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律的阳光惠及民生
——一年来西藏“1+1”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工作综述
“1+1”行动在西藏自治区及时有效地开展,缓解了人才匮乏的现状,提高了法律援助工作的能力,满足了基层人民群众对于法律援助的需求。
2016年至2017年,“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派遣到西藏的16律师,克服高寒缺氧、交通不便和生活条件差等诸多困难,用法律的阳光惠及民生,既服务了困难群众,化解了社会矛盾,又为推动全区法律援助事业的发展和法治建设作出了贡献,赢得服务地群众的赞誉。
办好法律援助案件
2016年至2017年度,“1+1”志愿律师们心系困难群众,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尽心竭力为困难群体提供法律援助,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据西藏自治区司法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一年来,16名志愿者律师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740余件,涉及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农牧民工等多个群体,接待法律咨询2万余人次,代写法律文书1100余份,化解社会矛盾162件,为受援人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近1000余万元,在服务和保障民生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广大志愿者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在全区维稳任务繁重的形势下,为当地党委、政府分忧,协助当地党委、政府化解社会矛盾,妥善处理了十几起涉及征地补偿、劳动报酬、企业破产清算、草场纠纷等方面的群体性上访案件。这些案件,有的涉案达400多人,有的涉访长达两三年,在得到合情合理的解决之后,化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当好参谋和顾问
一年来,志愿者律师在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的同时,义务担任政府法律顾问,运用法律知识,提出合乎法律规范的建议,促进政府依法管理社会事务。
据介绍,大多数志愿者律师都参加了当地政府的重大决策活动,参加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工作,参与处理涉及政府的重大纠纷,审查重大合同和项目,提高了政府的依法行政水平。有的积极开展调研工作,为依法行政建言献策。多数志愿者律师成为当地政府领导同志“信得过”、“离不开”的得力助手。
此外,为了使志愿者们安心工作,西藏自治区司法厅法援处在志愿者律师到岗后,专门建立了微信群,及时跟踪,全方位了解志愿者到岗后的工作、生活等情况。同时,协调相关单位安排好志愿者食宿,还定期给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上报材料宣传志愿者律师的先进事迹。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一年来,志愿者律师们广泛参与基层普法宣传,把法律知识送进千家万户,共深入机关单位、社区、学校、乡镇、寺庙等开展法制宣传讲座160余场。通过开展特色鲜明、喜闻乐见的法制宣传活动,宣传社会主义法治,宣传法律援助制度,增强了服务地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维权意识。
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基层法律援助人才。志愿者律师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有的还自费购买及撰写通俗易懂法律教材,指导、培训服务地的法律援助工作者,使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为各地逐步建立自己的法律援助工作队伍打下了良好基础。
据介绍,一年来“1+1”行动开创了全区法律援助工作的新局面。例如,服务于亚东县的李登强律师,在向当地政府提出诸多行之有效的建议同时,认真开展追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法律服务,用他自己的话说“两年时间里我穷尽了一切办法,终于追到了近1900余农民工兄弟的工资,我自己心里踏实了许多”。2016年他被司法部评为“第五届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服务于当雄县的志愿者王军卫律师,在办理大量农民工欠薪案的同时,针对当雄县政府的部署和当地旅游沿线发生的常见法律问题,精心撰写了涉及旅游法、消法、治安处罚法等法律常识小册子,并配以通俗易懂案例,由藏族同事讲解,达到普法宣传效果;服务于城关区的志愿者戴光峰律师,一年来积极参与矛盾化解工作,共办理近100件法律援助案件。