,农民工和用人单位就工资款项和工程质量各执一词,各方就责任分担和赔偿金问题产生很大分歧,农民工情绪激动,多次言语上发生争执,调解陷入僵局。针对矛盾症结,承办人员对双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解释说明了《刑法》中关于逃避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用人单位了解到法律的威严,表示愿意进一步调解。
次日,双方再次来到排浦司法所调解。最终,在案件承办人员的努力之下,用人单位一次性支付农民工工资46万元,双方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字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