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将平安送给千家万户
——河南省漯河市平安建设工作纪实
核心提示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提供的最基本民生产品。”在8月17日河南省漯河市召开的全市平安建设表彰暨市综治委、市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扩大)会议上,市委书记马正跃如此要求。
沙河澧河交汇的河南省漯河市,不算很大,却风景优美,公众安全感指数全省排名靠前,还有很多知名品牌出自这里。刚刚过去的5年,漯河更是被打造为幸福、安居之地。不信?那就请跟着记者的视角,来看一看。
漯河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王勇调研舞阳县孟寨镇综治中心建设(蒿中刚/摄)
矛盾纠纷不出村
哪能不和谐
故事一:翻脸亲家终言和
“我看见他就来气,翟书记,要不是你在,我才不来呢!”屋外传来中气十足的女声,紧接着,一个中年妇女气冲冲地掀帘进来。
“咋不说恁闺女骗婚?”屋子里坐着的中年男子语气虽平静,说出来的话却直戳人心窝。
“都是乡里乡亲的,咱别生气,都好好说,把问题解决了……”翟水泉赶紧过来打圆场,一场调解开始了。
这一幕发生在临颍县固厢乡新赵村综治中心的“民情夜市”。翟水泉是临颍县司法局副局长,现在是驻村第一书记。
争执的两人本是亲家。两家的孩子结婚一年多了要离婚,双方家长因彩礼的事闹起来。男方家想让退彩礼,女方却嫌男方家说话不中听,不肯退。而翟水泉的调解,已不是第一次。
讲法理、讲人情,一次次不厌其烦地调解,最终,两家的问题和平解决。
这里的“民情夜市”,实际上就是一个调解矛盾纠纷的场所。之所以叫“夜市”,是因为这里天黑了也不关门,村民们有啥事的话,晚上喝了汤(方言,指吃过晚饭)也可以来“逛逛”。
故事二:一场要打的架没打起来
“调解需要讲究方法。像那一次,两个村差点打起来,我们就借助村级调解员化解了纠纷。”在漯河市郾城区孟庙司法所,所长高家斌讲了个故事。
两个相邻的村子,数年下来边界早已模糊。一户村民想将去世的妻子葬入祖坟地,地址恰恰在邻村一户村民的房子前,人家当然不愿意。高家斌介入这起纠纷后,感觉调解有难度,就找来和当事人相熟、德高望重的村级调解员,让他们参与到调解中来。最终,那户村民将妻子葬入公墓。
高家斌是“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模范司法所长”,名声在外,附近的人有啥事都爱来找他。
“根本忙不过来。”高家斌说,好在他们建立了一支庞大的村级调解员队伍。
【故事之外】
漯河市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5年来一直在扎实推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维护稳定工作,每季度召开一次社会稳定形势分析研判会,评估形势,强化责任,研究对策,市委书记马正跃每次都会主持会议并提出要求。为了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市委、市政府“两办”出台了《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推进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制度建设。目前,漯河的县、乡、村三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平台、组织实现了全覆盖,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不断延伸拓展。漯河市还全面推行矛盾化解个案奖补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基层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今年4月起,漯河市还开展了“千名干部下基层,解决矛盾保稳定”活动,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王勇专门对此作出安排部署。
陈晓磐受邀为基层综治干部授课
打防都用高科技
哪能不安全
故事一:人像比对,犯罪嫌疑人无处藏身
“来来来,快看,这是刚拍的照,已经比对出来了。”漯河市召陵区天桥公安分局的合成作战指挥中心,特别是人像比对系统让人大开眼界。
电脑屏幕上,左边是刚刚拍摄的一名辅警的照片,右边出来的是十几张通过人像比对系统筛选出来的照片,最前面的两张照片,正是这名辅警。而剩下的照片,总是能找到和这名辅警相似的地方。
“系统自动将相似度高的照片放在前几位,然后我们会认真核对,最终确定是不是要找的人。”民警介绍。
漯河市召陵区综治办主任秦建申说:“现在我们将监控都升级为高清摄像头,人脸清晰可见。需要找什么人,只需截取人像,通过系统一比对就能找到,这个人的资料一目了然。目前,周边兄弟单位有需要查找的人,也会传到这里请求协助。”
前一段,有个犯罪嫌疑人在晚上因形迹可疑被巡逻人员询问,装哑巴光打手势不说话。巡逻人员当场拍了他的照片传到天桥公安分局。不一会儿,信息传回来了,这个人不是哑巴,而是一个在逃犯罪嫌疑人。
“你叫×××,家住××地,你因为××事现在被上网追逃……”听巡逻人员一说,对方当场愣住了,吃惊地问:“我啥都没说,你们咋知道的?”
