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徐义平:怀揣“综治情” 践行平安梦

2017-08-28 11:10  来源:福建长安网  责任编辑:王蓉
字号  分享至:

  连续4届获评“全国综治优秀地市”、连续2届获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入选全国“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示范城市”……近年来,福建省泉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绩斐然。这成绩背后,凝聚着的是许多泉州“综治人”的辛劳和汗水。曾获中央综治委、中央组织部嘉奖的全国综治先进工作者候选人徐义平就是其中一位。

  自2010年2月起,徐义平一直担任泉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与综治结下了深厚“情缘”。近8年来,这位泉州市政法综治战线上人人熟悉的“老兵”怀揣“综治情”,以实际行动践行平安梦,在泉州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谱写出综治发展的新篇章。

  心系特殊人群:赋予“外地人”以“新市民”待遇

  泉州市民营经济发达,作为15个全国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示范试点城市之一,全市流动人口达220多万人。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为泉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如何服务好他们,最大限度激发他们的活力?

  “最好的服务就是最好的管理!”作为异地交流到泉州工作的“外来人员”,徐义平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不仅有神圣的责任,还有浓厚的情感,秉持着这样的理念,他把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作为综治工作的重点,强化责任落实和综治考评,赋予“外地人”以“新市民”待遇由此变成了现实。

  2012年10月1日,泉州市居住证制度率先在全省向社会推开,“新泉州人”可共享泉州30项市民待遇,有序推进外来人口市民化、本地化。并着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公安网、互联网、政务网“三网一体”的信息化采集平台建设,试行“无障碍、零门槛”落户制度,通过在村(社区)、规模企业所在地址作为公共地址设立集体户,解决流动人口无法落户问题。以流动人口“居住证”管理为基础,建立积分体系,实施差异化公共服务待遇积分优惠和多项配套公共服务积分应用。

  “不让一名来泉务工人员子女上不了学!”这是泉州市向社会的公开承诺。目前,全市39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泉州籍学生享受同城待遇。

  与此同时,随着泉州市非公经济的深入发展,徐义平积极推动综治工作向非公企业延伸,推行在大型企业建立警务室,规模企业综治平安建设机构或联络员实现全覆盖。并加大劳动关系调整力度,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有效维护职工权益。据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工众网发布的《中国农民工“生存感受”年度报告》显示,泉州城市农民工幸福感和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排名均高居榜首。

  外地人成了“新市民”,各项公共服务都有份享受;政府拿出钱来,为大家投保社会治安综合保险;有矛盾纠纷,完善的大调解体系协调解决……曾经,一些外来务工者常抱怨泉州就业环境差。而今,他们在泉州这个异乡找到归属感,把这里当成可以扎根的“家”。

  聚力“雪亮工程”:实现“小探头”保“大平安”

  车辆刮擦、老人小孩走失、物品丢失……日常生活中,居民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然而,由于早期视频监控少、不清晰、建而未联等问题,简单的小事一不小心就变成“大事”。

  “城市的治理,要靠精细化的管理,需要在细小处落脚生根。”徐义平深谙此道,认真分析总结早期视频监控建设出现的问题,在2011年其就前瞻性地提出综治牵头、公安负责、统一专网、互联共享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思路,并从2012年开始,推动市委、市政府连续六年将“雪亮工程”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同时于2014年初向全市乡村全面延伸。

  目前,泉州市建成一类高清探头4万余路、镇村级视频监控6万余路。视频专网已全市覆盖,实现高度共享。值得一提的是,泉州市的视频监控网在全国率先实现由综治牵头、公安负责,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建设的高清视频专网,是全省第一个建成的社会治安视频实战应用平台,联网的高清摄像头全省最多、占全省总量近半。

  2016年,泉州市入选全国视频监控联网应用示范城市,得到了中央专项支持资金2000万元。对此,徐义平高度重视,抓住关键的具体,规范用好管好这笔资金,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6月29日,泉州的做法在全国雪亮工程建设推进会上作为典型经验得到推广。

  这些,都是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换来的成果。

  7个小时快速破获南安水头“2016.12.11”拐卖儿童案,在“2016年春晚泉州分会场”“2016海上丝绸之路环泉州湾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莫兰蒂”防台抗洪等重大安保及抢险救灾活动中,为政府部门、公安机关可视化指挥、科学决策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支撑保障……“探头”虽小,却在社会管理、打击犯罪、治安防控、服务民生、助力经济等方面日益凸显其实战效益和重要作用,保障了泉州的“大平安”。

  着力信息化引领:全力打造“升级版”平安泉州

  “德化县城到三班镇某路段因暴雨发生塌方,通行不便,且存在安全隐患。”日前,德化县一网格员林大姐在发现一路段存在安全隐患情况,立即在“泉州E治理”APP里录入该事件信息,该任务事件很快得到处理。这是泉州市将信息化充分运用到社会治理工作中的生动体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在社会治理工作中日渐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为此,徐义平发挥比较熟悉信息化的优势,亲力亲为推动信息化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应用,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2014年6月,徐义平率先在全省建成全市统一的“全域、全网、全链条”(即全域覆盖、全网融合、全链条贯通)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创新推出“网格化+应用”服务管理模式。“网格化+社工服务”“网格化+12345”“网格化+村级视频监控联网应用”……各具特色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在泉州遍地开花。其中,“网格化+司法送达”有效破解了送达难问题,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推广。依托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2016年他又建立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管理信息系统,形成一套以“人的唯一性”为基本属性的“树状”救治管理模式,破解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管理难题。

  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今年来,为更好地把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把“互联网+”与综治工作传统项目对接,徐义平着力推动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年活动,系统性地提出以E字型结构为表现形式,构建“一纵三横”泉州E治理体系。以此推动社会治理重点领域信息化项目建设,规范职能部门在网格化信息平台业务模块的应用,依托网格员等基层综治力量运用“泉州E治理”APP,激活基层治理细胞,打通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这当中,其还有机地融入了综治考评信息系统、综治诚信(审核)信息系统、群众安全感调查信息系统,并对接中央综治视联网系统,着力打造实体运作的市级综治中心。

  目前,法院、环保、食药监、消防等部门均已在泉州市网格化信息平台上定制开发了相应的职能应用模块,并委托网格队伍采集所需数据或协助工作,推行“网格化+职能应用”。

八年一瞬,在他和众多泉州“综治人”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前行中的平安泉州,正在完成一次次的自我超越。

  “‘平安’二字正不断嵌入泉州人的生活中,但群众还是有不满意的地方,我们能做的就是持之以恒地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将平安蓝图一绘到底,让老百姓满意。”这是他朴素的梦想。(记者 林杨阳)

国歌法草案二次审议:侮辱国歌将追究刑事责任

草案二次审议稿中建议增加规定:国家鼓励公民和组织在适宜的场合奏唱国歌,表达爱国情感。

现场直播: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开幕

参加本届全运会的运动员、裁判员已经来到我们中间,他们将是未来12天最耀眼的明星,将以青春的汗水谱写全运新篇章。

驻澳部队协助救灾:为不扰民凌晨清理路障

风雨中 有最可爱的人 ——解放军驻澳门部队协助救灾纪实。

七夕,我这有几个警察故事,你要听吗?

因为警察这一职业的危险性,和警察在一起,就意味着,要承担和接受所有一切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