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青海法院裁判文书公开率位列全国前列

2017-08-30 15:51  来源:青海长安网  责任编辑:周亚强
字号  分享至:

    8月28日,记者从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获悉,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对今年上半年全国法院裁判文书公开情况在全国法院进行了公开通报。青海省三级法院累计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裁判文书14407篇、公布不公开裁判文书信息11240篇,裁判文书公开比例达到80.84%,文书公开及时性位列全国法院第一,公开比例位居全国前列。

    裁判文书在互联网公布,是人民法院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保障人民群众对审判工作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构建阳光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措施。近年来,青海三级法院在省高级法院的带领下持之以恒狠抓裁判文书上网公开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以裁判文书公开、庭审公开、审判流程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为内容的“四大公开”,是人民法院在司法改革大背景下构建开发、阳光、透明、动态阳光司法机制的主要途径。青海法院作为中央确定的首批司法改革试点法院,在司法责任制改革中围绕“四大公开”持续发力,全面确立“公开是原则,不公开为例外”要求,以“四大公开”为抓手、“青海审判信息网”为平台,推进司法透明,主动接受对裁判的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法律监督,强化对司法权的监督和制约,形成倒逼机制,提高法官责任意识和司法能力,促进审判质量提高。

    青海省三级法院在贯彻落实诉讼法规定的“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人民法院应当用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审理和发布法律文书”要求上也下了很大工夫。2016年,青海推进少数民族语言裁判文书上网公布工作获得最高法院通报表扬。今年初,省高级法院基于整合利用发挥全省法院双语人才作用,搭建青海法院双语人才资源共享平台,编制了《青海法院藏汉双语人才名录》。上半年,青海少数民族语言裁判文书上网工作再创佳绩,少数民族语言裁判文书上网数量是去年全年的三倍。青海历史上第一份蒙古族语言裁判文书也在上半年诞生。(张小娟)

相关报道

一批新规9月落地 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取消

初秋九月,一批民生新规正式落地施行,服务和保障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浙江海宁一审宣判一起特大电信诈骗案 115人被判刑

浙江省海宁市法院30日一审公开宣判一起特大电信诈骗案,并以诈骗罪判处115名被告人相应刑罚,最高者被判刑十二年六个月。

电信诈骗案里的公民信息从哪来?

一起普通的电信诈骗案,11名犯罪嫌疑人分工明确,但诈骗案中的公民个人信息究竟从何而来?

第一次出现在群众的朋友圈里

你看看我刚发的朋友圈,已经有不少人点赞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