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山西这个拥有57万人的“人口大县”,如何让治安巡逻成为“地方特色”

2017-07-28 14:26  来源:山西长安网  责任编辑:周亚强
字号  分享至:

  一盏盏照亮街巷的闪烁警灯,一支支日夜值守的巡逻队伍,一条条醒目耀眼的红袖章,早已成为山西省临猗县街头巷尾的“最美风景线”。连日来,记者走进临猗县,行走在景色宜人的村村镇镇,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幸福与安宁。

  拥有57万人口的山西临猗县,由于人口基数大,距离运城市区近,流动人口比较多,曾经一度社会治安压力大,难度高。为了打造平安县域,临猗县委、县政府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牢牢抓在手上,以深化“平安临猗”创建为载体,在深入推进“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律顾问”的同时,就如何发挥农村“两会一队”的作用,积极探索“双五”工作长效运行机制和“强基固本五到位”,即领导重视到位、舆论宣传到位、队伍建设到位、装备配备到位、教育培训到位;“管理运行五结合”即法律宣讲和多元宣传相结合、义务巡逻和专业巡逻相结合、行政村管理和派出所管理相结合、财政补助和群众捐款相结合、明查暗访和年终考核相结合。通过村村完善治保会、民调会相关制度明确职责,组建375支农村治安巡逻队,形成治保会、民调会、巡逻队合署办公,交叉任职,信息共享,联调联动,筑牢了农村治安的第一道防线。

  飘飞的“红袖章”,拨动平安音符

  近日,记者走进庙上乡好义村。盛夏时节,绿意浓浓,村头的大树下,十余位村民散坐在石墩上聊着天,最醒目惹眼的就是他们胳膊上的红袖章,上面写着“治安巡逻队员”。

  今年70多岁的王大爷,乐呵呵地对记者说:“自从有了巡逻队员,村里老百姓都觉着出门可放心啦,每天都有人给大家伙看门护院呢。像我这样的,反正平时也没啥事,走街串巷的功夫,就把巡逻的事儿干啦。”这种散步式巡逻方式,已成为村里很多老人饭后茶余的自觉行动。

  可以说,过去,农村治安主要依靠派出所民警。如今,村村成立治安巡逻队,他们熟悉村情,队伍精干,有效加强了城乡“联防、互防、自防”一体的防控网络体系,配合“一村一警”,通过警民共建,群防群治的大网织得更严了。村里还把治安巡逻和传统美德、依法治村相融合,提高村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团结奉献意识,引导村民在全民的长治久安中安放自己的小康之梦。

  为切实推进“平安临猗”建设,临猗县结合实际,高标准、高质量组建了社会治安巡逻队,完善了“治安巡逻队”管理办法和章程。这支巡逻队从组建之初,就坚持“四统一”的高标准:首先是统一人员构成,坚持“讲政治、有威望、负责任”的用人导向,按照2000人以上村配5-7名巡逻员、2000人以下村配3-5名巡逻员比例,通过村委推荐、派出所审查、乡镇选定“三道关”,为全县375个行政村配备了2170名农村治安巡逻员,构成了巡逻防控工作的中坚力量。

  其次是统一岗前培训,县综治委专门编发了《综治干部工作手册》,由乡镇派出所为巡逻队员提供法律知识、消防常识、安全常识等实用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巡逻人员依法巡逻、安全防范意识。第三是统一经费标准,临猗县委、县政府专门从财政划拨225万元作为治安巡逻队组建专项经费,为专职巡逻队员每人每月提供100元的巡逻补助。同时,县里鼓励在外工作人员以出资出物方式参与农村义务巡逻,为家乡治安稳定尽心尽力。采访中,村里的一位大妈告诉记者:“俺们这里,群防群治跟大家都有关系,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第四是根据巡逻工作需要,各村统一为巡逻队配备了必要的盾牌、服装、钢叉、橡胶棒、强光手电等安全防护用具,并为治安巡逻队员佩戴印有“治安巡逻”的红袖章标识,对违法犯罪分子形成了强大威慑,不断增强了群众安全感。