故事二:群众丢包,视频监控帮忙找
“监控看完了,没看见啥,我的包肯定不是这时候丢的。”在临颍县公安局视频监控综合指挥调度中心,一名男子刚刚看完一段监控视频。8月13日,他的手提包丢了,当天他曾开车外出办事,怀疑是停车那几分钟有人到他的车里偷包了。第二天,他来到这里求助,民警帮他调出了停车路段的监控。他虽没发现异常,却很乐观,因为找包的范围缩小了。
“我们积极给群众提供这样的协助,只要群众有需要,来报个案就能调取监控看个究竟。”该中心主任陶进说。
故事三:电动车丢了,保险来赔
“我的电动车丢了,保险赔了1000元钱,后来拿这钱买了辆二手车。”提起治安家财保险,临颍县城关镇的刘大爷说。
刚开始丢车,刘大爷很难受,毕竟是新买没多久的。突然间他想起来,以前不是有村干部来宣传,说村里每个人都投保了治安家财保险吗?
按照理赔步骤,刘大爷到派出所报了案,又打电话给保险公司,最后顺利理赔。
人保财险临颍支公司的一名经理说,针对盗抢类的保险,羊、猪类的活物最高理赔3000元,电动车最高理赔1000元。而且,保费全部由政府出资。现在通过各方大力宣传,很多村民都知道自己获得了这么一份保障。
【故事之外】
5年来,漯河市的社会治安防控效能一直不断提升。2016年全市刑事案件发案数量与2015年同比下降4.05%,破案率同比上升8.45%;12个挂牌督办的突出社会治安问题得到有效整改。漯河市现在已安装视频监控探头21633路,接入共享平台4226路,超额完成了省定上传4000路的目标任务。在加强人防建设方面,漯河市持续开展网格化巡逻,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群防群治,还在全市组织开展了治安家财保险和“车卫士”活动,有效提升了群众安全感。
召陵区天桥公安分局的合成作战指挥中心
社区啥事都能办
哪能不幸福
故事一:75岁的老义工干劲十足
“老爷子,您今天又过来了啦!”在漯河市召陵区天桥街道办事处漓江路社区,社区主任靳会杰赶紧过来扶着75岁的苏永福。
苏永福是志愿者品牌队伍“天桥义工”的创建者之一。他退休后,觉得自己身为党员,应该继续为老百姓做些什么,就组织起志愿者队伍。如今,他虽年迈且身患疾病,但总爱往社区里跑。
“我们跟着群众的需要走,群众需要啥服务,我们就给群众提供啥服务。”苏永福说。
群众生病了?经常有义诊。群众需要咨询法律问题?有法治讲座。群众心里不痛快了?有心理咨询室。群众想健身?有社区舞蹈队。群众怕被偷被抢?仅漓江路社区,就有大妈巡逻队、志愿者巡逻队、党员巡逻队3支队伍。
故事二:家长去上班孩子有人看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在漯河市源汇区老街街道办事处老街社区服务站二楼,稚嫩的童声响起,二三十名孩子跟着志愿者老师诵读经典。
暑假里,家长需要上班,谁来看孩子、管孩子?对老街社区的家长们来说,根本不用担心,他们上班时把孩子送到社区服务站,就会有志愿者帮他们“带孩子”。这里有图书室、游戏室,志愿者每天都会带着孩子读书、为孩子辅导作业、带着孩子做游戏,或者是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召陵区天桥街道办事处漓江路社区还给孩子们办了舞蹈班、书法班,请来教学的都是名家大师。更重要的是,学习班完全不收学费,孩子只要想来学,就可以来报名、上课。
故事三:数百个微信群一呼百应
“微信这么方便,为啥不好好利用起来呢?”漯河市源汇区老街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魏留红专门办了3个手机号码,以“老街大叔”的名义申请了3个微信号,共建了600个微信群。假如每个群都能达到500人,微信群成员就可达到30万人,干啥事,还不是一呼百应?宣传法律、讲解安全、传递健康知识、发现问题……魏留红的微信群用处大着呢。
【故事之外】
5年来,漯河市综治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按照省综治委统一安排,漯河开展了乡、村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集中创建活动,在全省率先完成建设任务,经验做法被省综治委转发。该市深入推进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开展基层平安创建和十大行业平安创建活动,以源汇区老街街道办事处为试点,探索建立了“互联网+平安建设”综合服务信息化平台,采用大数据、三维地理信息、视频监控等先进技术和网络化手段,对平安建设职能部门、信息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组织协调,方便群众诉求,方便矛盾纠纷搜集上报和分析研判,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服务管理体制。
