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上午10时40分,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张家湾镇普洒社区大树脚组发生山体崩塌地质灾害,垂直高达百米的山体突然崩塌,如倾盆大雨的“石浪”向大树脚组扑来,多人被掩埋。
灾害发生后,消防部队闻警即动,第一时间火速赶赴灾区,争分多秒与时间“赛跑”……整个救援不分昼夜,消防救援人员不放过任何一个发现希望的机会,在废墟上架起橙色的生命通道。
消防救援不放弃任何希望
“准新郎”结婚前一天坚守一线
9月1日,李永文的婚礼将在贵阳市白云区一家酒店内举行。然而,婚礼前一天,他还坚守在纳雍县张家湾镇“8·28”山体崩塌救援第一线。
32岁的李永文是贵阳市消防支队战勤保障大队的一名装备技师,与爱人相恋多年后,决定于今年9月1日举行婚礼。因两人均来自外省,与婚礼有关的各项事情都需亲力亲为,8月28日,他向组织递交请假报告,打算当天就回家筹备婚礼。
谁知,请假报告刚递交上去没多久,李永文便接到了参与救援的任务,假期还未开始就被按下了“暂停键”。出发前,他打电话告诉爱人这一消息,爱人在电话中询问:“再过几天就是婚礼,你走了我一个人忙都忙不过来,能不去吗?”他紧了紧眉头回复道:“救援需要,我过几天就回来……”
之后,李永文开着物资运输车与其他救援人员一起赶往灾区。在这几天的救援中,李永文既是炊事员,同时又承担着装备技师的工作。婚期越来越近,他心里也开始焦急起来,不知自己还能否准时出现在婚礼现场。虽然如此,但他没有后悔这次出勤决定:“大灾大难面前,一切以大局为重,希望她能谅解。”
“他的职责特殊,现场一些特殊救援设备的保养和维修都需要装备技师提供保障。”李永文的战友说,“在当兵生涯中,总会遇到很多遗憾,也会错过家庭中很多重要时刻,但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我们就不后悔”。
“嫂子,你辛苦了,炊事班预祝你新婚快乐。”短暂的休整空隙,李永文的战友们录了一段小视频发给妻子,以表达大家的祝福。
“无声战友“并肩战斗
搜救犬参与搜救
来自于毕节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的搜救犬拉拉,是一个“老兵”也是搜救“尖兵”,它曾参加过福泉山体滑坡救援、大方理化乡山体滑坡救援,搜救经验丰富。在训导员的带领下,它穿梭在山体崩塌现场,搜寻着现场的任何蛛丝马迹,为消防官兵定位被困者提供准确信息。
“老兵”贝贝今年6岁,来自贵阳市消防支队特勤大队搜救分队,具有丰富搜救经验的它在事发当天赶到了现场。长时间的连续搜寻,使它常常累得一走出救灾核心区域就倒头休息,没多久又继续开展工作。
同样服役于毕节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的搜救犬山姆,在参与救援行动中,它的右前掌被石头划破,看到血流不止的伤口,它的训导员将它带离现场,送到医务处止血消毒。
“它和我们军人一样,掉血掉肉不掉泪。”与山姆相处了4年的训导员郝赫说,休整好后,只要有需要,山姆还会返回救灾现场,坚持到最后一分钟。
救灾现场的警民鱼水情
当地村民送来生活用品
8月28日下午13时许,毕节市消防支队全勤指挥部率增援力量到达现场,在村口等待救援的大批群众赶忙引路,满目疮痍的灾区现场震撼着每一名救援官兵的心,来不及喘息,全勤指挥部立即开始部署作战计划。
“当前的第一步就是立即成立救援指挥部,搭建临时帐篷,分区域部署力量。”指挥部当即决策。
“你们不用搭帐篷,直接到我家去,我家就是你们的指挥部,那里地理位置空旷得多,便于你们开展工作。”老乡龙从江上前指着他家住的地方说。
“行,你在前面带路,我们马上过去。”全勤指挥部当机立断。
龙从江家的两层住房,一楼的三间大房间就成了消防救援现场临时指挥部,成为救援作战指挥命令下达的中枢;二楼的所有房间被腾出,龙从江及家人拿出家中所有的被子供官兵休息。
8月31日上午,村里10岁的小绕和50多岁的彭红英分做了同一件事——给消防官兵们送煮熟的洋芋。
“他们来救人,来帮助我们,给他们送点煮洋芋垫下肚子。”不善言辞的小绕说,是妈妈让她把洋芋送给消防叔叔的。
对此,小绕的母亲李艳说道,灾害发生后,每天消防官兵们都在忙救援,就餐时间到了还会先给她们一家送餐,“我们吃的东西都是他们送的,家里只有洋芋,煮熟了给他们,饿了可以随时吃点。”
50多岁的彭红英说,看到消防官兵们在现场救援,家里也没有其他东西,就想送点自家种的洋芋表达感激之情。
“老百姓这一点一滴的举动给我们救援官兵增添了无穷动力,我们绝不放过任何希望,决不辜负老百姓的期望。”一名救援一线的消防官兵如是说道。
23名临复退消防兵手写“请战书”
临退消防战士手写“请战书”
“尊敬的各级领导:我们是毕节市消防支队2017年9月临复退的9名消防战士。毕节是我们的第二故乡。8月28日,我们家乡的纳雍县发生山体崩塌,数十条生命等待救援。灾情发生后,我们跟随大部队深入一线进行救援。按计划9月1日我们将退伍,但我们不能走,因为人民需要我们,生命等待救援。因此,我们向领导请战。请领导批准我们继续参战!”
8月30日,毕节市消防支队临复退老兵们的一封手写“请战书”在网上刷屏。与此同时,在现场参与救援的还有11名贵阳市消防支队、3名六盘水市消防支队临复退老兵也作出了同样的决定。
说到请愿战书,刚满20岁的龙沙才眼眶泛红,说道:“不想退,想继续留在部队。”
几十个小时的救援工作,他们急切地寻找每一点生命迹象。距离退伍时间9月1日只有短短24小时,“我们得留下,得为乡亲们多做点什么,这也是战友们共同的心愿。”龙沙才说。
战士们的想法不谋而合,现场找来一张红纸、一支笔,铺在一个战士的背上,写下了这封“请战书”。“我不敢把自己请愿留下的决定告诉家里人,怕家人担心,我打算等救援结束之后平安回家再让爸妈为我自豪一次。”龙沙才说。
与龙沙才不同,石富在接到救援命令的当下,就给家里打了电话,原本订好的回老家黔东南的车票也作废了,妈妈为他准备的一桌好菜也吃不上了。庆幸的是,爸妈听到他赴前线救援的决定后,非常支持,并叮嘱他注意安全。
在参与救援的几天时间里,这群年轻的小伙子依然毫不放弃地反复搜救。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早把部队当成家,把群众当亲人。
“车票可以再订,家可以晚回,但生命只有一次,要坚持到最后一秒,不轻言放弃,只有看到乡亲们平安,自己才会感到踏实、安心。”石富说道。
8月31日晚,此次救援结束。23位参与救援的临复退消防老兵于9月1日含泪脱下心爱的军装,他们和昔日的领导战友最后行了一个军礼,带着领导和战友的祝福登车告别警营。 (何戎 严青林 赵久川 记者 马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