  走在临猗县的乡村,每条街道巷子的墙上都醒目地张贴着包村民警、法律顾问的联系电话,村民遇到需要求助的事情,随时都可以联系到民警和法律顾问,第一时间获得帮助。

  激发全民参与热潮,拉起巡控安全网

  针对治安巡逻工作中发现的巡逻不及时、有死角等问题,临猗县通过整合巡逻力量,创新防控模式,拓展职能范围,实现巡逻防控全覆盖。

  临猗县坚持“广泛参与”的原则,引导发动社区、村干部、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在全县组成100000余人的义务巡逻队,和专职巡防队员开展交叉巡逻,构建专群结合的治安防范网络。同时,结合“一村一警”活动,公安驻村干警定期赴村走访调研,带头开展巡逻,排查矛盾纠纷,并培训指导巡逻队提升工作水平,通过“治安巡逻”和“一村一警”联动配合,达到了“1+1>2”的效果。

  在巡逻防控工作上,临猗还探索实施多种管控模式。节点管控,就是对重要节点、敏感时期,实行重点区域、重点部位24小时巡逻。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县城区主要进出口均设立了治安巡逻检查点,对可疑车辆和人员进行全面排查,查获了酒驾、吸毒、非法持有枪支等21起案件,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根据形势任务需要,及时启动相应区域巡逻预案,特别是该县作为林果大县,在苹果、鲜枣等田间管理和果品交易时期,由于群众外出劳作和销售果品,容易发生偷盗案件或打架斗殴事件,针对这一实际,提前安排巡逻队实行不定时、不定点巡逻,不仅在村巡逻,在果品交易市场维持秩序,还深入到田间地头摸排巡察,有效遏制了偷盗案件和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

  前不久,庙上乡城西村两村民在平整土地时发生争执,双方亲属到场后激烈争吵,巡逻队在田间巡逻发现情况后,及时进行劝解,并配合派出所进行调解,妥善化解了群体性冲突事件。

  县里还开展网格巡控,按照网格范围大小、巡控线路长度、巡区内重点对象数量,定点、定量、定时进行全天候巡逻防控,通过点、线、面结合,形成了覆盖全县的巡控安全网,让群众充分感觉到安全就在身边。

  扮好“五员”角色,及时化解矛盾

  临猗县积极适应新形势下平安建设的需要,不断拓展社会治安巡逻的内涵和外延,社会治安巡逻队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扮演着“五员”作用,也就是法律政策宣传员、社会治安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安全隐患排查员、村民生产生活安全员等多重角色,充分发挥社会治安巡逻队参与社会服务管理作用,为维护社会稳定、弘扬传统美德、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日,临晋镇下豆氏村巡逻队在巡逻中发现村变压器冒火,迅速联系电管站人员处置,及时化解了隐患。

  东张镇张仙村紧邻高铁站,前不久,巡逻队在巡逻中发现去往高铁站道路交通堵塞,巡逻队员现场维持秩序直至道路畅通。

  今年以来,全县群防群治力量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发现治安隐患100余起,开展平安宣传活动770余场次,有力推动了平安创建工作开展。

  为了实现巡逻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县里制定了“三三考评机制”,严格奖惩,最大限度激活乡村干部和巡逻队员的工作活力。县委专门出台了百分制量化考核办法,并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纳入全县目标责任考核大范畴,在考核分值上不断加大社会治安工作所占权重。同时,完善考核办法,实行三级考核机制,对于村级治安巡逻队,由乡镇负总责,负责日常管理,对辖区内各村巡逻队运转情况进行打分,指导巡逻队开展工作;由县综治办牵好头,负责督导检查,通过定期不定期对各乡镇村级巡逻队运行情况明察暗访,并及时梳理汇总有关情况,掌握全县情况,实行“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考核”,并在每季度评选三个好的巡逻队推广经验,评选三个差的巡逻队通报批评。考核机制的健全,拧紧了大家的神经,也推动了干事的积极性,极大地增强了工作实效。县综治委统揽全局,定期进行调研并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存在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推动综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通过多方参与、共同治理,临猗县充分调动起各方面积极作用,为创新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供强大力量,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年以来,全县农村入室盗窃、入室抢劫、撬盗机动车三类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38.8%,打架斗殴事件基本杜绝,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提升。

  “不光是我们本地人,就连外乡来临猗走亲访友、办事旅游的,都夸赞咱的治安管理好!”家住县城附近的李老汉告诉记者。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