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夜幕降临,华灯璀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县城文化广场,人们伴随着欢快的音乐翩然起舞,炎热的天气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兴趣。
“现在陵水的社会治安越来越好了,无论白天还是昼夜,街上有视频监控,还有警察巡逻。”说起陵水县的治安状况,居民符先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要抓细抓实海岛型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治安防范体系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好社会治安秩序,增强群众安全感。”这是省委书记刘赐贵在省委政法委机关调研时对深入推进平安海南建设提出的要求。
陵水大力推进科技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动社会群防群治力量,做好联防联勤联动,着力构筑海岛型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营造了良好治安环境。
向科技要“战斗力”
视频破案率达85%以上
“着火啦!救火啊!”2016年6月5日凌晨,陵水椰林镇一小区停车场燃起了大火,叫喊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2辆摩托车被烧毁,3辆摩托车不同程度的烧损。
陵水警方经过走访案发现场调取监控分析,发现这是一起蓄意纵火案,随后锁定坡留村陈某坚有重大作案嫌疑。第2天,陈某坚落网,放火案告破,同时带破了另外2起盗窃摩托车案、1起飞车抢夺案。
这只是陵水警方通过视频侦查所破获的众多案件之一。
据悉,陵水自2012年启动“平安陵水”公安信息化项目建设,截止2016年底,全县建设道路监控624路,人脸识别系统13套,卡口系统64套,电子警察16套,治安卡口抓拍监控36路,违章抓拍系统2套,基本编织了一张城乡一体、全面覆盖、资源共享的天网,初步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型的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有效地发挥了科技信息化在“打防管控”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陵水县委常委、公安局长陈俊华表示,陵水利用科技信息手段破案达85%以上,现行刑事案件破案率提升10%以上。其中,2013年影响重大,社会广泛关注的陵水县城“香港周六福珠宝店”老板娘喻某被抢劫杀害案,就是利用视频侦查这一有力手段,在海量的视频摸排、比对及采取信息化系统查询工作后,快速侦破的。
“以信息化实战为导向,让监控功能发挥到极致,既能服务打击犯罪、提供直接证据,还能在保障民生、服务群众等方面大显身手,最大限度地减少群众财产损失。”陈俊华对信息化实战作用充满信心。
联勤联动为平安护航
深夜抓获吸毒人员
挺拔魁梧的身材,干练的作训服,齐全的警用装备……这是陵水公安局巡控大队的队员在街面上巡逻。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县城的大街小巷处处有他们的身影。
一天晚上11时,巡控队员巡逻至建设路附近时,发现一名男子形迹可疑,在街头四处游荡,似乎欲行违法犯罪之事。巡控队员准备上前盘问时,该男子拔腿就跑,巡控队员经查,该男子刚刚吸食完毒品,以为没有人巡逻了打算回家,没想到被巡控队员逮个正着。
“每次看见他们巡逻的身影,就很放心,很有安全感。”热爱夜间跑步的陈女士说。
为健全立体化治安巡防体系,陵水县组建以巡控大队为为主,机关、派出所警力为辅的应急处突队,建立健全武装联勤联动机制,采取“车巡、步巡和公密结合”的方式,对人员密集地段、学校、火车站、社区、加油站等区域实行24小时网格化巡防。同时,根据重要节点安保工作特点,合力调整勤务模式,最大限度提高路面见警率、管事率和抓获率。
此外,陵水县充分发挥社区民警职能作用,深化13个社区、农村警务室建设,密织社区防控网,形成集县城社会面治安巡逻、打击现行、接处警并先期处置、接受求助、服务群众为一体的全天候、全方位治安防控体系。
群防群治织就“平安网”
2044名联防员守护基层
在陵水,群防群治力量从乡镇延伸到村(居)委会,一支支联防队正在积极行动,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基层基础建设发挥作用。
“我们镇里共有16名治安联防队员,主要工作是进行日常执勤巡逻,对重点部位进行安全检查;排查矛盾纠纷,并予以疏导和调解;制止群众不文明行为和违法犯罪活动,对有违法行为的人员进行帮扶教育,并对监外执行的犯罪分子进行监督等。”说话的人是杨丰,他是本号镇联防队的队长。杨丰犹如基层的狩猎者,利用自己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带领联防队员协助派出所维护社会治安,默默守护着居民的平安。
今年1月12日凌晨,根据已掌握到的线索,本号镇联防队员协助本号派出所人员对长埇村委会“瘾君子”进行零点突击,将刚刚吸食完毒品的黄某胜及胡某育抓获。此外,1月29日凌晨,本号镇联防队员接到村民的急电,称他家的草房起火了,火势很猛。联防队兵分两路,一路迅速赶往现场救护人员财产并控制火势,另外一路驾驶消防车赶往现场。经过1个多小时的努力,成功将火扑灭。
当记者问起这样的工作累不累时,杨丰想了想:“要说累,肯定是累的。但是一想到守护的是百姓的平安,就不累了。”
如今,陵水县在11个乡镇及116个村(居)委会各建立起一支联防队,全县共有2044人。正是每一名联防队员带着责任和担当守护在一线,才织就了基层的“安全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