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山东省河口公安机关在运用无人机巡逻执勤时,发现一处土地被原油污染,经现场勘查确定为输油管道打孔盗油所致,油地公安机关迅速行动,调看沿线监控视频,借助车牌识别、人像比对等技术,迅速确定了涉案车辆及犯罪嫌疑人。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快速反应、精确打击,这是河口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新旧动能转换的一个缩影。
河口区位于东营市北部,辖区面积2365平方公里,总人口29万,是胜利油田主产区,油田职工及家属占全区人口的52%,具有地广人稀和油地交织的特殊区情,社会管理点多、线长、面广,难度很大。
“区情摆到这里,问题倒逼之下,我们只能大胆地试,向科技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在油地联动的基础上,社会治理方式由传统的‘人防包办’,向‘技防为主、智防提效、人防为辅’的新方式转型,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社会治理能力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提升”。河口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秦安忠说到。
今年以来,河口区投资7000余万元,推进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全区共规划建设了2700余处视频监控,全区主要区域、重点路口路段和177个行政村实现了全覆盖,并打破不同运营商之间的技术壁垒,实现了“区、镇(街道)、管区、村(社区)、群众家庭电视终端”五级的纵向联通和“油田、地方部门单位”的横向联通,达到了“一张网网全区”的目标。同时,实施视频监控“雪亮工程”,将视频监控画面接入群众家庭电视终端,群众在家中通过电视机就可以查看视频监控实时画面。全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大大提升了“技防”水平,通过整合数据挖掘、人像比对、车牌识别、智能预警等“智防”功能,在全区真正织起了“疏而不漏”的“天网”防线。
河口区推进实施了“区、镇(街道)、管区、村居”四级综治中心建设,实现了油地视频监控信息、综治数据信息、部门共享信息的集成汇总,依托先进的指挥调度系统、信息预警系统、实时监控系统和移动应急通讯系统,借助无人机、应急指挥车及各类移动单兵,实现对各类事件的实时动态、可视化指挥调度,大大提升了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在全区排查影响社会稳定隐患防范四类风险专项行动中,科技“新动能”迅速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针对暴力恐怖事件风险隐患,群体性事件风险隐患、个人极端事件风险隐患和安全事故风险隐患进行了重点排查,依托视频监控、无人机和大数据分析手段,实现了对人员无故聚集、过激等“非正常”行为的自动报警和对重点人员自动识别,实现了危化物品、消防安全、环境污染等的有效管控,把大量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预防、化解在了萌芽阶段。
在强化“技防”、“智防”手段的同时,河口区注重“人防”手段的转变和提升。今年以来,在全区配备了221名“警务助理”,实现了177个行政村和8个城市社区的全覆盖。每名警务助理担负综治、信访、调解、宣传、交管等8项职责,统一配备电动巡逻车、通讯设备和标准制服,落实工资补贴,并通过手机APP实现科技化、数字化,有效弥补了“警力不足”的短板,成为社会治理的有效补充,有力保障了社会稳定。
通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新旧动能转换”,河口区社会形势实现了长期持续稳定。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实现命案“零发案”,全区无刑事案件村居比例始终保持在80%以上,被山东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