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区有位好“阿佳”
——记西藏自治区监狱三监区监区长蒲晓燕
说起蒲晓燕,西藏自治区监狱三监区的干警和服刑人员都会点头称赞,说她是位好“阿佳”。
蒲晓燕已从警20年。20年来,在工作岗位上曾多次获上级表彰,多次立功。尤其自担任区监狱三监区监区长以来,更是牢记监狱警察的职责与使命,恪尽职守、勤政廉洁,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敬业彰显忠诚”的监狱人民警察精神。
记者在监区见到蒲晓燕时,被她干练利落的外表吸引,随着交谈越来越深入,越深深地感受到了她心底对监区的责任和对干警、服刑人员的关心。
以身作则带好队伍
以前在基层中队,只要将任务交给她,领导就会放心。现在在三监区,她更成了干部、服刑人员口中的好“阿佳”。
监区工作繁忙、琐碎。白天,蒲晓燕要完成临时任务和琐碎的事,下班后还要完成政工业务性工作,甚至经常工作到深夜,于是,家和单位成了她生活中一成不变的两点一线。
自担任区监狱三监区监区长以来,她意识到要使监区各项工作扎实推进,队伍是关键,在带队伍中自己首先要思想到位、行动到位,严于律已。为此,她时时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始终把工作摆在首位,狠抓队伍建设,积极团结班子成员,抓管理、严考核、强教育,注重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抓细抓实各项监管制度的落实。在工作中以身作则,无论是工作时间还是节假日,同事们总能在服刑人员三大现场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在她的带动和影响下,整个监区也形成了团结奋进、求真务实的踏实作风,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在监管安全、劳动改造和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突破。
用感化促进改造
蒲晓燕严格落实刑罚执行制度,强化服刑人员行为养成。严格执法,规范警察执法行为和服刑人员改造行为,维护服刑人员合法权益。
她注重了解分监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创新教育改造方法和途径。根据监区押犯文化程度不同,自己带头示范授课,组织干警采取藏汉双语结合、图文结合、视频与讲解结合等方法,讲法讲监规、讲历史、谈人生聊家庭,以教育感化促进服刑人员积极改造。女性人员犯罪往往比较特殊,原因也非常复杂,为此,她注意加强服刑人员个别教育工作,经常了解服刑人员改造情况和诉求,耐心细致解答,化解服刑人员疑惑。而且尽量在法规许可情况下帮助服刑人员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服刑人员劳动定额,发放服刑人员劳动奖励,鼓励服刑人员积极改造。
曲珍(化名)刚入狱时是个文盲,入狱后生活上的不适应也让她焦虑、恐慌。但在监区干警教授文化、心里疏导等一系列教育感化下,现在已经能读能写,也深深认识到了自己所犯的罪行。不仅有曲珍这样的在押人员感念她,每个出监的服刑人员都会深深拥抱与她道别。有一个服刑人员在感谢信中写道:“是您给了我重新站起来的勇气……我可以叫您一声妈妈吗?”这样一封封饱含感激的信成为了她工作的又一动力,激励她关心、帮助每个服刑人员和“三无”人员。
“我得对得起我头顶的警徽”
自“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蒲晓燕更是时刻将“学”与“做”融合在工作中。她不仅认真学习党章党规、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还在“做”上下功夫,把心血倾注在教育挽救每个服刑人员、推进监狱基层工作创新发展上。
正如她说的那样:“是党、国家和父母的教育、培养,让我成为了一个有理想、有文化、品行端正的人,人要有感恩之心,我没有成就丰功伟绩的才能,唯有干好党和国家交给我的每一件事,才能回报党和国家的培养之恩和这片热土及父母的养育之恩。”
其实,对工作多一份投入,就意味着对家庭少一份关爱。说起家庭和父母,蒲晓燕说:“我不是不担心父母、爱人,不是不牵挂那温暖的家,也不是不想多陪陪孩子,但我是一名监狱警察,我得坚守岗位,我得对得起我头顶的警徽。”面对家庭和事业,她始终将工作摆在第一位,践行党员的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