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微创新”开启和谐街道新篇章——格尔木市东城区黄河路街道平安建设微创速记

2017-08-30 18:56  来源:青海长安网  责任编辑:周亚强
字号  分享至:

    近日,全国主流法治媒体“法治海西·平安海西”采访团来到格尔木市东城区黄河路街道办事处。街道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具有着其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不仅是城市繁荣发展的主体,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因素之一。格尔木市东城区黄河路街道办事处就是这样一个具有着使命与担当的存在。

    创新工作方式是街道工作取得成效的有效尝试,据黄河路街道党委书记、办事处主任白爱芬介绍,在谋求创新力促发展的道路上,黄河路街道结合实际,提出了适应街道发展的六个微创新品牌,该举措为进一步创建平安和谐街道建设发挥了有效的助力作用,开启了黄河路街道和谐创建的篇章。

    平安创建宣传上求创新

    黄河路街道通过横幅、展板、LED电子显示屏、入户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平安创建宣传外,以打造特色楼道为重点,将平安创建宣传延伸到楼道,以图文并茂、言简意赅的方式,定期向居民宣传防盗、防抢、防骗、防火、防毒等基本常识和案例,使宣传更切实际、更入脑入心。

    矛盾化解上求创新

    白爱芬介绍,黄河路街道创新开展了“两官两警一律”进街道、进社区活动,并以“见面会”、“讲解会”、“咨询会”、“调解会”的方式组织法律专业人员与群众零距离接触,现场答复民事、刑事等相关法律问题,面对面了解群众所想、所急、所需、所盼,面对面解决群众的法律问题,面对面化解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同时,街道还建立了疑难矛盾纠纷预约调解机制,真正做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社区,消除在萌芽里,解决了“法律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法制教育上求创新

    黄河路街道成立了街道法制讲师团,每月开办一期法律培训班,针对居民想了解的法律知识或辖区存在的突出矛盾,确定授课重点,每堂课后法律专业人员现场为群众释疑解惑,此举有效提升了群众的法律意识,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平安建设上求创新

    针对铁路地区人员流动性大,吸毒人员多的情况,他们在铁东社区建立禁毒康复工作站,对铁路地区吸毒人员进行全面摸排,并建档立卡。对登记在册的141名吸毒人员进行戒毒督导、心理疏导和帮教工作,有效遏制了吸毒贩毒势头的滋生蔓延。针对辖区重点管控人员,对其思想和生活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掌握,主动进位,勇于担当,坚持做到思想上拉一把,生活上帮一把,工作上扶一把。并根据每名重点人员的需求,联合街道司法所,并结合心理特征、家庭背景、现实表现等找准症结,制定帮解方案。

    特殊人群服务机制上求创新

    黄河路街道建立了社区关注人员“五个必报”、“五个必访”民生帮扶机制和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等重点人员“一对一”帮教机制,加大与法院、检察院、公安、监狱、戒毒所等部门衔接,完善帮扶对象个人档案,定期开展送生活用品和文化食粮等帮教活动。切实关注辖区困难群体,推行的“五个必报”(联系户家庭和个人工作生活发生重大变故必报、联系户有关建议意见必报、居民发生邻里纠纷必报、发生不安全隐患必报、发生不稳定因素必报)、“五个必访”(群众生活有困难必访、工作失业必访、家庭有矛盾必访、重大节日必访、孤寡老人必访)机制成为民生保障的品牌。

    社会治理联动上求创新

    白爱芬说,他们立足辖区中央、省、州隶属企业多,人员流动性大,各自关门搞建设的实际,街道以打破单位界限为突破口,以开展区域化大党建为抓手,与辖区各单位分别签订了共筑共建协议。“以党建共筑、文明共树、民族共维、平安共创、城管共护、爱心共扶”等六共为举措,开展共驻共建活动,达到活动共办、信息共享、发展共有的联动新格局,从而调动了社会力量,整合了社会资源,促进了平安街道创建不断向纵深推进。

    “群众满意看服务,繁荣发展看成效。”格尔木市东城区黄河路街道办事处在推进服务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思路,创新服务理念,为街道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体现了街道工作人员为街道繁荣发展、和谐建设付出的热情和心血。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