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扎根基层,穿梭在调解一线,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的许多村庄都留下过他的身影,百姓亲切地喊他“老康”。
他,就是康连贵, 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三位一体”大调解中心老康调解室主任。13年来一直坚持做调解工作,尽职尽责,现今74岁的老康受到了群众的普遍肯定和赞誉。
病床上他还问“协议签了吗”
“人生老来乐,调解一直装在心中,为群众,再难再累也不怕!”凭着自己的诚心、热心、爱心和恒心,老康倾尽全力帮助群众化解一个又一个纠纷,平息一场又一场矛盾。
2016年7月, 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龙州镇某村一农户盖楼,用的不是正规施工队。施工队又临时找来一名工人。拆除钢筋架子时,这名工人不慎从四楼摔下身亡。
事件发生后,几十名死者亲属围在县委门口讨说法。县委、县政府高度关注,要求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接到纠纷,老康不顾自己生病,冒酷暑到现场,与死者亲属唠大局、唠政策、唠解决问题的办法,终于稳定了大家的情绪。老康马不停蹄,劝东家、调西家,6天时间谈妥了赔偿标准。填协议书的时候,他却病倒了。同事去看他,他一边输液一边问:“协议签了吗?”当得知纠纷已经解决,他开心地笑了。
双方当事人都说“没你真会出大事”
“活到老,学到老。依法调解,要取得当事人的信任,做老百姓的贴心人!”面对家长里短的琐碎纠纷,老康深知拥有过硬的调解能力和掌握过硬的调解技巧,是做好调解的前提,也是对当事人的尊重和负责。
独羊岗乡办厂由一个东北个体户经营。2016年6月,厂里两名工人双眼受伤,因为一时拿不到钱,受害人及家属全搬到厂子住,一场群体性事件一触即发。
接到通知,老康立即带调解员到现场。他坐下向当事人和声细语地解释相关法律法规。慢慢地,白热化的现场被控制住了,双方对立的情绪消除了。紧接着连续三天,老康开始有针对性地对当事人用法律讲明利害、用真情说服教育。纠纷圆满解决,双方当事人都送来锦旗,一再声明:“是你救了我们,没你真会出大事!”
他笑呵呵说“事解决了都高兴”
“解决纠纷要一碗水端平,才能公正。”就这样一个“平”字,老康把自己挡在了“贪”念之外。他不喝酒不抽烟,生怕落下“拿人手短、吃人嘴软”的话柄,生怕端不平双方当事人这碗“水”。
他家与单位只有一墙之隔,每天上班最早的是他,下班最晚的也是他,经常有当事人跟他谈到吃晚饭的时间才走。节假日,有当事人去单位找不到人,就直接找到他家,他便热情接待。有当事人跟他说:“这么大年岁了,看着你都挺累。”他总是笑呵呵说:“习惯了,你们的事解决了都高兴!”
“纠纷没大小,分忧是目的。”自2004年以来,老康参与调处的各类矛盾纠纷有记录的达600多起,涉及当事人千余人,调解金额3000多万元,涉及死亡赔偿、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等重大纠纷180多起。
康连贵和城区调委会调解员坚持调解工作制度化、调解程序规范化、法律法规通俗化、回访制度经常化。城区调委会2007年被司法部命名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2012年,他被司法部评为“全国人民调解能手”;2013年,他被司法部授予“模范人民调解员”荣誉称号。始终不忘自己的职责,老康用自己出色的工作撑起了和谐一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