漯河市召陵区梨园周村的巡逻车正在巡逻
【亮点扫描】
工作落实了平安就来了
社会稳定大局关系着经济发展全局,关系着百姓幸福生活。5年来,漯河社会政治大局持续稳定,平安建设责任体系也逐步完善。
其中,去年,漯河市继续深化严打暴恐专项行动,实施“滤网计划”,成功将各类暴恐犯罪摧毁在行动之前;深入推进反邪教工作,建立教育转化与精准打击一体化工作机制,积极开展涉外斗争和反邪教警示宣传,有效防控了各类邪教滋事风险。漯河市探索的“互联网+反邪教”经验做法,在全国反邪教工作(成都)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被中央防邪办确定为全国“六级矩阵”建设试点市。平安建设的推进,离不开责任体系的完善。漯河市委、市政府“两办”出台了《漯河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实施办法》,构建了权责明确、奖惩分明的责任体系,为推进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提供了党内法规依据。领导责任制的进一步落实,奖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有力地促进了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措施的落实。
平安开花,幸福结果。继2008年、2012年连续两次被中央综治委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之后,8月10日,漯河市再次被省综治委推荐为2013~2016年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如果顺利通过,漯河市将成为全省第二个被中央综治委授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称号的省辖市。
漯河市源汇区老街社区的未成年人课堂
【采访札记】
漯河的这些“名人”
在漯河采访的几天,记者见到了好多“名人”。
有入围“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候选人的源汇区老街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魏留红。他本人的形象,真的很像他的微信号名称“老街大叔”,而且是个亲切、和蔼、贴心、处处为人着想的大叔。
有获得无数荣誉的全国“公安楷模”——临颍县公安局皇帝庙派出所指导员兼驻村民警陈晓磐。记者见到他的那天,他正受邀为基层综治干部授课,讲的全是他总结出来的“怎样恪守群众观念”“怎样接地气”“怎样化解群众之间的纠纷”“怎样帮群众解决困难”……
有获得“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模范司法所长”荣誉称号的郾城区孟庙司法所所长高家斌。他是个军转干部,说话办事很有军人之风。以他名字命名的“高家斌人民调解工作室”远近闻名,外地的人都来找他调解。
他们为什么会成名?
没见到他们以前,记者只在报纸上见过他们的事迹,或许有怀疑:先进事迹真真不真?
而今面对面,记者明白了为什么成名的偏偏是他们。
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坚守在最基层、最平凡的岗位上,十几年、二十几年如一日地扎根在群众当中,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为群众排忧解难,并能用他们自身的影响力,带动一大批人像他们这样。
有了他们在,有了一大批像他们一样的人存在,何愁百姓不安康?何愁社会不和谐?(通讯员:高伟 特约记者:赵新菊 张可 薛华 尚迪/文张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